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02章慷慨好施的孟尝君

历代王朝更迭 第102章慷慨好施的孟尝君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在合纵策略的帮助下,齐国越来越强大。尽管在入侵燕国的进程中,齐国吃了不少亏,却也让它声名鹊起。对燕国的征服令诸侯国看到了齐国的强大,开始对齐国怀有畏惧之心。

从燕国撤军后,齐宣王因为没有听从孟子的劝告,很羞愧,觉得没有颜面再见孟子。大臣陈贾听说这件事后,去找孟子理论。

陈贾问孟子,周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孟子说周公是圣人。

摧毁商朝后,周公派管叔管理商朝的土地。但是,管叔不知好歹,借助这个优势起兵反叛。陈贾借这件小事,说周公这种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其他人就更容易犯错误。这里的其他人,自然是特指齐宣王。

孟子听后,对齐宣王心生失望。他说,人心越来越奸诈。古人犯错误,就像天上的日食和月食一样,**裸地暴露在百姓的视野里。他们知道,如果及时更正,会赢得百姓加倍的敬仰。现在的人却在犯了错误后,不但不知悔改,还极力为自己遮掩。

尽管齐宣王没有重用孟子,但他对战国时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战国时代,齐国不仅是东方强国,还是文化大国。齐宣王管理下的稷下学宫培育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齐国也因此声名远播。

《史记》记载,齐宣王很喜欢文学之士,所以招纳大批有才能的人士进入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人数曾经达到1000多人。在优越待遇的吸引下,阴阳家邹衍、道家人物田骈、接予、慎到和环渊等人纷纷奔赴齐国。

这批有才之士受到了齐国的礼遇,他们不用管理政事,唯一的任务就是谈论学术,这令后来的司马迁十分羡慕。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里,司马迁大赞齐宣王的功绩,尤其强调稷下学宫的盛况。

稷下学宫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和杂各学派的代表,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空前盛世的百家争鸣。孟子在稷下学宫一住就是30多年,荀子从15岁来到齐国后就没有离开。

当然,齐国能够成为东方霸主与西方的秦国并肩而立,并不是仅仅依靠齐宣王的稷下学宫,孟尝君和他府上的食客也作了突出的贡献。尽管孟尝君和他父亲与齐宣王有矛盾,但在矛盾还没公开化和尖锐化期间,孟尝君对实现齐国称霸功不可没。

孟尝君的国际战略思想源自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并将公孙衍的合纵思想具体化、明确化,矛头直指西方的秦国。凡是秦国想入侵的国家,齐国就极力拉拢。秦惠王打击楚国,齐国就拉拢楚国;秦武王威胁韩、魏,齐国就拉拢韩、魏。

此三国中,楚国最没信誉,因为楚怀王总是朝三暮四。尽管他答应了齐国的合纵,私底下还是暗中攻击它东边的越国。那时,秦武王刚刚意外死亡,秦国面临内乱兼外患,所以无暇顾及楚国的猖狂行为。

自越王勾践以降,越国就一天天衰落下去,不敢过问中原战事。公元前307年,楚国的使臣昭滑以实现并维护楚、越交好的幌子出使越国,此时的越国首领是无疆。无疆胸无大志,在昭滑享乐思想的灌输下,一天天萎靡下去。

越国是小国,国君的萎靡不振很快就会在国内传播。不到一年,越国便因国君不理政事发生内乱。楚国认为这是吞并越国的大好时机,于是火速出兵,这一年是公元前306年。

更令楚国兴奋的是,秦武王死后秦国的实际掌权者是宣太后,而宣太后则是楚国的王室人员。宣太后念及娘家旧情,先归还楚国的汉中,接着又将秦国的美女嫁给楚国国君。既然最强大的秦国真心接纳,楚国自然欣然接受,于是断绝与齐、魏、韩的合纵,一头倒向秦国的连横。

在公元前301年,孟尝君发动三国大军,以大将军匡章为将,大举入侵楚国。联军与楚军沿沘水扎营,联军能够看见对方,就是不敢轻易出军,因为不知河水的深浅。

每当联军想渡河或者试探河水的深浅时,楚军就调集弓箭手,以密集如蝗的飞箭射退联军。楚军凭河死守,联军无法开进,战争相持了6个多月。因为双方都在河边的沙滩上扎营列阵,这一场战争被

称为垂沙之战。

战争进行了大半年,勇猛无敌的大将军匡章没有传来一个好消息,齐宣王又害怕孟尝君利用这个机会发展个人势力,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派口才极好的周最到前线监督。

周最能说会道,嘴上功夫了得,却没有实际本领,更不懂战争。他刚到前线就找到匡章,将其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通,对什么事都指指点点。

匡章有苦难言,有怨无处诉,只能死守一条真理:八仙过海,各有神通。文臣有文臣的强项,武将有武将的本领。既然是他指挥作战,只要他觉得不能贸然进攻,即使以死威胁,他也不会下令进攻。

国君派遣使臣监督战事,不管情况多么恶劣,匡章只有一条路:硬着头皮,冒死往前冲。找来几位身手迅捷的士兵,经过特殊训练,组成一支小队伍,匡章命令无论如何,一定要打探清楚沘水的深浅。

小队人马刚刚下水,还没到中央,便遭到了楚军的飞箭袭击。结果可想而知,逃得慢的被射死,逃得快的被射伤,河水被染成了血水。

就在这时,据说山上传来一个樵夫的吟唱之声。老樵夫的意思是,沘水的深浅,饭桶是不会知道的。战争相持6个多月,老樵夫天天上山砍柴,天天见到,自然能够看出其中的问题。

听懂吟唱中的意思后,联军中就有人请教。老樵夫很爽快,告诉联军,凡是没有楚军守卫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