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房俊房玄龄 >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试探

房俊房玄龄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试探

作者:公子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8:46 来源:23小说

东宫与关陇同样处于帝国权力阶层之顶峰,彼此之间自然纠葛颇深、难以分割,东宫之内有关陇的眼线,关陇那边也一定有东宫的耳目,实属寻常,故而也不必隐瞒。

李承乾颔首道:“孤亦是刚刚得知,深感痛心,稍候郢国公回去,还请替孤在赵国公面前道一声节哀,也请郢国公代孤问赵国公一句:长孙安业犯下谋逆大罪,是母后求情,父皇才网开一面,只将其流放了事,未曾明正典刑,长孙家上下应当感念皇恩,竭诚以报,可为何本应流放岭南之长孙安业却出现在长安城,并被赵国公委以重任,试图前往洛阳说服英国公与关陇一道行那无君无父、不忠不义的叛逆之事?”

你先别说长孙安业是否房俊所杀,且先解释一下为何一个流放之人会私自返家?

宇文士及思维敏捷,自然明白不能纠缠于此,否则非但房俊杀人无错,反而有可能得到一个“伸张正义”的奖励……

他苦笑着摇摇头,语气诚挚:“长孙安业为何出现在长安并且受到赵国公委派重任,臣亦不知,此事怕是要询问赵国公才知内情……不过,眼下长孙安业确确实实被房俊所杀,目击者无数,无可推诿。赵国公意欲跟殿下要一个交代,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长孙安业的确不该出现在长安,但问题是现在长孙无忌死了亲弟弟,您难道还指望他按照朝廷律法先治罪此事?

想要和谈,就只能给长孙无忌一个交待,否则此次和谈彻底告吹……

李承乾再是好性子,此刻也难免感觉尊严收到冒犯,他目光灼灼的盯着宇文士及,一字字道:“长孙安业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孤身为太子,却不知一个触犯大唐律法之罪犯还想要什么交待?如今皇城一片废墟,太极宫残垣断壁,孤之麾下士卒死不旋踵,谁又来给孤一个交待?”

萧瑀眼见不好,没想到李承乾今日这般硬气,话说到这儿便算是说死了,宇文士及除非卑躬屈膝,否则只能告辞离去……

他忙说道:“郢国公言辞灼灼,说什么长孙安业乃是房俊所杀,眼下房俊为殿下办事尚未回还,总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人证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证据,老夫随时随地都能找出几百上千个人证,来证明长孙安业非是房俊所杀。”

宇文士及也不愿与李承乾谈崩,他是极力促成此番和谈的,不愿看着关陇与东宫死战下去,最终流干关陇子弟的血,却被旁人摘了桃子……

所以萧瑀此刻的话语算是替他解了围,故意看着萧瑀,问道:“宋国公之意,是拒不承认长孙安业乃房俊所杀咯?”

萧瑀摇头道:“非也,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公地道。只不过此事要严加审查、多番求证,人证物证齐全无误,方能最终定案。此事干系重大,想必郢国公也深知其中厉害,不可轻率视之。”

话里的意思其实也简单,咱们一起将这件事压下去,能拖多久拖多久,否则若现在就此事纠缠不清,那么和谈将会立即告吹……

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人的意愿是一致的。宇文士及遂微微颔首, 道:“宋国公之言, 倒也在理……也罢,回头吾也劝一劝赵国公,亲人惨遭戮害固然激愤,可总要证据确凿之后才好决断。再者说来,一家一姓之私怨,又如何能够与帝国社稷强提并论?赵国公乃明理之人,不然不会揪着不放。”

谈判是需要技巧的,谈判场上的进退争夺不仅仅在于双方实力之对比,更在于技巧之运用。该强则强,该退则退,有时候以退为进更能占据先机。

比如眼下,说一千道一万,人是房俊杀的,确凿无疑,怎么说都是东宫理亏。但宇文士及此番退让,并且表示应以大局为重,愿意劝阻长孙无忌放弃私人恩怨,道理便站在宇文士及一方,东宫上下必须表示感谢,并且回报以适当让步,否则便是不知好歹、胡搅蛮缠。

李承乾与萧瑀对视一眼,前者颔首道:“郢国公公忠体国,实乃朝臣之典范,这等时候依旧愿意以大局为重,孤甚感欣慰。与郢国公之道德风范相比,二郎实在是太过意气用事,相距甚远。”

宇文士及心中暗叹,市里坊间皆传闻这位太子殿下胸无大志、天资平平,且缺乏捷才。但是这从这句话,便可看出还是有几分口才急智的。

这话听上去好似在夸赞他,可却拿他同房俊相比……诚然,房俊威重天下、名满大江南北,可世人皆赞其“才”,有谁会颂扬其“德”?那厮不仅私人作风一片混乱,悖逆人伦夹杂不清,做事风格更是霹雳手段、蛮不讲理。

一个人若是沦落到与房俊相较道德,那么这人的德行实在也高不到哪里去……

不过宇文士及也不生气,明白这是太子对于刚才自己以退为进达成的优势展开反击,遂微笑道:“此事暂且放在一边吧,正如刚才宋国公所言,一切还需更多的证据才能予以定案,想要殿下身为国之储君,也不至于徇私枉法,包庇臣下……今日前来,微臣只是代赵国公问您一句,若是您主动退位让贤、昭告天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前半句话还温煦和气,倒了后半句,却陡然露出峥嵘。

节奏之变幻,着实令人错愕……

萧瑀正与插话,却被李承乾摆手制止。

李承乾坐直身驱,一双眼睛目光灼灼的盯着宇文士及,缓缓道:“看来郢国公还没有弄清楚和谈之基础,唯有关陇解散军队、放下武器,此番和谈才有继续之必要。孤身为储君、国之正朔,受命于父皇金典册封,岂能于逆臣胁迫之下狼狈退位?若是那样,孤如何于天下仁人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