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家父李隆基 > 第七十三章 紫金鱼袋

家父李隆基 第七十三章 紫金鱼袋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0:59:38 来源:23小说

尚书省下班,一般是准时准点,下午四点一到,六部官员就会陆陆续续离开,除了值班的。

而李琩这天也没有提前走,就这么晃晃悠悠的沿着承天门街出宫。

这条街,是皇城的主干道,直通朱雀门,外连朱雀大街,是整个长安的中轴线。

只要不在大明宫办公的,下班都会走这条路,所以当李琩进入承天门街的时候,下班的官员已经非常多了。

大唐的官服分为四种颜色,紫、绯(红)、绿、青。

文武官三品以上为紫色,佩金玉带。

四品官服为深绯色,五品官服为浅绯色,均佩金带。

六品官服为深绿色,七品官服为浅绿色,均佩银带。

八品官服为深青色,九品官服为浅青色,均佩踰石带。

裴耀卿的爵位是赵城县侯从三品,职事官尚书右仆射,是从二品,京兆尹是从三品,自然是紫衣大员了。

三品以上的官员,眼下真的不多,皇城内不超过七十个,但是宦官里面非常多,都是李隆基瞎比赏赐的。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自后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

也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皇帝在赏赐衣服的同时,也兼配鱼袋,于是就有了“赐紫金鱼袋”的说法。

紫金鱼袋,就是紫衣加金鱼袋。

这是皇帝对低品级官员的恩赐,允许他穿高品级的官员服饰,作为表彰或恩宠,但是必须在官衔中注明,比如“教坊使节制右骁卫林招隐赐紫金鱼袋”。

那么正儿八经的紫衣,与宦官紫衣,其实非常好区分,因为宦官没有胡子。

你只要在皇城内看到蓄须的紫衣,那基本就是大官,剩下的那是太监。

从尚书省拐入承天门街的紫衣官员,就那几个,非常好认的,尤其眼下裴耀卿特立独行,名义上在尚书省,其实已经管不了这里了。

李琩早已卸掉甲胄,同样是紫金鱼袋,目光锁死在了裴耀卿身上。

而裴耀卿听到周围有官员在与隋王打招呼,于是也好奇的停下脚步,转头朝李琩所在的方向望去。

两人四目相对,李琩远远的微笑揖手,裴耀卿略微还礼,便转身继续往前。

但是他没走几步,就给停下来了。

前天刚刚与信安王聊起过对方,所以裴耀卿对李琩还是挺感兴趣的,于是他干脆就这么站在原地,眼神停留在李琩身上。

这是一种暗示,不需要招手,不需要喊话,李琩就可以明白,人家这是专门等他的。

“见过端揆,”李琩凑了过来,没有再行礼,而是嘴上小声打了个招呼。

端揆在南北朝时期,是左右尚书仆射的别称,旧唐书:仆射班次三公,又是尚书令副贰之职……端揆之重,有异百僚。

虽然眼下左右仆射成了虚职,但称呼端揆仍旧可以,毕竟裴耀卿真的当过宰相,而眼下端揆这个称呼,主要是指宰相。

裴耀卿笑了笑:“隋王尊位,不用这么客气,今日隋王下班有点晚啊?”

下班这個词,唐朝就有,也称散职或散衙,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至于上班,是宋朝才有的说法。

李琩笑了笑:“今天巡视仔细了一点,自然就晚了些,端揆没去光德坊?”

光德坊在长安城西,西市的隔壁,长安县辖区,坊内有京兆府公廨。

裴耀卿皱了皱眉:“隋王的意思,是老夫不该来尚书省?”

“您要是这么理解的话.......”李琩略微犹豫一番,笑道:

“那还真就理解对了。”

“哼!”裴耀卿冷哼道:

“怎么?老夫平日里有什么地方,得罪隋王了?”

他一直都记得信安王的提醒,李琩将来如果针对谁,那么那个人多半会出事,这不是巧了吗,人家今天冲着我来了。

李琩笑了笑,凑过去小声道:

“别跟哥奴过不去,人家多半也不想针对你,前提是你别跟他对着干。”

裴耀卿一愣,两条长眉顿时拧在一起,立时会意道:

“韦子金?”

李琩咧了咧嘴:“你也别找他麻烦,这种人沾上一次,就够倒霉了,别沾第二次了。”

是啊.......老夫当初怎么会相信这个混蛋,裴耀卿点了点头:

“老夫明白隋王的意思,事情已经过去,我也不追究了,你为什么要好心提醒我呢?”

在他看来,自己与李琩可谓一点交情欠俸,对方无端示好,也许有求于自己?

李琩笑了笑:“我若说纯粹出于好心,您一定觉得我很虚伪。”

“正是如此,”裴要卿点头道。

李琩笑了笑,以最小的声音说了两个字:

try{mad1();} catch(ex){}

“苏震。”

说罢,李琩逐渐走开,朝裴耀卿揖了揖手,就这么走了。

裴耀卿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人大步离开,淡淡一笑,继续缓步而行。

人家当过宰相,脑子灵光的很,心知苏震这个名字,他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还会再次听到,而当他再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隋王的真正用意也就清楚了。

本来刚才他还吓了一跳,担心李琩真的盯上自己了,没曾想人家是来给他提个醒。

不要再招惹哥奴与韦坚,那么水陆转运使这件事,也就算是过去了。

他还是比较看的开的,毕竟经历的太多了,不像韦坚那样功利心过重,一点亏都不肯吃。

不吃亏?人生哪有不吃亏的时候啊?吃亏是好事,长记性。

裴耀卿在信安王和李琩的两次提醒下,已经放下了对哥奴和韦坚的怨恨,而他也清楚,没有张九龄,他根本斗不过李林甫。

而张九龄已经死了。

.......

每天阅读十王宅里的奏报,是李隆基多年的习惯,对他来说,这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