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00章自保全身的张仪

历代王朝更迭 第100章自保全身的张仪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而死,汨罗江的江水并不因此而变得清澈,楚国也没有被他的献身精神惊醒,战国的乾坤也没被他的生命扭转,一切依旧。

从政治角度来看,屈原死于战国诸国间的权力争斗,尤其是楚、秦之间的权力争斗,他被权力的车轮碾压致死。

政治斗争毫无感情可言,屈原感情充沛最适合写文章,不适合参与政治斗争。如果想参加政治斗争,就应该像张仪一样。

离开楚国后,张仪没有向秦惠王报告说服楚国的大好消息而是径直北上前往韩国。当时苏秦游说韩王时,说韩国是军事大国,是战国的兵工厂,制造的强弓硬弩和佩剑天下第一。

此次张仪前来,却避开韩国的长处,先说韩国地理面积狭窄,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富。韩国是小国,即使土壤肥沃,物产也没有秦、楚、齐、赵等大国丰富。张仪拿韩国的短处与别国的长处比,韩王已被带入他的思路,自然被张仪牵着鼻子转。

苏秦游说以利益诱惑,而张仪却以武力威胁。张仪恐吓韩王说秦国有百万军队,人人都像孟贲和乌获一样力大无穷。孟贲是卫国人,乌获是秦国人,两人都以天生神力出名。

张仪说,“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意思是秦军十分勇敢,不屑穿戴盔甲,而是赤身露足地扑向敌人。秦军不仅赤身露足,还是左手提着敌人的头颅,右手将没被杀死的俘虏夹在胳肢窝下。

说完韩国的短处和秦国的长处后,张仪就以武力威胁韩王。如果韩国不向秦国臣服,秦国大军一鼓作气可以攻取成皋和荥阳。

从地理位置看,成皋和荥阳在韩国的中间。如果秦军攻占这两个地方,韩国就会被生切为两段。韩国原本就是小国,如果被切为两部分,彼此不能互相救援,军队实力更加不足。

张仪威胁其他国家时总爱说秦国将出军占领城池,而他选择的城池很关键,都处在中部,如果秦军占领,被侵犯的国家就被切为两段。张仪利用这一招威胁楚国,也用这一招威胁韩国,只为一个目的:分化敌人,逐个击破。

游说魏国时,张仪让魏国依附秦国,转嫁灾祸。现在游说韩国,张仪也用了这一招。他告诉韩王,秦国最想削弱楚国,而韩国最方便削弱楚国。如果韩国帮助秦国削弱楚国,秦国一定会感激并好好对待韩国。

韩王生活在封闭的自我世界里,不会将心比心。如果每一位国君都像韩王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依附秦国转嫁灾祸,灾祸最终还是会转到他们的身上。

魏王、楚王、韩王等国君并没有从长远利益出发,只图一时安身,灾祸已经离他们不远了。

接连说服楚、韩后,大半个中国已在秦国的控制范围之内。说服韩王后,张仪回到秦国向秦惠王报告这个好消息。

张仪立下奇功,秦惠王万分高兴,封赏了他五个都邑。赵国曾经为大造声势封苏秦为武安君。为了报复合纵国,秦惠王封张仪为武信君。武安君与武信君,只有一字之差。秦惠王的意思很明显,苏秦能够游说诸侯国合纵,张仪也能游说诸侯国连横。

为完成连横大业,接受封赏后,张仪就马不停蹄地前往齐国。

齐国国家实力强大,地理位置优越,很少受到赵、秦、楚这三个强大国家的威胁。在苏秦破坏齐国国家安全的事暴露后,齐国突然感到燕、韩、魏等小国很危险,应该及早灭除。齐国想灭除弱小的国家,正需要与强大的国家连横。因此张仪出使齐国,正好赶上了这样难得的时机。

齐国与鲁国发生过三次大战役,三次战役都是齐国失败。鲁国虽然是战胜国,却最终亡国;齐国是战败国,最终却发展壮大。

于是张仪以此事大做文章。他的意思是,尽管鲁国战胜了齐国,但鲁国花费了亡国的代价,很不明智。鲁国是小国,不能支撑长久的战争。小国与大国打仗,即使小国能胜,它的国民必定不能承受战争之重。战争的负担过重,小国承担不起,最终只有灭亡的命运。

按此逻辑推理,张仪又说,赵国不是小国,它与秦国打了五次大战役,三胜两败,总体而言占上风。然而,五次战役打下来,赵国阵亡了几十万青壮年,经济损失很大。以几十万人命和无数的经济损失为代价,赵国也只是保住了国都邯郸城,是得不偿失之举。

听了两个例子,齐王明白了。如果齐、秦开战,就算齐国每次都战胜秦国,齐国的代价将是亡国,因为齐国国力不如秦国。再说,齐国不一定能够战胜秦国。如果齐国在战场上失利,亡国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秦国必然乘胜追击,其他国家肯定会趁火打劫。

张仪提醒齐王,魏、楚、韩三国已经先后臣服秦国参与连横。如果齐国不吃敬酒,秦国会敬上罚酒。到那个时候,几个国家合击齐国,齐国一定不是对手。

张仪很容易就说服了楚、韩、齐,但是,还剩下一个厉害的国家,即合纵国的核心——赵国。

赵国国力虽不强,却有庞大的军队,所以难以对付。秦国与它打了五次大战,却只赢了两次,足以说明赵**事力量的强大。赵国是合纵国的轴心,曾经只凭一纸合纵的盟约,就使秦国15年不敢打函谷关以东的主意。

张仪告诉赵王,秦国有15年不敢出军函谷关以东,这不能代表什么,因为秦国能屈能伸。秦国躲了15年,对赵国的痛恨也就有15年之多。不出军函谷关,秦国就出军南方,先攻克巴、蜀,接着吞并汉中,辖制东周、西周。周朝虽已衰落,却有九只大鼎,而这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