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96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历代王朝更迭 第96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故事线条转回之前……

当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一传来,朝堂上一片压抑的沉默。

李陵的投降,无疑打了武帝一个响亮的耳光——几十年来,他不惜民力,不恤国本,与匈奴开战,为的不就是争那么一口气吗?可是李陵把他几十年来攒下来的这口气给放了。

武帝的眼睛冷冷扫过阶下的百官,众人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一时间“卖国贼”、“没骨气”等的词儿正气凛然地在朝堂上晃来荡去,唯有一人长身而立、一言不发,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氏世代为史官,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颛顼时代。武帝时始置太史令一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做了第一任太史令。司马谈学识渊博,其所作《论六家要旨》,对先秦以来的几家显学都做了系统的总结,并分析其短长得失,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司马谈有志于记录历史,很早就开始搜集材料,可是没能够真正着手写作时就病死在洛阳。司马谈死前,司马迁恰好赶到洛阳,父子俩得见最后一面。司马谈拉着司马迁的手说:“我们家世代为史官,难道我们的事业到了我这里就要结束了么?我死之后,你必然接着做太史令,可千万不要忘了我一直以来想写史书的事,这是扬名后世,光显父母以尽孝的大事!”

司马谈哭了,司马迁也哭了,他哽咽地说:“我虽然笨,但一定继承祖宗事业,不敢忘怀!”这一年,司马迁大约是三十五岁。

其实,司马迁早就为书写历史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司马迁早慧,十岁时便能背诵古书,到二十岁时,他周游全国,亲自到各地搜集历史材料,考察风土人情,所以后来他所写的历史才有那么的翔实而富有感染力。

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守丧完毕,出任太史令。一切都很顺利,他将要在任期内,凭着以往的所学和见闻,凭着广博多样的皇家藏书,写出一部前所未有的史书。没想到,不久便横生大变,改写了他的整个生命。

武帝注意到了静默的司马迁。

武帝问他:“你有什么意见?”

前些天,李陵以少胜多的骄人战果传入长安之时,武帝非常高兴,于是满朝上下一片欢腾,赞誉之声不绝于口。可现在呢?

只有司马迁站了出来,开始为李陵说话,大意如下:

李陵只有二十出头,他不顾个人的生死而赴国家之危难,这已经非常难得。他带着不满五千的步卒,深入匈奴领地,与十数倍于己的敌人交战,前后十余日,杀敌人数早已超过了自己部队的损失,匈奴被他杀得人仰马翻,上下震恐,这是为我天汉打出了威风,理当受奖。但是寡不敌众,李陵不得不节节后退。当箭矢射空,伤亡惨重的士卒仍不放弃,他们不恤身体,与匈奴奋力厮杀,争着赴死,当然是为了报答天子的恩德。李陵所立之功,即使与古代的名将相比,也毫不逊色。李陵是虽败犹胜,他乃将门虎子,这次投降一定不是出于真心,而是等待机会为大汉立功。

武帝听得不住点头,无奈司马迁还没有说完:“况且贰师将军率领三万人出征,随着他回来的兵士却所剩无几,可谓‘虽胜犹败’。”

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就点到了武帝的痛点——贰师将军李广利是武帝一手捧起来的啊,司马迁拿谁比不好,偏偏选上了李广利。“这是在骂李广利吗?这分明是在骂朕,是在诋毁朝廷!”武帝一怒之下,遂将司马迁下狱,判了死刑。

在汉代,被判了死刑不是非死不可,要活下去有两种办法。一个是出钱赎罪,比如李广就曾以此换得一条性命,可是李家世代为将,家资不菲,而司马氏虽也世代为官,却都是“仆、祝之间”的史官,并不富有。此路显然不通。另一条路就是接受屈辱的宫刑。

生存还是毁灭?这要看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死。

司马迁很明白,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全靠我们自己来赋予,靠我们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轨迹来填充。所以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如果就此而死,一事无成,那就比鸿毛还轻。司马迁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想起了自己未竟的史书,所以他选择了接受宫刑。“活下去!找到我生命的意义!”司马迁在心底吼着。

然而人是社会人,所以人不仅仅是活在天地间,也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心上。司马迁准备好了接受各种各样的嘲笑,可是宫刑的奇耻大辱始终有如一块大石,沉沉压在司马迁的胸口,压得他喘不过气。

try{mad1();} catch(ex){}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这是他内心痛苦的写照。

怎么办?唯有将一腔未冷的血投到笔端。于是有了《史记》。《史记》的史料价值自不必说,那是开天辟地之功,虽与日月争辉可也。

可是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写史而不泥于史,而是下笔常常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于是一个个已为“陈迹”的历史人物都有了血肉,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民族文化的璀璨星空之中。他们有的是冠盖天下的诗人,如屈原、宋玉;有的是百战功成的将军,如韩信、李广;有的是踽踽独行的思想者,如孔子、荀子;有的是雄踞一方的霸主,如齐桓公、晋文公等等,司马迁的笔可谓曲尽其妙,把他们每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都给勾画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有时恐怕就要对历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