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明首辅:从淳安知县开始 > 第五十三章 所谓嘉靖一朝

大明首辅:从淳安知县开始 第五十三章 所谓嘉靖一朝

作者:江上云间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0:44:23 来源:23小说

胡宗宪自然不是真媳妇,嘉靖也不是真公婆。

但君臣之间,家国之间,其实都没有什么区别。

若是家中老人识大体明大事,明辨是非,勤俭持家,对下和顺如风,那自然是家和万事兴。

倘若家中老人只顾伸手要钱,肆意挥霍,不管家中人生死,任其勾心斗角,那就会出现一个上下为难之人。

大多数时候,这个人是媳妇。

家中老人要孝顺,还得照顾着丈夫,底下的儿女更是只有她一个人操劳。顾得了上头,顾不了下头,到最后弄得两头不讨好。

朝中风云动荡暂且不提,如今整个浙江都处在一锅沸水之上,暗藏风云。

自从告别了高翰文之后,那种安生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李时珍原本在两县之地治病救人,但如今情况已经大大好转,正在县衙向李青云告别。

李青云有些不舍:“先生,这就要走了?”

李时珍:“淳安建德两县已无瘟疫之忧,我也该去其他地方了。”

李青云试图挽留:“先生又何必走如此之快,再待上一二,我还有好些医道上的事情想与先生交流。”

李时珍闻言有些迟疑。

眼前这个李知县不仅处理政务是一把好手,在医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一番“细菌论”,从上到下,理论框架之扎实,让他大开眼界。

虽然与传统中医的阴阳调和理论不符,但逻辑和实证上也站得住脚。

李时珍并不是将先人权威奉为圭臬的人,他在编纂《本草纲目》的时候,就大胆地批判前人的医学药方,修改更正了许多错漏之处。

自己更是大胆创新地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学说。

可见他对医道之痴迷,对创新的兴趣。

“我最近弄了個蒸馏器,可以提炼出酒精,堪称消菌杀毒之利器,有此一物,将之涂抹在伤口处,寻常刀剑之伤便可不至于溃烂流脓。”

李时珍眼睛一亮:“此话当真?此物造价几何,难不难得?”

李青云愣住了,他确实忽略掉了一点,酒精的造价并不低廉,若是普及使用,性价比反倒还不如一些土方子。

中医里是从来不缺消毒的方法的,从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中有“六味熏衣香”的衣服消毒方法,到北魏的《齐民要术》中记载有用莱萸消毒井水的记载,《外台秘要》中有“辟温病粉身散”的皮肤消毒方法,还有李时珍自己提出的“蒸汽消毒法”。

酒精的最大用处,还是在军中。

只有军中才需要这么大量消毒,消毒创伤伤口的药品。

李青云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理由留下李时珍了。本来他都已经打算制作青霉素了,可奈何青霉素的制作工艺实在是太复杂了,成功率很低,弄出来的都是一些绿不拉几的东西。

见李青云迟疑,李时珍摇了摇头:“李知县不必多加挽留,李某在这淳安,学到了不少东西,还拓宽了视野,日后我那本医书记录的内容说不定就能救更多人。”

“那先生不要忘了加上我的名字。”李青云也不再坚持,打趣道。

能把名字记录在这样一本经典里,何尝不是一种荣誉。

try{mad1();} catch(ex){}

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记录上千万字札记,走遍大河山川总结整理下来的医书,堪称无价之宝。

多少名臣将士在史书里都成了尘埃,只有这些传世的无价之宝留了下来。

就是有李时珍这样的人在,大明才真的了不起。

说起来嘉靖一朝的能人也是真的多,李时珍,王阳明,戚继光,张居正……随便一个跳出来,都是彪炳史册的存在。

但有这么多流传千古的文臣武将,嘉靖一朝还是这个鬼样子。

事之根源,皆出于上这句话,还真是一点都没错。

李时珍临走前嘱咐了几句:“海知县延续香火一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海知县夫妻两人身体并无异样,主要是在两夫妻之间是否恩爱,我看你挺讨海老夫人喜欢,平日里就多叮嘱一二。”

海瑞之所以有现在的性格,自然是他母亲所教授。一个太过于强势的婆婆压迫下,处处小心翼翼的两夫妻,相敬如宾,又怎能延续香火。

李青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些都是私事。

经常去海瑞那里,不务正业不说,还可能会惹恼了海瑞。

想到这里,李青云突然想到一件事,若他没记错,在浙江贪墨一案了结之后,海瑞去了江西当官,海女在这期间病死了。

病死一事其实放在这个时代倒也正常,哪怕你是官宦人家,这个医疗水平不高的年代,太多疾病随时都可以让人死于非命了。

就连皇帝的儿子,也是说夭折就夭折。

算算日子,再过几年,嘉靖就彻底只剩下一个儿子了。

这也是李青云为什么这么看重李时珍的原因。

不过既然提前知道这件事,海女早死,海瑞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事还是要避免发生。

“田县丞。”

“属下在。”田有禄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属于县丞的署衙基本已经荒废了,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集中在了知县的签押房里。

对于李青云这种集权的行为,田有禄是又爱又恨,爱是爱在不怎么需要背锅,干的活也不难为人,恨是恨在他这个县丞就快和堂下的衙役没区别了,整日里和书办吏役一样随叫随到。

“对于淳安目前发展状况,我做如下部署调整……”

“内容有点多,你记一下。”

“第一、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每天写条子,每天批条子,必须签署上各自姓名,按上手印,不会写字的找个文房教自己两个时辰,还不会的让他滚会老家,学会了再回来。”

“第二、维持桑苗生丝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