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房俊房玄龄 > 第三千八十七章 围点打援

房俊房玄龄 第三千八十七章 围点打援

作者:公子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8:46 来源:23小说

李靖也不愿打这样的仗,但身为军人,战争来临之时岂能厌战?

遂神情恹恹的提点道:“重点就在这里,活捉亦或击杀晋王之后呢?右侯卫怎么办?山东、江南两地门阀组建的援军怎们办?只要晋王投降或者战死,叛军自当烟消云散,但他们并未消失,只不过偃旗息鼓,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机会来临,依然会组建成军,祸乱天下。”

程处弼这才恍然大悟,将目光看向舆图上的潼关:“大帅是想任由右侯卫从容撤走退守潼关固守待援,而后等到叛军援军抵达于此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李靖负手走回桌案之后坐下,缓缓道:“这并非本帅之想法,而是大局如此。任由右侯卫退走潼关固守待援,此战势必牵连甚广、血流成河,这样的命令不能让太子去下达,只能是吾等为帅者主动承担。”

不能背锅的将军,算什么好将军?

这个道理自从当年玄武门之变他拒绝站在李二陛下身后的那一刻起,就算是悟透了。

为将者,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与名声,人人都想做忠臣,可是都不愿付出做忠臣的代价,当年若非他顾忌名声不愿做高祖皇帝的“贰臣”而转头李二陛下麾下,后来又哪里有李勣等人声名鹊起?

顿了顿,他又说道:“……说是决战也未必,因为山东、江南两地门阀组成的援军,未必能够顺利抵达潼关。”

程处弼茫然不解,心中泛起挫败感,自己的思维根本跟不上李靖的思路……

“围点打援而已,很简单的战略,你也毋须沮丧,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件一件学,本帅当初也是跟随在舅父帐前听命,多年摸爬滚打这才磨炼出来,你们这些年轻人一个个心比天高,殊不知带兵打仗这种事最忌骄躁,没有经验阅历,难成大事,你们还差得远呢。”

李靖不以为然,拍了拍程处弼的肩膀予以安慰。

程处弼也明白李靖所说的道理,但自己这代人被贬斥得一无是处,心底难免不服,遂道:“那房二呢?房二比末将还小两岁,但这些年东征西讨未尝一败,灭国好几个,功勋固然比不上大帅,但相比其他贞观勋臣也不遑多让。”

年青一代当中,房俊已经是公认的佼佼者,多少少年成名、家世显赫的世家子弟自知终其一生都望尘莫及,这给房俊带去无数嫉妒。但是当长辈们嘲讽后辈无能只能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享福混吃等死,这些年青人又会不约而同的将房俊拎出来现身说法:你们我们这代人不行,您又比房二的功勋多了多少呢?

事实上,大部分贞观勋臣的功勋是没法与房俊比较的,长辈们教训子弟反被教育,自然恼羞成怒,往往就是一顿暴揍……

李靖自然也很不爽,没好气道:“房二?他会打个屁的仗!”

回到桌案上抓起茶杯一口将温茶水喝干,抹了一下嘴巴,见到程处弼一脸不服,愈发来气:“你还别不服,那混球哪里有什么排兵布阵的才华?所擅长的乃是战略层面,能够高屋建瓴的引领军队装备发展,研发新式武器,别看他总是打胜仗,但每一仗都是火枪、火炮、震天雷轮番上,血肉之躯谁能挡得住?完全没有精妙战术可言!”

对于他这样推崇兵法谋略的人来说,看房俊打仗简直就是牛嚼牡丹,毫无美感。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奇袭致胜的战例每每读之都会在脑海之中仔细复盘,到精妙处忍不住拍案叫绝,过后思之,唇齿留香。

可房俊的战例呢?

一个字:用力怼就完了!

根本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糙的要死……

程处弼依旧梗着脖子:“可说一千道一万,他还不是每次都赢?”

作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人诋毁房俊的功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即便这个人是他主帅……

李靖摇头,道:“房俊能够以火器之威力对敌人的战力形成碾压,自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事实上可以称作划时代的变革。商周之时战车肆虐战场,以战马拉拽的战车可以轻易冲破敌军严整的阵列,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骑兵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直至当下足以毁天灭地的火器出现……每一次战争方式的变革,都足以改变一个时代,使弱者变强,也可是强者恒强,这岂是简简单单可以做到?况且火器之研发、制造,战法之设计、定型,其中蕴含着深不可测的指挥,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书上,必将有房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就算后来者有人给那厮树碑立传,他也照样不会打仗!”

他生平最讲究兵法韬略,碰上房俊这样一个根本不识兵法不懂打仗,偏偏开创改变战争模式的怪胎,还能无往而不胜,让你再是不服却又不得不承认其战力之强悍举世无双,根本打不过。

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烦躁的结束这个话题,摆手道:“传令下去,城外李思文部即刻进城,抵达西市一带监视左武卫,一旦其有任何异动马上来报,不得擅作主张。另外,屈突诠部绕过皇城赶赴朱雀门一线,谨防右侯卫向南突击威胁太平、善和等坊,其余各部按兵不动。”

“喏!”

程处弼得令,赶紧转身走出去传令,只不过听到要监视自家老爹,心里多少有些不得劲。

也不知自家老爹咋想的……

……

武德殿内,一切事宜已经准备就绪,只待吉时,便将举行“大殓”。

李承乾在偏殿之内任由太子妃指挥着内侍将一件一件华服穿在身上,虽然并未穿上皇帝冠冕,但今日“大殓”便是确定新皇身份、定下君臣名分之时,只等着正式登基即位,便为大唐皇帝。

所以紧绷着脸,心情忐忑且紧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