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章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家父李隆基 第二章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0:59:38 来源:23小说

对于儿子的请辞,李隆基并没有任何表示,这就是皇帝的深沉所在。

不论是罢免一个人,还是任用一个人,他只做最后的拍板决策,在此之前,得有官员针对事情商讨研究,为皇帝提供选择方案,其中哪个对了他的胃口,他就选哪个。

那么这样一来,就彰显皇帝是在某人的建议下,才这样决策,是被人撺掇的,出了事皇帝不背锅。

李林甫做为百官之首,就得担起这个担子,皇帝不便说的话,他来说,皇帝不便做的事,他来做。

那么接下来,李隆基在李林甫的建议下,传召了一個人。

看似是李林甫建议,实际上都是李隆基自己早就安排好的,李林甫不过就是个肉喇叭。

被举荐的这个人,官职非常多,权力非常大。

殿外进来的,是大唐左羽林军大将军,兼代州都督、摄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使的,王忠嗣。

李琩就是在给人家挪屁股,他是皇帝的儿子,人家王忠嗣是皇帝的义子,李琩是六岁返回皇宫,由李隆基抚养,王忠嗣是九岁丧父,被李隆基收养。

王忠嗣的本命叫王训,忠嗣这个名字是李隆基取的,忠臣子嗣的意思。

“方才右相举荐你,赴任朔方,朕本意是你来接替韦卿,担任副使,可是寿王有意辞去节度,你怎么看?”李隆基望着下方的王忠嗣,面无表情道。

王忠嗣看都不看李琩一眼,正色道:“朔方乃关中屏障,不宜遥领,臣以为,寿王公忠体国,实是忧圣人之忧,臣完全赞成。”

他的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在践踏李琩的尊严。

下臣一丁点尊敬亲王的态度都没有,完全是不将李琩放在眼里,官员对他的态度还不如对一个宦官恭谨。

李琩坐在这里,就是个笑话,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小丑一样,被自己的亲爹戏谑,被一个下级官员无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李隆基的儿子。

真是倒了血霉了,怎么穿越成他儿子了?

“儿臣并无治理地方之经验,藩镇军事兹事体大,儿臣遥领恐误大事,忠嗣为猛将,戍卫朔方,再合适不过了,”李琩起身道。

李林甫眉头轻挑,再一次仔细端详着李琩,这一次他的目光比上一次,停留的更久。

王忠嗣也是颇感诧异,这小子当年不是还想争储君吗?亲娘一死没了靠山,泄气了?以前不是挺硬气吗?现在成软骨头了?

李琩的两次表态,都出乎李隆基的意外,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自己这个儿子,原来可不是这样的。

当年的意气风发、激越昂扬都不见了,如今消沉了许多。

这很好.......

李隆基没有吭声,目光转向李林甫。

李林甫微微一笑,道:

“亲王遥领藩镇节度,是彰显我宗室之尊贵,此举无可厚非,如今寿王请辞,非德才不足,实为体恤国家,突厥内部当下隐患颇重,其可汗以王室两位从父,分掌东西兵,号左右杀,亦曰东西杀,士之精劲皆属,登利可汗尚幼,其母婆匐威望不足以协调各部,与东西杀之间矛盾重重,两年之内必生内乱,王忠嗣这个时候去,要做好准备,一旦突厥生乱,可引盛兵威之,以绝北患。”

说着,李林甫顿了顿,笑道:

“既有北伐之可能,朔方确实应由节度坐镇,方便协调,寿王可遥领河东节度,以补空缺。”

人家这话说的,就非常有水平,既没有得罪皇帝,也给李琩和王忠嗣留足了面子。

李林甫拜相已经有五年了,如今的他,还没有跟东宫那边正面干起来,毕竟太子背后还有几个大佬级人物坐镇,李林甫干不动。

王忠嗣和太子,关系就非常亲近。

“能不用兵,最好还是不要用兵,”牛仙客皱眉开口道:“财政虽有结余,然一旦用兵,必然影响用度开支,民政方面就要捉襟见肘了。”

李林甫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默不作声,别看牛仙客好像是在跟他对着干,其实两人唱双簧呢。

两个宰相沆瀣一气,那是皇帝愿意看见的吗?不管人后牛仙客多么卑微,人前的时候,得让人家支棱起来啊。

李林甫看似不经意的偷瞄了一眼帝座上的皇帝。

而这时候的李琩,则是偷瞄了李林甫一眼。

他是熟悉历史的,自然晓得牛仙客就是个摆设,对李林甫是绝对依从,别看表面上反对声音有多大,背后在李林甫那里,跟点读机似的。

虽然牛仙客本身,确实也有其价值,因为他在关中地区推行“和籴法”,也是一位可以帮皇帝敛财的官员,如今的官职是门下省侍中兼任兵部尚书

按大唐惯例,中书令是首相,侍中是次相,除此之外可为宰相者,一般由尚书左右仆射及三省主官副官,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有了这个加衔,就是宰相了。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为与中书省门下省一起评议辨别、断决处理。

而眼下的朝堂,只有首相和次相,没有加衔宰相。

朝堂之上,又商议了一阵后,王忠嗣的朔方节度使定了,韦光承入为九寺五监当中的卫尉寺卿,他奏请朝廷拨款的事情,不太顺利,户部今年要拨给朔方十万缗钱,两位宰相意见不一。

try{mad1();} catch(ex){}

缗就是贯,一千个钱串在一起叫缗。

至于李林甫建议的由寿王接任河东节度使,李琩仍然拒不受之,最后由牛仙客遥领。

先一步离开宣政殿的,自然是李隆基。

等人走后,李琩拿起自己的笏板站起身来,微笑看向李林甫,抬手道:“右相请。”

接着,他又客气的看向牛仙客:“左相请。”

他这是礼貌的请人家先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