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052章 诺贝尔奖得主俱乐部二合一)

在南洋的gad公司研制出世上第一台光刻机的时候,刚刚回到南洋的李毅安是一无所知的,不过,在回到长安后,他也没有停下来,除了处理政务,自然还要前往南洋大学。

并不仅仅只是处理奖金的捐赠事务,他还把自己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永久送赠南洋大学。而这也标志着,南洋大学拥有了第一个诺贝尔,在此之前,永宁大学教授汤秀树获得诺贝尔奖,同样也是物理学奖,不过,众所周知,他是日裔,而且研究成果是在日本取得的。

对于南洋大学而言,这是一个大日子,这一天,捐赠现场是极其隆重的,除了有物理学院参加外,其它学院也都参加了捐赠仪式。

在机电工程学院进行着光波传输在通讯领域运用研究的高琨,同样也参加了捐赠仪式,看着台上的阁下时,和很多人一样,他同样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真没有想到,阁下居然是如此出色的科学家。”

“是啊,你没听说过嘛——阁下是被政治耽误的科学家,要不是被政治事务缠身,阁下在物理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能不逊于爱因斯坦!”

这就是阁下啊!

看着台上的阁下,高琨的双眼中尽是崇拜,但和很多人一样,他所崇拜的不是其拥有的权力,而是他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大抵上,其它人也是如此。

“高琨,听说你收到宴会的邀请是吗?”

一旁的朋友问道。

高琨点了点头,说道:

“对,真的有些出乎意料,也不知道能不能和阁下讨论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有时候,科学家们的世界是简单的,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权力之类的东西并不重要,相比于权力,他们更渴望的是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在简短的演讲之后,李毅安并没有立即返回官邸,而是参加了大学举行的宴会,在宴会上的接见一些年青的学者,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不少唐山裔的学者从美国或者欧洲来到了南洋。

“我刚回到长安,就听说了你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已经被吴博士证实了……”

看着面前的杨振宁,李毅安的心情略有些复杂,如果不是因为几个月前的一期“物理学”杂志,他压根就不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来到了南洋。

那些遗落在美国的唐人学者,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不少人来到了南洋,不是受到了邀请,而是主动来到这里。

原因无他,相比于美国,这里的科研环境更好,资金上、技术上不逊于美国,而且还没有外国人的歧视,至少没有外国人的轻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都受到了一定的轻视,毕竟,白种人对亚洲人的轻视是根深蒂固的,而杨李两个人因为很早就获得诺贝尔奖,自然感受不深。

但是其它人难免有更多感受和经历,比如吴健雄,是她第一個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一事实否定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宇称定恒定律”。但因为她是女人,而且是唐山女人,所以,在诺贝尔奖提名时,就被直接排除了,虽然这也和她得罪一些学术大佬有关。

但这种潜在的歧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无处不在的。

不过在南洋,这一切是不存的,在这里吴健雄的论文没有被压期,也不会再有人阻止她的提名,因为她们夫妻绝对是南洋的学术大佬。

至于有人说贬低吴健雄说“即便是没有她的证明,杨李两人也能获奖”,那完全是扯淡。因为理论在被实验证明之前,永远只是猜想罢了。如果猜想就可以获奖的话,那诺贝尔奖也就不值一提了。

但是在这个世界,却发生了很多变化,吴健雄不仅更早的证实了杨李两人提出来的理论,甚至就连同她的发现也没有被忽视——另一个世界早在49年吴健雄就在实验观测到了纠缠光子对,但是因为她的名声不显,再加上只发表在普通学术期刊上,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她关于量子纠缠的实验工作还是被掩埋在了故纸堆中。

十几年后,另外几名美国物理学,凭借在实验观测到了纠缠光子对以及其后一系列试验,获得了诺贝尔奖,只不过那个时候,吴健雄早已去世,而现在在南洋,她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她正在进行后续的一系列实验工作。这些实验弥补了之前实验中的一些漏洞和局限,必定将会进一步验证了量子纠缠。

也许,在不久之后,这个遗撼就可以得到弥补吧!

感慨着世界的变化,李毅安甚至还特意与杨李二人聊了一些物理学问题,在两人为他的物理学知识震惊时,他又主动的邀请他们在方便的时候,到官邸作客,一起探讨物理学。

而这也正是过去两年间,李毅安所喜欢的——借助时代的优势,帮助这个时代的天才或者人才们拓宽他们的视野,给予他们超越时代的启示,从而促成整个时代的飞越。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眼前这两个人,绝对是物理学上的天才,既然是天才,就助推一下吧。

是谁说,人的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诺贝尔奖的。

好像没这方面的规定吧。

好像居里夫人就曾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而现在无论是杨振宁还是李政道,他们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虽然34岁有点儿超过了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但谁知道呢?

适当的助推一下,总能获得一些新的成就吧!

当然,收到邀请的并不仅仅只有杨李两位年青学者,还有一些二十多岁的青年学者,毕竟,按照科学研究,人类智力大概在20岁进入高峰期,在25岁时会达到顶峰,25岁之后慢慢下降,所以年龄越老流体智力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