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房俊房玄龄 > 第三千二十四章 心生异志

房俊房玄龄 第三千二十四章 心生异志

作者:公子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8:46 来源:23小说

程处默啧啧嘴,自忖以自己这么点脑水理解不了父亲的操作,干脆毋须多问,只要言听计从即可……

不过还有一点担忧在心中纠结:“父亲所言甚是,但假若陛下尚未有易储之遗诏颁布便有不忍言之事,又该当如何?”

程咬金气得吹胡子瞪眼,重重将茶杯放在案几上,怒道:“感情老子这么半天都白说了?你个蠢蛋怎就是老子的种?只要易储诏书一日未曾颁布,储君便还是太子,陛下不在,太子便是一国之君,自然是吾等誓死效忠之对象,这还用问?”

程处默道:“可毕竟山东世家支持晋王,到时候父亲如何自处?”

当初山东世家对程家鼎力扶持,要兵给兵、要钱给钱,待遇几乎不在李勣之下,这会儿人家时隔数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建立从龙之功,岂是你一句“忠君报国”就行了的?

就算程处默对这些事再是迟钝,也明白世家门阀口中“家国”的道理,先家后国,家业不兴,谁在乎国?

这回程咬金倒是并未训斥,反而有些意外:“你个夯货居然能想到这个问题,好不算是太蠢……不过到底还是笨得很。山东世家就算不满又能如何?咱们不必早早表明立场,只宣称忠于陛下,到时候自然有人站在前面。”

皇权更迭,选对了固然受益无穷,可一旦选错,便是万劫不复。

程咬金对于权力并未有太大执念,什么权倾朝野他根本不在乎,当真让他宰执天下,也自知自己没那個能力。

如此,又何必冒着极大风险贪图从龙之功?

只需占据京城,承担宿卫京畿之责,能够在皇权更迭当中不至于被排斥在外,如此足矣。

程处默明白了父亲的态度,赶紧连连点头,不过心中到底好奇,忍不住问道:“以父亲之见,到底看好哪一方?”

程咬金一脚踹在长子腿上,将其驱赶出去,骂道:“陛下还活着呢,伱等便又此等大不敬之心,真以为老子不能大义灭亲?赶紧滚蛋,这两天好生盯着京中各处,但凡有一丝疏漏,仔细你这张好皮!”

待到长子忙不迭退走,程咬金抓起茶杯喝了一口,只觉得寡淡无味,遂将茶杯丢到一边,嘀咕道:“一个两个要么盯着大位,要么琢磨着从龙之功,甘愿舍却身家性命亦要前赴后继,何苦来哉?”

起身来到一侧的床榻,和衣而卧,却睁大眼睛根本睡不着……

谁的机会更大?

看似晋王得到山东、江南两地门阀支持,陛下心中又有所偏向,应当已经在争储当中占据优势,但魏王毕竟年长,废长立幼已经过分,连续越过两位兄长将储位交给晋王,实在是太过坏了规矩。

且晋王的表现也不能服众……

更何况当真以为太子避往大慈恩寺置身于争储之外,就当真心无杂念的躺平了?

只看今夜房俊与晋王一系针锋相对的气势,便知道东宫上下未必甘心。

最起码想要为太子争取到一个活命的机会,就得表示出适当的态度与强势,与新任储君达成条件,否则岂能将太子极其世子之性命寄托在新君的“兄友弟恭”之上?

即便陛下此刻颁布了易储之诏书,确认新任储君,争储之事也远远未到盖棺定论之时,局势汹涌,还是应当适当远离,不能卷入其中……

*****

金光门外,右侯卫大营。

天尚未亮,营地之内却已经火把处处、亮如白昼,兵卒已经在各自校尉吩咐之下穿好皮甲、护肩,擦拭着兵刃,枕戈待旦,随时做好开战之准备。战马被马夫喂饱草料,披上护具,牵出马棚。

整座军营人喊马嘶,一片忙碌。

中军帐内,宇文士及与尉迟恭对坐,当中案几之上放着一张长安附近布防图,将各处驻防军队编制、人数、兵种、统兵将领等等列出其上,一目了然。

其中最瞩目者,赫然便是已经入驻长安城内宿卫京畿的左武卫,一杆写着“程”字的小旗分外分明……

尉迟恭长吁短叹:“左武卫进驻长安,看来陛下心中对于储位归属之犹豫已经下了决定,晋王胜算大增。”

他倒是不大在乎新储究竟是晋王还是魏王,可是作为稳定朝局之象徵而率军进驻长安,这不仅仅是代表着李二陛下的信任,更是未来迅速向新储靠拢的最大资本。

谁不想立下从龙之功,荣华富贵世世代代、兵权在手长长久久?

然而此刻关陇门阀逐渐有意图支持东宫太子的当口,程咬金奉旨入京不啻于对关陇门阀当头一棒……

若不能扶持东宫稳住储位,从而立下殊勋,将来又如何立足、如何恢复荣光?

宇文士及也面色凝重,却安抚道:“易储之诏书迟迟未发,谁知道陛下心中到底怎么想?晋王的储位未必稳了,东宫也不一定机会全无,甚至就连魏王也一样尚存一线机会。更何况陛下此番骤然病危,龙体如何尚未得知,一旦有所变故,谁能保证会发生什么?你也是久经战阵的老人了,这个时候应当心无旁骛、稳定军心,只待局势发生变化,能够一锤定音才行。”

随着关陇门阀全面退出朝堂,他这个新任“领袖”也远离中枢,居然在陛下骤然晕厥之时连进入太极宫的资格都没有……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局势一定有变。

无论陛下自此晕厥不醒、有不忍言之事,亦或是陛下恢复健康、即刻颁布易储之诏书,各方势力都不会任由晋王稳稳当当的坐上储位。

静待局势变化,然后在合适之时准确出手,不管支持东宫稳定储位,亦或是襄助魏王、晋王其一成就大位,都会给关陇门阀争取完全不一样的局面。

当然,此举不啻于火中取粟,危险重重,一旦选错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