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红娘啼笑因缘 > 第121章 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红娘啼笑因缘 第121章 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作者:闪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0:44:23 来源:23小说

大凡人,都有人性的弱点。做出的选择,都是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古往今来,圣人们对于周围人抛来的好球或者坏球,如何对待呢?

读者朋友们,红姐最近探讨周敦颐古圣先贤的故事,一起来学习成长。老人家晚年定居庐山,着书立说,颐养天年,淡泊明志,隐居修行。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陶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跟着红姐一起继续品读。镜头和思绪转到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文会堂两侧楹联曰:白鹿洞开,泉谷烟霞竞秀;紫阳道在,圣贤师友同归。上联描写白鹿洞书院优美的环境,泉谷烟霞,争奇竞秀。书院大都建在环境幽雅的地方,既可以隔绝尘俗,收摄心神,潜心读书,又可以借山林的清幽来怡神养性、清心正气,使得书院教学的环境与书院注重修身养性的教育目的相配合。

下联勉励学子遵从朱熹的教导,以格物致知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普遍的规律,进而体悟天道至理,便可与圣贤师友同归于儒家的理想人格境界。

周敦颐,出生于公元1017年,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光辉。他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也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被世人尊称为濂溪先生。他的一生,就如同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静静地绽放,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他出生于湖南省道县的一个小乡村,那里的山水田园赋予了他对自然最原始的热爱。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字,像是一首首美丽的诗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的《爱莲说》一文,更是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一篇深邃的哲学作品,它以太极图为载体,阐述了阴阳平衡、和谐之道。太极图由两个平衡对立的阴阳鱼组成,这一结构寓意着万物皆由阴阳互化而生,与道家的“物极必反” 理论相呼应。道家认为,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而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道” 。

道家将阴阳太极理论整个运用到了其思想体系中,《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家认为万物是由阴阳构成的,而阴阳又构成了“道”。而儒家同样认为阴阳是一个平衡的整体,太极图中阴阳各自参半,形成天平一样平衡,任何一方多或少都将破坏平衡。这一点与儒家提倡的“中庸”理论相吻合。

总的来说,太极图具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玄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太极图的平衡与和谐之道,正是我们在生活中追求的理想状态。而在我们身边,有红姐与老金居士共同探讨学习,也有大波和戒渝因为奉行的佛教而参与其中。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太极图的智慧息息相关。

在太极图中,我们看到了平衡、和谐与变化。阴阳互化而万物出,这正是宇宙万物演化的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宇宙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如何在这个复杂而又充满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理解和把握阴阳平衡之道,学会在变化中找寻规律,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太极图的智慧吧!无论你信奉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其他任何宗教或哲学体系,太极图中的平衡与和谐之道都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让我们在生活中实践这一智慧,让我们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