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 第八百八十二章 我的理想

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第八百八十二章 我的理想

作者:公子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1 20:29:34 来源:23小说

对于李二陛下,房俊很有信心。

这是个雄心万丈的君主,性情刚烈,胸有山壑。

房俊在江南看似胡闹,但是每一件事的本意都是直奔整合江南资源,为将来的东征打下一片稳固的大后方。李二陛下不是穿越者,但是古人的韬略也不可小觑,他自然知道江南比之山東更适合作为东征的后勤基地,只不过历史上大抵是一时半会儿折服不了江南士族,而他自己年岁渐长,颇为有些时不我待的焦躁,因此才心急与东征。

放弃江南的充沛粮草物资,而由山東出海,担负起东征的海路运输基地,实在是无奈之举,亦是李二陛下东征失败的根源所在。

江南有充足的钱粮,足以负担东征的辎重消耗。而山東大部分地區贫瘠,需要依靠从天下各地调集物资。如此一来,沿途运输人吃马嚼加上意外消耗,使得辎重数量大大增加,这便增添了前线供给的速度和数量。

而房俊现在已经在江南开拓出局面,剿灭顾家,等同于房俊向外界发送一个讯号——既然都知道皇帝要将江南作为东征的基地,那么就乖乖的听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谁敢暗中阻挠甚至拉帮结伙,顾家就是榜样……

所以,李二陛下需要房俊在剿灭顾家之后照样安然无恙,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帝的意志不可违抗。

若是再世家门阀的压力之下怂了,处置了房俊,岂不是给江南世家传递一个世家门阀不可轻辱、谁动了谁就得付出代价的信息?

这是李二陛下万万不能接受的。

因此,房俊才敢于对顾家下手,才会如此笃定的认为自己就算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世家门阀,亦会安然无事。

至于得罪了世家门阀算不算愚蠢的决定?

房俊从来没想过,因为他自己现在走的路,就是在撬世家门阀的墙角。哪怕他自己撬不倒这些庞然大物,也得给他松松土,终有一日会有人结果自己的锄头,让世家门阀轰然倒塌,烟消云散。

所以,与世家门阀为敌是必然的,又何谓早晚?

房俊要出海,一则是为了寻找占城稻,二则是先躲避一下风头,让时间来降低顾家带来的热度,给李二陛下一个回旋绸缪的空间。

当然在临行之前,房俊必须好生安排华亭镇的事宜。

苏定方必须留下坐镇,只有他的能力、经验、性情,能够让房俊放心的将家业托付,别的人或许能力足够,但是欠缺沉稳的性情和坚韧的意志,尚需磨炼,此时还难当大任。

每一个名将都不是天生的,后天的际遇和磨炼、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裴行俭也将留下。

他是华亭镇长史,盐场、市舶司都一直在裴行俭的掌控之下按部就班的完美筹备,可以很好的主持大局。

沧海道则被房俊完全架空,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三两条船,百十来个老幼病残的兵卒,每天优哉游哉的晒太阳,过着养老一般的惬意生活……

就算李二陛下为了保留自己的华亭镇的封地和皇家水师的统领权,以及市舶司的主导权,从而不得不将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的职务授予旁人,房俊也要保证以后的沧海道没有实力对华亭镇构成任何威胁。

房俊绝不容许别人染指华亭镇。

在骊山农庄,他将那些灾民按照类似于保甲法的制度进行编制,效果还不错。而在华亭镇,他则搞起“生产队”的这一套,目前看来,比之“保甲法”要优良不少。

唐人淳朴,兼且民间的识字率极低,大家世世代代都是耕种务农,邻里乡间又皆是沾亲带故,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依照血缘、地域等等因素结合起来的“生产队”模式,能够让农民在互帮互助的同时,保持与别的“生产队”的竞争。竞争促成进步,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实在是一举多得。

当然,有鉴于历史那段时期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房俊直接取消了“大锅饭”,按功计酬,谁想吃得好吃得多,那就得比别人干得好干得多!

多劳多得,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房俊不在乎什么主义、什么形式,他只想将自己所知道的优秀社会体系都搬出来,一一实验,看看到底哪个才能更适合大唐的社会环境。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后世的好办法,生搬硬套移植到大唐来,很容易水土不服。

若是与大唐的环境格格不入,很容易使得天下动荡、民不聊生。

若是能够证实与大唐完美融合,那么大唐在现今的社会体制之下,必将使得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

*****

浩荡的吴淞江上,桅杆如林,千帆竞秀!

一艘由一百三十条战船组成的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船队,正拔锚扬帆,整装待发!

孔颖达似乎很是喜欢江南清润的气候和精致的环境,这段时日以来气色越发红润,说话时中气十足。

对着铺满江面的船队,老头甚是感慨:“巍巍大唐,千秋鼎盛!恐怕就算是隋炀帝当年东征的时候,水军也没有如此壮志凌霄的气势吧?房二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自打来到江南之后,孔颖达将房俊一些列的手段都看在眼里,越是深究其中的玄机,越是感慨房俊的天赋。

此子在格物之道上的造诣,非但冠绝当代,更是前无古人,甚至有可能后无来者!

玻璃、震天雷、水泥、火炮……

每一样,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奇之物,偏偏每一样都能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骊山农庄的保甲法、华亭镇的生产队、市舶司的运营模式、水师学堂的筹办理念……

每一件,又都显示出房俊在政治上的超群智慧。

怪不得李二陛下亦要赞叹一声“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