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一百零五章 粮草充足至极,何来缺粮危机?

太上皇看罢密奏,问皇帝:“权贵各家对此有没有反应?”

皇帝说:“没有一家响应我们。”

“料到了!”太上皇冷笑,“他们习惯了我们出招,却想不到这一次我们找来了一个猛虎,这小子可不是个有迹可循的主儿,你瞧他这手段哪一个能想到?”

曹化淳奏报:“武烈王要求厂卫派遣精干,奴婢以为这是在避嫌。”

“他怎么能避得开!”太上皇耻笑,“不要管,他这个武烈王,成不了坐断西北一隅而虎视天下那种事。休要管他,但凡有事只管找他。”

皇帝目光闪烁了一下,感觉太上皇似乎有些怪异。

难道……

太上皇哼的一声笑骂道:“小心眼,非不带太后邀名,罢了,不愿便不愿,太后有自己的算计。朕倒要瞧瞧她这些年到底攒了多少钱,能经得起这小子几拳几脚。”

皇帝不知所言。

太上皇道:“这个水圭恐怕是意识到就在一两年,他急着让水溶不降世袭王爵,那也由得了他,此人在銮驾南巡之时确是出了一些力气,区区一個私产都丢光了的郡王,谁在乎他!”

最重要的是,太上皇通过十几年不动声色的提拔心腹,孙承宗孙传庭这些人已经严密掌握了京畿大军,北静郡王府本来掌握的那点军事力量,历经这几年折腾早就被吞并了。

此次王子腾倒卖军粮事发彻底葬送了四王八公几乎最后所有的军队,太上皇不会在乎一个没有军队支持的郡王府。

皇帝还是担心四王八公对行在禁军尤其外城各门禁军的渗透。

太上皇哂笑:“御林军在手,内城便在你手里。城外你不是左挑右选将肃庄扩大到五百余顷了?先迁入一批农户,这小子有的是办法整合。一两年后,将肃藩精锐大军秘密调到肃庄,外城哪一个城门落入四王八公之手,便对哪一个城门下手。”

皇帝喜形于色,这他没考虑到。

曹化淳担忧,若如此武烈王府实力太强怎么办?

“别以为权贵在军中失去精锐便没有一搏之力,他们联起手来没那么好对付。”太上皇森然道,“更何况四王八公之外,还有两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曹化淳骇然大惊,福王鲁王哪来的军权?

太上皇笑了,皇帝也笑了。

曹化淳顿时了然。

天家父子走一步看三步,早在诏李征入京前夕就完成了大量的人手安排。

李征这个武烈敦煌郡王,也只不过是来破局的一把刀。

次日,群臣对李征奉诏放饭的行为纷纷上奏表示赞赏。

然后便没有什么了。

两个亲王与荣宁二府除外的四王六公里面,水圭赶忙凑了一千两银子送到大内,他还害怕皇帝一怒之下撤销水溶不降等嗣爵的机会。

其他九家总共凑了两千两银子,还哭着进了乾清宫,恳请皇帝允许他们也表达一番心意。

皇帝让曹化淳收了他们的银子,但却回了一句“这么点银子够干什么,都回去过日子去”。

各家自以为得了便宜,全都没把那点银子当回事。

不多时,福王鲁王一人怀揣着五百两银子进了乾清宫,照例先哭穷。

皇帝毫不客气地收了银子,但坚决不给他们“在武烈王府粥棚挂名”的机会。

那两个也一路暗笑着走了。

没有人想着趁机做点什么,这些人可都很聪明,知道厂卫肯定密切盯着。

但那又怎么样?

五六万流民,那银子要花的太多了,内帑不可能承担这么大的支出,天家父子要攒钱重修金陵城,还要给天下依附于皇庄的穷鬼们发钱买粮食,哪可能拿出一笔钱干这种事!

那就只能让李征来负担。

这不就是放肃藩的血?

李净一出宫,只交代幕僚:“只盯着他们,一旦断了放饭,你看那外廷文官会不会起哄,我们只要趁机怂恿便是,我们的目的始终是肃藩那支军队,其余的都不要管。”

哪里用得着出事,得知李征奉诏放饭,周延儒当即纠集六部上书二圣,言必称国库空虚无法拿出大量粮食。

皇帝回复:“知道了,内帑会支应。”

外廷于是也高兴了,内帑实力削弱,对外廷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好事。

当天,户部下发公文,要求南都行在各官仓、镇江府扬州府以及苏杭等产粮区官仓“务必把守严密不得有任何出入”。

太上皇不及过问,内阁送来户部签发的公文。

意思明摆着不会从官仓出粮食。

那就只剩下从民间购买粮食了,可从民间购买粮食,行在眼红肃王府传说中海量财富的粮商不允许。

太上皇心中怒极,当即飞鸽传书诏令合肥、庐江内帑所属粮仓调运稻米十万石迅速送达金陵,一边责令锦衣卫缇骑迅速侦察“流民所来之处,为何大规模饥荒成灾”。

try{mad1();} catch(ex){}

同时,诏令户部按照隆治三年春秋两季江南赋税征收情况“持诏令开仓放粮”。

这两招,迅速打疼了户部,内阁急忙要以北方战事需要屯粮为由驳回诏书。

皇帝诏令跟着下达,责问户部“辽西之战,乃山东一地粮草供应,与江南何干”,同时斥责户部及各地官仓“但有查验,必生祸端,其由为何”。

户部不能回答,皇帝遂再下诏令:“再有‘阴兵借粮、火龙烧仓’之故事,知府腰斩、知县诛三族、各仓人等一律刺配为奴。但有借机生事者斩首,举家没为奴婢,三代不得放还。”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敢挑衅生事,还不敢凭市场供需说话?

一时之间还不到黄昏,城门外刚打起奉旨放饭的旗号,大棚才刚刚搭起来,金陵粮价便涨了一成。

这可让宁荣二府不少人起了意见。

晚膳时,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