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 第10章 皇帝大牛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10章 皇帝大牛

作者:日享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31:22 来源:23小说

内侍少监王振,何许人也?

为何能得到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赏识,如今更是被钦点为辅助太子朱祁镇读书的太监呢?

其人有何,过人之处么?

为何可以一步登天!!!

陪当朝太子读书啊,这是多大的荣耀之事!

可以预见太监,王振必将随着太子朱祁镇的慢慢长大,在太子登上皇位之后,而迅速崛起!

王振虽然是太监,但自本朝宣德元年,皇帝朱瞻基改制以来,太监也是可以参与朝政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曾经在后宫立下铁律——后宫不得干政嘛,后宫不仅包括外戚,妃嫔,更包括太监。

那既然是太祖所定的铁律,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何要推翻这个铁律呢?

此事,还得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发生的那场大明朝丞相胡惟庸弄权大案说起。

胡惟庸是大明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丞相。

何为丞相,丞相就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但往往皇权和相权是相互矛盾的,皇权弱,相权就强。反之,亦然。

朱元璋那是什么人,大明朝的开国之君,一个极其霸道之人,哪里能允许自己手下出现一个强势的丞相,来分享自己的权利。

于是,当时得丞相胡惟庸,连带着之前已经退休的丞相李善长,两人算是到了大血霉了,

小胡、老李两人,即使再有才,碰到这位朱天爷,只能是自认倒霉吧,乖乖的把全族一万多个人头,包括他两人自己的人头在内,都送给了一代杀神老朱同志。

老朱在清理了丞相后,确实是好好感受了一下,

大权在握,唯我独尊的超然感觉。

就一个字,爽,

两个字,太累。

几年以后,尤其是年纪大了之时,更是精力不济,此时老朱同志又开始怀念被自己杀了全族的小胡、老李两位同志。

但人死不能复生,

小胡、老李两位同志,没了,那就重新另找另外一个小胡或者老李同志,帮自己分担一下嘛。

分担劳累还是可以的,但权利就不要多想了,更不能威胁老朱同志的权威。

如何为好呢?

当然是拆分相权,还不能给高位。

于是内阁出现了,成员由刚开始的三人,慢慢分权,变为五人。

内阁成员虽有大权,但官位太低,只有从五品,而六部的首官都是正一品大员。

从五品小官去管理正一品大员,

一个从五品小官,在六部一品大员面前,算个毛线,毛线都算不上,人家六部一品大员会搭理你这个小小从五品官嘛?

内阁的威胁是被老朱同志降到了最低,但扯皮开始啦。

到明仁宗皇帝朱高炽登基后,一看,这不行啊,一直扯皮,这不是耽误国家大事嘛,

内阁成员必须得升官,再升官。

升,给我狠狠地升,

内阁成员的官位,就跟是坐上火箭似的嗖嗖的从上窜。

半年时间不到,官位就从,从五品下官,升到最高处的正一品上官。

内阁成员的官位也到了一品,此时内阁成员和六部主官大家都是一品,谁怕谁,还是互相扯皮。

朱胖子仁宗皇帝,一看,还是不行,官位已经到顶了,再升就是王。

看来是不能升官,那就加权吧,

于是在明仁宗朱胖子手里,内阁臣员,不仅官位升到了一品,更是开始代管六部。

此时的内阁权利,跟老朱同志那时丞相的权利,几乎一样啦。

权利是一样,但人却多了,

以前丞相是一人,现在是一群丞相。

分权的目的是达到了,但也形成了大明朝独有的一大势力—文官集团。

等宣德皇帝朱瞻基上台后,一看这不行啊。

一家独大,那还了得,不行,得给文官集团找个对手。

找谁好呢?

文官的对立面是谁呢?

当然是武官。

于是武官功勋阶层开始崛起,典型代表就是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武官。

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阶层,两大集团对立,国家是平衡拉。

但还是可能会出现文武相互勾结,威胁皇权的问题。

宣德皇帝朱瞻基,敏锐的发现了这一大缺陷。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

什么形状最稳定,当然是等边三角形。

看来朱瞻基也是一个数学家。

那就再增加一个势力,

这个势力必须得能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阶层,相抗衡,而且还得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集团双方都有矛盾,更不能威胁自己的统治。

什么阶层最合适呢?

宣德皇帝朱瞻基,环视一圈,发展自己的家奴太监最合适。

有皇帝撑腰,完全可以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集团两大集团掰手腕,还威胁不到皇权。

无根之人如漂泊的浮萍,必须得依附皇权才能生存。

于是,第三个势力,宦官集团重新又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大势力,文官集团,武将功勋集团,宦官集团,在宣德皇帝朱瞻基手里开始慢慢成型。

三大势力,互相节制,

皇帝居中,大权在握,

国家正常运转,

权谋高手—朱瞻基,

一代雄主,边玩着蛐蛐,边治理了国家,

劳逸结合,两不当误,

开创了大明朝最强盛世—宣德盛世!

这才是,太监王振更快速崛起得根本。

大势所趋之下,没有太监王振,也会变一个太监王振出来。

这是一代雄主,宣德皇帝,对大明朝国家发展的政治需要,平衡需要。

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之上,即使一头猪都能飞起来。

何况是一代大儒王振呢。

王振的崛起,是那个时代的必然,是君王对国家政治势力平衡之需要。

喜欢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请大家收藏: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