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房俊房玄龄 > 第三千一百三十七章 问心无愧

房俊房玄龄 第三千一百三十七章 问心无愧

作者:公子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8:46 来源:23小说

及至天色渐亮,大雨未歇,数千右侯卫兵卒自军营内齐齐出动,或五人一伙、或十人一队,对孟津渡附近停泊的船只进行征用,无论民船、商船甚至官船,一律收缴,连带着船夫也被征用……

如此行径,自然惹得民怨沸腾,只不过谁都知道如今关中为了争夺皇位打得如火如荼,此等紧要时刻,军队最是毫无约束蛮横无理,故而谁也不敢反抗,只能乖乖就范。

一日之内,尉迟恭便征集了将近一千艘各式船只,一并驶至黄河北岸,等待山东私军抵达。

此事,郑仁泰战败、板渚失陷的消息也传到潼关,城关上下,集体噤声。

营房之内,李治居中而坐,面色阴沉,自江南私军溃散以来不过短短数日,这位素来明秀帅气的晋王殿下已然神情沮丧、容色憔悴,下颌处冒出青幽幽的胡茬,眼袋都出来了……

将手中战报放在桌案上,李治抬头四顾,声音有些沙哑:“局势至此,诸位认为该当如何?”

诸人沉吟不语,不知如何回答。

板渚失陷,意味着水师可以自由出入黄河,随时溯流而上直抵潼关,配合关中的东宫六率,本就在兵力上处于弱势的潼关腹背受敌,稍有不慎,便是倾覆之祸。

而一旦潼关陷落、晋王兵败,他们这些人的下场不言可知……

半晌,还是萧瑀咳了一声,打破沉寂:“如今之计,还是在于山东私军能否顺利渡河抵达洛阳,郑仁泰此战虽败,兵卒伤亡不少,但荥阳左近皆是郑氏的势力范围,短期内再度拉起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并无问题,殿下应书信郑仁泰,请其务必拼尽全力,重整旗鼓,固守荥阳一带黄河水道。”

崔信面色凝重,摇头道:“之前郑仁泰麾下万余精锐步卒尚且战败,仓促拉起来的军队又如何抵御水师的攻击?怕是难受其效。”

“未必非得攻下板渚,只要能够于板渚、河阳、汴州、荥阳一线牵制水师,使得华亭镇不能肆无忌惮的往来运输兵员辎重支援刘仁轨,已经足矣。”

水师战力强横,眼下看来无论哪一支军队都很难在正面战场硬碰硬占到便宜,如此,就只能以袭扰之术予以牵制,尽量给山东私军争取渡河的时间。

只要十万山东私军能够顺利渡河抵达潼关一带,起码短期内能够维系僵持之局势。

否则任凭水师在运河上来去自如,兵员辎重随意输送,而潼关前后受敌成为死地,这仗还如何能打?

无论如何,板渚都不能轻言放弃。

崔信略微颔首,闭口不言。

褚遂良虽然列席,但素来不给出建议,此刻低眉垂眼神游物外,颇有一种“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的既视感……

宇文士及谏言道:“殿下不妨给营州都督、瀚海都护府以及关中十六卫等写去书信,允诺事成之后皆与其封建一方之赏赐,若有意动者,当会提兵前来,襄助殿下。”

对于武将来说,“封建天下”乃是功勋之首,祖祖辈辈以国氏传家,子子孙孙皆掌一国,这是无与伦比的诱惑。

李治颔首,慨然道:“若能得一众贤臣良将维系父皇之遗诏,不使得国祚落入逆贼之手,使得父皇在天之灵安息,本王又何吝赏赐?”

他答应得很是痛快,因为对于眼下的晋王殿下来说,能够打得出手拉拢天下各方兵马的筹码,也着实不多……

既然已经处于不利之地位,动辄有倾覆之祸,哪里还要在意什么成本问题?只要能吸引那些统兵大将的东西,他全部都舍得拿出来,左右一旦兵败便一无所有,若能逆势而胜,什么都是多得的。

宇文士及道:“正该如此,营州都督周道务素来与太子一系不合,此前东征之后,先帝命其押送俘虏回京,正巧赶上暴雪封山,辽东几乎道路可行,致使俘虏冻死大半,先帝因此降罪,太子与房俊非但未曾说情,反而落井下石,周道务对此极为不满,且临川公主也与太子、高阳公主不睦,只要殿下给予足够的奖赏,应该能够拉拢过来。至于瀚海都护府……”

他看向萧瑀,闭上嘴。

现如今的瀚海都护府大都护,乃是萧瑀嫡长子、尚襄城公主的萧锐……

一直沉默的褚遂良也抬起眼皮,看向萧瑀,看他如何应对……

萧瑀紧紧蹙眉,沉吟着道:“老臣深受皇恩,对先帝之恩德欲结草衔环以报,吾之一家纵粉身碎骨又何足惜?只不过瀚海都护府虽然有兵卒四万,尽皆精锐,但彼地靠近龙城,薛延陀旧部蠢蠢欲动,甚至突厥人也时而展露踪迹,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万一将瀚海都护府的兵马调来关中,从而导致北地兵力空虚,被薛延陀、突厥有机可乘,使得瀚海沦陷,必然物议沸腾,朝野上下不好交待。”

李治闻言,面露迟疑。

争夺皇位算是兄弟两个家事,但镇守北疆却是国事,若因家事将瀚海都护府的兵力调往关中,导致北疆空虚被外地趁虚而入,致使薛延陀、突厥死灰复燃,这就是因私废公。

不仅天下人要一片骂声,更会在青史之上留下骂名。

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若此战获胜、登基大宝,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征调北疆精兵入京便是英明之举。可万一战败,且北疆当真失陷,那名声可就黑得不能再黑……

风险太大。

故而犹豫不决。

褚遂良想了想,道:“北疆距离长安何止数千里?路途遥远、着实难行,纵然此刻征调北地之兵入京,等抵达关中,怕是也得寒冬腊月了,远水救不了近火。”

既然萧瑀已经留下“陈情书”这个后手,就意味着不看好晋王,想要抽身而退,此等情况之下又怎肯让其子萧锐率北兵驰援潼关,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