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房俊房玄龄 >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御史大夫

房俊房玄龄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御史大夫

作者:公子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8:46 来源:23小说

无论当年封德彝犯下何等重罪,毕竟已经死了这么多年,时过境迁,皇帝未必愿意背负一个“反攻倒算”的名声,再者当年那些事极为**,不可能见诸于文书案牍,只能口口相传,现在当事人基本都已经死绝,很难给封德彝定罪。

若是再能与皇家结亲,就代表着皇家对于此事已经不在意,既然皇帝都能宽恕过往,御史台又岂会揪住不放?

御史大夫刘祥道固然是天下等一等清流官职,只认律法不认人,但纵观以往刘祥道之做派却是妥妥的“帝王鹰犬”,一定会顾忌皇帝颜面、跟对皇帝脚步。

诸般缘由叠加之下,此次事件虽看似疾风骤雨、铺天盖地,却未必能够造成太大的后果。

当然,前提是封家能够与皇族结亲,促使皇帝向外界释放一个“宽恕过往、概不追究”的态度……

封言道权衡利弊,沉声道:“这件事我不好出面,就由殿下你运作吧,宗室之内、太极宫里能够借力的都联络一番,不要吝啬钱财,定要确保成功。另外,宫里人多多宣扬‘贞观一朝无奸佞,太宗识人明千古’之言论。”

自李承乾登基开始,朝野上下便开始各种推崇太宗皇帝之英明神武,树立起“千古一帝”之风范。事实上,太宗皇帝的确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一生功绩不逊秦皇汉武,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太宗治下众正盈朝,贞观十余年不曾有大奸大恶之辈混迹于朝堂。

而如果封德彝被弹劾定罪,那么就将是贞观一朝的第一“奸佞”,固然对封家打击极大,太宗皇帝的美誉也将告破。

为此,皇帝一定会从中周旋,将封德彝被弹劾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顿了一顿,又叮嘱道:“少与房陵公主来往,莫要沾惹一身骚。”

淮南公主面红耳赤,啐道:“我什么样人你不知道?你说这话是怀疑哪个?”

封言道哼了一声:“又有几个是天生烟视媚行、不守妇道?大多不过是兴之所至、水到渠成罢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择邻而居之时,孟子也并未沾染恶习、品德败坏。”

这娘们儿最近与房陵公主走得近,让封言道心惊胆跳,这年头可不讲究什么贞洁烈女,当真被房陵公主带着见识了那等最会挑逗妇人的俊俏少年,喝几杯酒兴致上来,兼且气氛暧昧,未必还能守得住妇德底线。

自家这位公主还是有几分姿色的,且身份尊贵,最是受那些放荡不羁、攀花折柳的少年郎喜欢,而那些精力充沛、花样繁多的少年郎同样也吸引这样风韵优美的妇人……

“呸!”淮南公主又羞又恼,起身骂道:“整日里都在琢磨些什么?本宫纵然再是不堪,也断不会给你封家的门楣抹黑!”

一扭腰身,急步离去。

封言道面无表情,喝了口茶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

这一关,未必容易迈过去……

*****

朝野上下,对于封德彝的议论愈演愈烈,已然成为一股风潮,不仅御史台各方收集当年人证物证,即便是市井之间也一夜生出诸多谣言,或真或假、或有或无,将那位曾经的大唐宰辅推上风口浪尖。

御史台。

窗外庭院里的积雪已经清扫干净,一堆一堆放在院墙边大树下,天色依旧阴沉,不见阳光。

最东边一间平素饮茶歇息的房舍内,御史大夫刘祥道跪坐在窗边慢慢呷着茶水,御史中丞李乾祐、侍御史王纶、唐临尽皆在座。

气氛略有严肃。

李乾祐瞪着唐临,叱道:“我不管你到底是一心为公、律法至上,还是被人收买、为人张目,总之这件事到此为止,不准再继续下去!”

唐临二十余岁,血气方刚,闻言冷笑道:“御史中丞都不问问下官这些时日到底收集了多少人证物证,也不问问封德彝当年到底做了些什么事?”

李乾祐怒道:“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本官才让你停止弹劾!你可知道一旦闹开,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唐临见到一旁的刘祥道默不作声喝着茶,底气足了几分,梗着脖子道:“御史台风闻奏事、受理诉讼、监察百官,眼中自当唯有律法、正义,至于说影响,那是宰辅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吾等在其位、谋其政,这才是御史的职责,朝政得失、影响大小,与我何干?御史中丞若是担忧这些,还是等您成为宰辅之后再说吧。”

御史,风闻奏事、监察百官也,自古以来便是维系朝堂法度之所在,历来受人景仰。本朝更是将御史台的职权扩大,甚至可以设置台狱、受理案件,这就给了御史更好的上升渠道。

御史的政绩是什么呢?

自然是弹劾官员的成功率,成功率越高、弹劾的官员品阶越大,政绩自然也就越好。现在受理揪住了一桩大案,且人证物证基本齐全,岂能将如此一件功绩放手?

等闲一般的御史,一辈子或许都参与不了这样一件大事,弹劾不倒如此一位功勋大臣……

况且御史大夫置身事外、听之任之,自是耐人寻味。

李乾祐气得吹胡子瞪眼,手都哆嗦了,拿这等视政绩如性命的年青官员无可奈何,只得转向刘祥道,尽量缓和语气:“兹事体大,若是不能控制好范围,或许会影响太宗皇帝功绩、名誉,陛下未必会高兴,还请三思。”

如今朝野上下对于太宗皇帝的功绩极力吹捧,其中最为人所公认的一项便是“众正盈朝”,若是将封德彝划归“奸佞”之列,那么受其迷惑的太宗皇帝自然免不了一个“识人不明”的评语,对于太宗皇帝的声望有所损伤。

最为重要的是封德彝早就死了,人死账消,何必紧咬住不放口?

唐临梗着脖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