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代晋 > 第三七九章 大胆计划(续)

代晋 第三七九章 大胆计划(续)

作者:大苹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0:54:00 来源:23小说

“所谓飞钱,便是可异地汇兑之钱。比如京城某商贾将百万钱交给谢家。谢家出具条据给他。他去往会稽之后,便可在会稽谢氏老宅账房那里,凭借条据将钱就地取出采买货物。对于这位商贾而言,岂非只需要携带这一张条据前往会稽,根本无需担心路上的财物安全。轻便快捷的抵达会稽郡,钱便在会稽等着他。采买货物之后,雇佣本地车马回京城便可。一来一回,省了一半的风险和大量的时间。而中间只需要谢家的财力支撑,以条据为凭便可。钱岂不是凭空飞到会稽郡了?”李徽道。

“哎呦。”谢安叫了一声,他还从未听到如此新奇的手段,居然还可以这么做。

谢玄在旁皱眉道:“不对啊。那我谢家岂非要替他运钱?倘我会稽老家没有那么多钱,京城所收之款还不得运往会稽?况且,我谢家凭什么要帮他这么做?我们有什么好处?”

李徽点头道:“这便是关键所在了。适才只是打个比方。实际而言,只需在两处设立钱庄,统一进行钱币的调配便可。倘若京城和会稽郡之间商贾来往颇多,只需一次性从京城调配大量的钱去会稽郡存放,便可不用担心会稽郡无钱可兑。比如说半年调配一次,一次性派出兵马护卫大量钱车前往,比之商贾零星运钱的效率和安全性要高太多了,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吧。”

谢安和谢玄怎会不明白这二者的区别,都微微点头。

“况且,莫要忘了,这是双向的。会稽郡商贾也可在会稽郡存入钱款,到京城来兑付现钱。也许数量没有京城存入的多,但也是能够吸纳钱款的。所以,或许一年只需调配一两次,便可保证两地都有钱可取。至于谢兄说的好处,那当然是要收取费用的。以汇兑钱币多少,路程,制定一个合适的比例。比如百万钱收五万钱作为京城到会稽郡的汇兑费用,我想商贾们应该不会拒绝。毕竟车马人力以及路途的风险考虑在内的话,五万钱比之自己携钱车前往要安全便捷且节省的太多了。当然这只是个举例。具体比例,需要具体的测算。”李徽道。

谢安和谢玄对李徽这个想法甚感兴趣,这种汇兑的方式听起来似乎很不错。

“若能这么做的话,倒是可以解决不少问题。现如今江东各郡之间的商贾交易,货物买卖还是很频繁的。钱币流通确实是个大问题。之前朝廷里也讨论过这件事,但似乎颇难解决。若以李徽的办法,或许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李徽,你继续说下去。”谢安沉声道。

李徽点头道:“是。汇兑是一方面。在我大晋钱币的统一和度量上,这或许也可起到规范作用。想我大晋自立国以来,朝廷并没有铸造钱币。至今依旧货币不统一。大多沿用汉时五铢钱以及当年沈郎所铸的五铢钱。而东南有些地方还在用当年吴国铸造的大钱。朝廷不铸币,则导致钱币混乱。有些不法之徒,私自铸币,将大钱和之前足重铜钱熔融之后加入一些杂质铸钱,一枚汉制五铢钱,可铸两到三枚沈郎五铢,便是明证。正因如此,才导致如今钱不值钱,物价飞升。有些地方甚至百姓只愿意以物易物交易。既不方便,也不便捷,当中更有许多麻烦和纠纷。钱币对一个国家而言,那是交易汇通之物,那是不可或缺的。混乱之后,会带来诸多的弊端,想必四叔比我更明白。”

谢安微微点头。李徽说的都是实情。朝廷不铸币是事实。大晋沿袭旧制,苟安东南,没有眼光。整个大晋都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许多方面都没有积极创新的心态。铜钱用前朝的,制度用前朝的,几乎都是混日子的心态。

加之货物交易的不发达,以货易货的盛行,让大晋的统治者认为没有必要铸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晋私币盛行,物价飙升。钱币流通不畅,且公信力不足。越发让大晋陷于经济发展的困境。

虽地处东南,水士气候都很好。然而在物产和经济上,甚至不如连年战乱的北地中原地区。

朝中有识之士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总是不了了之。以至于至今依然在商品流通上受到极大的局限。钱粮收入也捉襟见肘,又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如此。

对此,谢安很想有所建树。此刻听李徽谈及此事,他很感兴趣。

“坐下说,细细的说。来人,上茶。”谢安道。

仆役送上茶来,李徽发现居然是清茶。不觉笑道:“四叔也不喝煮茶了么?”

谢安道:“还是绿茶清雅爽口,道蕴亲手炒得茶芽,很是好喝。”

李徽微笑点头,谢道韫是跟自己学的。

“汇兑钱币之时,便可乘机订立钱币标准。目前沈郎五铢钱已很是轻薄了,便以此为下限。钱庄汇兑之时,进行称重鉴别。这样可防止有私铸的更为轻薄的钱币流入市面,导致铜钱信用不佳,让那些不法之徒在钱币上做文章。这样即便朝廷不铸币,也可起到控制之用。避免进一步的恶化。久而久之,必成规制。”李徽道。

谢安点头道:“有道理。你适才说,设立什么钱庄汇兑,和之前你说的吸纳百姓之资有何干系?”

李徽继续道:“设立钱庄的目的不仅仅是汇兑,我认为有三大作用。其一便是之前我说的吸纳存储之用,集中民间零散之钱,汇聚成大笔钱款,可办大事。比如养兵,赈济等等需要大笔钱款的,都可游刃有余。其二,便是可放贷获息。有需要借款之人,也可在钱庄借贷,钱庄收取利息。利息自然要高于存储之息。以田产金银布帛等抵押之物换取现钱救急,到期还本付息便可,对百姓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