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房俊房玄龄 > 第一千九百十六章 刘洎:陛下何故造反?

房俊房玄龄 第一千九百十六章 刘洎:陛下何故造反?

作者:公子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8:46 来源:23小说

刘洎自然明白陛下为何提及当初昙花一现的“平章国事”,也支持陛下壮大文官集团、对抗军方之思路,却并不认可陛下如此急切且爆裂之手段。

太激进了!

真以为李勣高踞相位、尸位素餐,便一丝脾气都无任凭捏圆搓扁?

真以为房俊忠贞不二、帝王鹰犬,便可任凭压制而毫无怨言?

别天真了!

一旦这两位被激怒,效仿当年“玄武门之变”杀入太极宫逼着您退位禅让、进而扶持太子登基,那可怎么办?

只要这二位联手,当初长孙无忌未做到、晋王只差一步之事,他们做起来轻而易举。

当前局势之下,军方势大、皇权式微,皇权是依靠军队来维系的,唯有稳定为要,当想方设法安抚军方,而不是对军方采取激进之手段予以削弱、打压。

否则,几乎相当于自毁长城。

到时候军队杀入太极宫,问您一句“陛下何故谋反”,您当如何以对?

“陛下,无论太尉亦或英公皆乃忠贞不二之士,且功勋赫赫、名满天下,国之栋梁、社稷柱石也!如若赐予诸位大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差遣,未免有厚此薄彼之嫌,请陛下三思。”

刘洎冷汗涔涔,觉得陛下有些发疯。

可你再是发疯也不能毫无顾忌吧?

马周也在劝谏:“当下帝国日新月异,需要无以计数的钱帛、资源乃至于人口来完成诸多建设,亟需对外扩张,正是军方激流勇进、勇于开拓之时,固然有一二不合常规、甚至僭越之处,也当予以理解、包容,有太尉、英公坐镇,并不会出现意外。待到建设放缓,再完善法规、对各方予以限制也不迟,何必急于一时,导致大好局面经受波折?”

帝国水师纵横七海,以商贸之名义掠夺财富、人口、资源,完成国内建设,不仅使得隋末乱世战乱造成的倾颓衰败一去不复返,更促使国力蒸蒸日上。

这个时候应当各方予以隐忍、配合协作,耗费十年、二十年之久,将这份国力夯实,奠定万世不拔之基业,而不是为了权势相互制衡、彼此猜忌。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岂能野兔未死、飞鸟未尽之时,便烹杀走狗、刀枪入库?

然而李承乾却不为所动:“尚书省虽然乃三省之一,但毕竟情况特殊,太宗皇帝曾担任尚书令,自是万古遵奉、无有僭越,太宗皇帝在时,自是胸襟如海、百无禁忌,可现如今仍以尚书省之副职为帝国宰辅,岂不意味着尚书左右仆射凌驾于太宗皇帝之上?此等官职固然清高显贵,却也不好继续领袖朝堂。”

刘洎与马周相顾无言。

理由固然牵强,可毕竟是陛下金口御言,且涉及太宗皇帝,谁又敢说不对?

问题还是在于房俊、李勣两人如何反应。

刘洎斟酌一番,迟疑道:“若仅止于此,怕是难以服众。”

李承乾问道:“爱卿有何良策?”

刘洎摇头道:“此事千难万难,且纵然得以施行,亦是后患无穷……既然陛下属意政事堂内宰辅难以顾全政务,意欲增添官员参豫政事,何不干脆多增添几人?除去刘、唐、戴、裴之外,兵部尚书崔敦礼持盈守成、性情恭谨,水师大都督苏定方乃卫公关门弟子,兵策无双、战绩斐然,或也可赐予一并赐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差遣。”

马周无奈的看了一眼刘洎,“平章事” 乃是赋予“参豫政事”之权力,可现在被刘洎这么一搞简直烂大街,届时政事堂内议事之时,满堂宰辅乌乌泱泱……成何体统。

但他也明白刘洎之用意,想要剥夺房俊、李勣事实上“宰辅之首”的权力,且让两人心甘情愿偃旗息鼓,就必须在其他地方予以补偿,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两人的亲信充入政事堂。

势力空前暴涨的政事堂才能有实力制衡日益壮大的军方,平衡帝国的军政权力。

不过李勣还是吃亏,因为随着贞观勋臣日渐凋零,往昔那些功勋赫赫的名将、名相们要么已然去世、要么致仕归乡,加之李勣这些年并未刻意经营,导致门下并无亲信心腹有充入政事堂的资格……

李承乾想了想,点点头:“卢国公贞烈忠诚、功勋赫赫,更是在挫败安元寿谋反一事上立下大功,也应该调回长安了。只不过赏无可赏、封无可封,不妨一并充入政事堂参豫政事,也算对功臣有所嘉奖。”

刘洎嘴角抽了抽,这时候您想起程咬金了?

当初将人家一脚踢去姑臧城的时候可没见您顾念其往昔之功勋……

但现在程咬金与房俊、李勣皆有不和,心怀怨愤,将其调回长安制衡那两人倒是“物尽其用”……

“陛下英明,卢国公一代名将、威望厚重,定能思报君恩、戮力国事,威震屑小、涤荡朝纲。”

李承乾看了看刘洎,有些无语,何必这般夸张?

程咬金如若当真有此能耐,又何至于被困囿于姑臧城不得返回长安?

打仗自然是一把好手,但也仅只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即便回归长安也不过是一个威慑罢了,当真朝廷有什么变故,又岂是李勣与房俊之对手?

将“平章事”这个差遣搬上政事堂也好,调回程咬金也罢,不过是做出一个姿态而已,让军方明白君王心中之忌惮,并且对于军政制衡有着一定之决心,使得军方知难而退、避让三舍。

而不是当真要与军方针尖对麦芒的展开斗争,没必要。

无论李勣、亦或是房俊,都对他这个皇帝忠心耿耿,绝无叛逆之心,只不过是随着军方越来越强盛而导致对君权之威胁而已,只要那两人明白了自己的忌惮,肯定会予以退避。

君权的危机不在于何人主持军队,而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