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红娘啼笑因缘 > 第575 章 修学好古与实事求是

红娘啼笑因缘 第575 章 修学好古与实事求是

作者:闪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0:44:23 来源:23小说

红娘姐姐上线了……这一章聊聊少年**的一段故事。

话说,少年**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与朋友萧子升一起到乡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他们的老师杨昌济先生,也就是**夫人杨开慧的父亲。杨先生,一位师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教育自己的学生,“修学好古,还要实事求是。”

这句话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与真理的大门。学习不仅仅是追求古老的智慧和传统,更要以事实为依据,去探索、去验证、去理解世界的本质。

修学好古,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经典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研读古人的著作、思想和经验,我们可以汲取到无尽的智慧和启示。这些古老的知识如同宝藏一般,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传承。然而,仅仅停留在古代的知识体系中是远远不够的。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层出不穷。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不被表象所迷惑。鼓励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勇于质疑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规律,推动知识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修学好古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前者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后者则让我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有对古老智慧的敬畏之心,又要有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既有深厚底蕴又有创新能力的人。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我们秉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时候,兵荒马乱的年代,给少年**和萧子升留下了深刻印象。

萧子升的父亲曾经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思想。他对世界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理解。学成归来后,他决定将自己所学带回故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于是,他在家乡积极投身于办学和教育事业,致力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推动地方文化和社会进步。

通过创办学校、设立图书馆等举措,他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求知**,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度娘显示,萧子升,字旭东,后改名为萧瑜,1894年8月22日生于湖南湘乡萧家冲。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历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

1949年,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萧子升的父亲叫萧岳英。萧岳英是湘乡有名的教书先生,在省里也有名。萧岳英留过洋,人很开明。他1907年到东山学堂教书的时候,把他儿子也带到东台山下的东山学堂,该学堂当时是新式学堂。**到东山学堂那年是宣统元年(1909)年,刚好萧子升毕业。**在东山学堂读书的时候,和萧子升的弟弟萧三(萧子璋)关系很好。对**影响很大的一本书--《世界大英雄传》,就是萧三借给他看的。**和萧子升这个时候,应该就互相认识了。

萧子升有一段时间想倡导一种没有经济来源的生活,他与**俩人开始了这种旅行,一路上以地当床,以天为被的生活。

两个年轻人踩着晨曦,披着月光,走过一片片水田菜地,越过一座座高山,他们相信真理就在前方,真理就在脚下。

碰到歧路,**说,“走山路,山路困难多,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坚定而果敢、无畏亦无惧;

碰到食不果腹,草眠露宿,**说,“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 ,激情又浪漫,豪情又万丈。

这个暑假,他们不带分文,从长沙出发,行经宁乡、安化、益阳、阮江,行程千里,深入群众,见证了农民贫苦,土匪猖獗,见到了同学,进过寺庙,御马帮脱险,喜逢老师,遭洪水,救灾民,与军阀抗争,见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赫然发现,洪水固然可怕,但军阀地痞土匪比洪水还要可怕,这次的游行学习更是点燃了毛泽在中国大地上救国救民的大本源之道。

**和萧子升“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恣意潇洒。两人从长沙出发,结伴西行,深入乡村,深入群众,见证农民贫苦、匪患猖獗、沅江涨水,以及猛于洪水的战乱……

透过一组组电影镜头,跟随青年**一路行走游学,见过世间万象民生百态,叹服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襟,“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出发》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伟人“个人如何走向社会,青年学子如何报效国家,中华民族如何立足世界”的思考与抉择。

少年**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生活极限。值得新一代年轻人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