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563章 一直超车一直爽

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563章 一直超车一直爽

作者:小鱼的命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4:29 来源:23小说

其实,排除李毅安是个资本家之外。

南洋与俄国是高度相似的,至少在工业方面他们是非常相似的。

俄国大部分工业都是建立在30年代,要不然便是在战后按30年代的标准重建。50年代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力于这批工厂和矿场。

南洋的工业同样也是如此,虽然是靠着德国的专家工程师们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但是本质上都是30年代的技术标准。

当然,欧美各国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战后各国为了加快重建速度,也都是选择战前成熟的工业架构,进行重复建设。

这些过时的工业架构不单效率低,而且耗能大,污染环境。所以,到了60年代,他们会面对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一边是供求关系变化,随着德国工业产能的恢复,各国市场供大于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一边是落后的工业架构,带来的高昂的生产成本。

原本这些问题还不太明显,但是最终,一场石油危机,把所有的问题都激化了。于是西方国家迎来了噩梦般的70年代,其实也就是工业转型阵痛期。

他们会面对的问题,南洋将来同样也会面对,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需要提前进行布局。

不过保罗解释,不仅没让左孝翰弄明白,反而让他更糊涂了,说道。

“这有问题吗?根据我们的预计,依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我们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就拿钢铁来说,我们的钢铁产量至少需要达到2000万吨,才能满足基本需求,这也是我们提出2000万吨的原因。”

而在石油危机的刺激下,西方的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社会上一片愁云惨雾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十八世纪末叶发展出来的大型“烟囱工业”,也走到了尽头。在阵痛过后,更有效率、更节能省料的新工业诞生,知识密集工业应运而生。没有石油美元注入的西方经济,用了十几年才渐渐走出谷底,慢慢开始另一波的经济景气。

保罗说道。

而与此同时,仍然一直沿用30年代“烟囱工业”模式的俄国,在最美好的十年结束之后,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最终走向了帝国的崩溃。

原本所有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都在石油外汇的涌入下,被化解了。于是乎,俄国进入了所谓最为辉煌的70年代,那个时期的俄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扩张,甚至自以为即将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那个的时候他们是得意的。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太明白,但是阁下的解释,让我明白其中究竟,有了“一四计划”的成功先例,那么我们只需要在“二四计划”制定一个规模更大计划就行了,其实就是产能的堆积与扩张。但是这种产能的扩张总是有尽头的,当它达到市场的临界点时,经济的发展,也就陷入了某种停滞,这种停滞往往就会带来经济危机。”

就在双方争论不已时,石油危机的爆发助推让世界油价高涨,给作为石油出口国的俄国带了泼天般的富贵。

作为通产部总长,左孝翰自然知道“二四计划”制定的计划方案,依据是什么,是根据经济发展速度制造的,当然也增加了一些“速度值”,就是加快发展的速度值。

嗯,可以理解成为俄国的市场经济尝试。改革的成效也非常明显。激活市场,扩大财政收入,让俄国经济恢复活力。当然也遭到国内保守派的攻击。

俄国就是一個教训。在六十年代的时候,以钢铁、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旧工业发展达到临界点,和西方一样俄国也面对同样的问题,毕竟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会像苏联那样偏重重工业。于是俄国也开了相应的改革,就是“柯西金改革”,按照俄国官方的说法是:改善规划和加强经济激励。就是通过引入市场调节进行经济改革的尝试。

“没有问题,但核心问题是,还是“路径依赖”,”

1亿吨钢铁!

虽然觉得这个数字太过匪夷所思,但左孝翰仍然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计划实施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的美国还没达到这个程度呢。

李毅安在一旁补充道。

不过在李毅安看来,这就是未来的发展的必然,毕竟,后来日本的钢铁产量也突破了1亿吨,而且还长期保持着这一产量。按照正常发展速度来说,南洋的钢铁产量肯定会达到,甚至超过这一数字。

try{mad1();} catch(ex){}

“2000万吨太少了,从长远来说,可能是会是1亿吨!”

这也是为什么,李毅安会直接插手“二四计划”规划的原因。

左孝翰不解道。

“现在……说这些是不是太远了,像阁下说的,未来仅仅只是钢铁需求就要一亿吨,我们现在甚至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不是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李毅安说道。

“我们要考虑的是一个长远的将来,孝翰,就钢铁公司来说,东海钢铁与东宁钢铁,有什么区别吗?在技术上?”

“这……”

面对阁下的询问,左孝翰稍作思索后,说道。

“除了设备主体是国产设备并且从欧美等国引进了部分设备之外,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是啊,这就是问题!”

李毅安站起身,说道,

“从计划的实施上来说,为了加快速度,保证计划进步,往往倾向于选择战前成熟的工业架构,也就是30年代40年初的工业架构,虽然偶尔有些许技术革新,但整体工业架构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现在已经了五零年代了,而我们却用三零年代的工业架构,去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