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想见皇帝?犯个死罪就可以了!

甄英莲暂居哪里那是有本质区别的。

她若是在应天府衙门暂居,那不但要接受应天府差役庇护,出了事应天府上下都得受处罚,而且从性质上她是受害者,她与人牙子之间的矛盾那是受害人与罪犯之间的矛盾。

但若去了王府那就成了王府与金陵薛氏为首的达官显贵之间的矛盾。

何况李征没给薛蟠透露身份,只怕是还有针对四大家族的计划。

如此甄英莲若公然住在王府接受王府的庇护,那岂不是把什么都暴露了?

马彧对这些门道可熟悉的很,自然不肯钻进这么一件铁证如山的案子里面去。

阎应元也只好命应天府找来几个粗使婆子健仆就近照看甄英莲,一边急忙把那推官送到了都察院处,又具折启奏。

这等拐卖女童草菅人命之人必当被秋后处斩,这需要皇帝御笔亲批。

此处多落一笔细节,皇帝御笔亲批处决的罪犯,俗称“御笔勾决”,在大明时代是要在奉天门御门听政之时才能决定,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司长官要全员到场,这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冤假错案。

而大虞皇朝太祖皇帝钦定的“御笔勾决”更严格,一般死囚必须押赴京师、刑部初审、三司会审,而后在八月中旬,皇帝摆銮驾长安西门楼,亲自监督三司现场复审死囚。

也正因为如此,长安西门楼被老百姓称之为“虎口门”或“白虎门”,八月中旬进了那道门的囚犯十死无生。

但一般的罪犯没那种待遇,只有太祖钦定的“拐卖良家女子、百姓童子”的人牙子、杀官造反的义军首领、横行无法的“游侠儿”或称为“江洋大盗”等“十恶不赦”的死囚才能在被砍头之前见皇帝,一般的三司会审而后“廷议”决定就可交给应天府处死。

当今太上皇后来又增加了一些规矩,对死囚的处决程序更加严格,基本上做到了古代生产条件下“慎刑”的要求。

故此这种人证物证俱全的死囚,要先上报皇帝,皇帝责令三司会审、应天府听审,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司法程序。

但一般来说,这种证据确凿的人牙子三五日内便可完成三层审核,倒不是大虞皇朝多嫉恶如仇,证据链完善、没有顶级后台的犯人,其处决程序会进入快速通道,许多流程不会卡脖子。

但马彧并不放心,出了应天府,立即又让人向锦衣卫北镇抚司通报,并通报南镇抚司请求监督。

如此一来,一个证据确凿的犯罪团伙,一般来说不太可能逃脱得了被处决的下场。

但此事牵涉到一个科甲出身的推官,马彧料定必有波折。

果不其然,李征看完了店铺,还不等回府,皇帝命内侍来传,让他尽快入宫。

内侍通报说,锦衣卫指挥使赵全得锦衣卫北镇抚司堂上官禀报后,以牵涉到一个科甲进士出身官员为由,令锦衣卫“不得出面作保”,并立即具表上奏,责问“敦煌郡王施压责令锦衣卫干涉律法却为何故”。

李征并不以此恼怒。

到了宫里,这一次他特意关注了一下,皇城果然破败,连城墙都长出了灌木。

又到文华殿,一群内侍正在挖水沟,原来排水不畅,下水道挤满了枯草,一打开盖子便闻到一股十分强烈的馊味。

try{mad1();} catch(ex){}

曹化淳看着,见李征来,连忙迎上来。

“皇城破败至此了?”李征过去一看惊讶道,“这要不赶紧重建,恐怕当年大明太祖时期的建筑要倒。”

“是,如今材料也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曹化淳道,“百余年积攒那么多的材料,每年内帑都预存一笔钱,应该说重修皇城没问题,可老皇爷说民生多艰,如今再动摇民力不好。”

大虞皇朝皇室以内帑土地羁縻贫民,动摇民力便是动摇皇朝统治根基,这一点太上皇十分清楚。

李征能理解皇帝要住的好一点的必要性,他是在骨子里维护“大一统”格局的人,一個煌煌天国的中枢必须浩荡威严一些。

而且这种大型建筑本可以成为拉动一定经济的手段。

不过,百余年积攒的材料,其中定然有不少木头,这些木头存放太久还能用?

问起这个,曹化淳便说基本上是二圣南巡以后才集中砍伐处理并送到行在的。

“我皇朝是佃户开国,太祖高皇帝深知皇室奢靡,但凡有大型建造,必劳民伤财。故立国之后便开始自行提前准备材料。只不过,皇爷在考虑是否留着等将来返回北都之后修建北都。”曹化淳道。

李征明白一个有志气的皇帝的“吝啬”,但这没什么必要。

将来的北都,无论在谁的手里,修建也用不着那么多材料,一部分建筑材料到时候也会有他设法生产的新材料替代。

曹化淳又悄悄透露:“皇爷之意,那些材料和银子不如用在内城建造上。道路修建、东城建造,以及西城整体格局改变,这都需要大量银子。”

李征赞许:“这是明君才有的胸怀,不过修建皇城的材料若用来修建民生基建,有司恐怕也不敢答应。”

“是啊,不过皇爷在考虑趁着西城搬迁,将那些材料卖给达官显贵去东城修豪宅府邸,换来银子修南都。”曹化淳抱怨。

李征抿抿嘴,一个封建帝王能有这样的想法便了不起,哪怕其目的也是为了收拢人心为自己的江山永固。

若皇帝的钱不用来做这样的事,难道还要用来修建园子求洋人打进来?

“当今圣上,论雄才大略未必比得上唐太宗明太宗,然若论慈和,远超舍不得吃羊汤的宋仁宗。”李征赞许。

曹化淳笑道:“只是局势如此,皇爷也没有别的法子,只怕要贱卖那些材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