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16章继位人的选拔

历代王朝更迭 第116章继位人的选拔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王政君和赵飞燕对峙了一年多,最终还是松口了。其中缘由只是为了延续皇室的香火。王政君阻止封赵飞燕为皇后,目的是要一个孙子;她松口默许,也为一个孙子。既然赵氏姐妹不甘罢休,王政君就决定给她们一次机会,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诸侯王前来长安朝拜,来的人不特殊,但是日子很特殊。病弱的刘骜四十四岁了,放弃生儿子,要从两个王中选一个册立为太子。这两个看似不特殊、实际很特殊的人就是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

刘兴是刘骜的兄弟,刘欣是刘骜的侄子,这两个人都是刘骜最亲近的人。刘欣的老爹刘康和刘骜很好,可惜被王凤拆散后,彼此难见一面,最终人鬼殊途。刘欣乖巧伶俐,刘康死后,刘欣深得刘骜的青睐。

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朝见期间,刘骜暗中考察刘兴和刘欣的才能。刘欣就像一位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无论大事小事、一言一行都深合刘骜心意。刘欣能将刘骜最喜爱的《诗经》倒背如流,刘兴却是凡夫俗子一个,什么都不懂。选立国家的太子,不一定要才华横溢的人,但也不能要一个凡夫俗子。第一局比试,刘兴败阵。

第二局最平常,比吃饭。刘欣吃饭时,温文有礼,举止得当,刘兴却狼吞虎咽,就像前世是饿死鬼。退席时,刘欣懂得让刘骜先走,刘兴却如一枚冲天的炮弹,直冲猛闯。更令刘骜生气的是,刘兴的袜带松了,一大半截脱落在外面,像一个要饭的。刘骜看后觉得刘兴没有帝王之气,甚至连贵人的气质都没有。于是在刘兴和刘欣之间,刘骜选择了后者。

世上最无奈的选择就是二选一,然而,刘骜所面对的二选一却非常合心。因为为了儿子的皇位,傅昭仪曾与王政君大战,王政君技高一筹,傅昭仪只能跟随刘康一起蹲在定陶。大战结束后,王政君、刘骜和刘康都淡忘战斗之事,唯独傅昭仪记得最深。傅昭仪十分高傲,儿子当不了皇帝,就训练孙子。刘欣之所以能将《诗经》背得滚瓜烂熟,全都是傅昭仪几十年如一日教养的结果。

刘骜相中刘欣后,召集朝臣开会,讨论册立太子一事。这时已经过去一年了。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朝臣再次商议立太子一事时,有些人竟然提议刘兴为太子,最突出的代表是御史大夫孔光。孔光认为,依照礼教规则选择,要选立与刘骜血缘最近的人,即按兄终弟及的模式选立太子。

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的第十四代孙子。孔光不喜欢当官,然而,读的古书很多,想不当都不行。孔光看待问题,总是以古书为标准,忽视现实人的需要,很容易碰钉子。丞相翟方进与孔光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他从现实人的需要出发,知道权变。刘骜喜欢刘欣,翟方进提议刘欣为太子。

翟方进,字子威,也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年轻时,翟方进在地方郡守府上任职,劳累疲惫不说,还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很想辞退。偶然的机会,一个算命的对翟方进说,只要他好好读书,将来必定做大官。对此,翟方进深信不疑。于是他告诉他后母,自己要到长安求学。后母怜惜翟方进,陪同到长安。到长安后,翟方进的后母织鞋为生,翟方进一心学习《春秋》。学成后,翟方进开始入朝为官。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如履薄冰,翟方进当上丞相。

翟方进一路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争取掌握最精确的情报,力求做到不差毫厘的判断。得知刘骜有意立刘欣为太子后,翟方进坚决拥护刘欣,深得刘骜喜爱。附和孔光选立刘兴的人很少,多数赞同选立刘欣。最后刘骜册立刘欣为太子,同时为了安慰刘兴,刘骜多给了他三万户采邑。

按照大汉规定,刘欣过继给刘骜后,就不能再同原先的亲人有任何联系。然而,刘欣是傅昭仪推荐的,王政君和刘骜商议后让傅昭仪每隔十天见刘欣一面。

被折腾得快要疯了,刘骜才立刘欣为太子。接班人敲定,刘骜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几个月后,中山王刘兴死了。

刘兴曾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之一,太子之位敲定后,他就暴毙,实在是不太寻常。刘骜将全部感情倾泻在男宠身上,对其他事非常麻木,只感觉选刘欣很对,否则又得再来一次。选立太子,不仅皇子争得头破血流,不顾手足之情,连皇帝也因此疲惫不堪。

作为一个很怕做出抉择的人,刘骜喜欢顺从别人的指使,尤其是赵氏姐妹的指使。正当刘骜为选立刘欣而欣慰时,突然传来,大司马曲阳侯王根病重,请求皇帝选任他的接班人。刘骜虽然因选立太子一事头痛不已,但一听要选任大司马,他却高兴得紧,这不得不归于爱情的力量。

由于王根病重,刘骜想将大司马之位送给淳于长。自有大司马一职以来,大多是外戚担任,刘骜欲选任淳于长,这无疑破坏了规矩。刘骜觉得破坏规矩没关系,因为有王凤先破坏规矩在前,他仅是步其后尘,稍加更改。刘骜此举,得罪了外戚王氏集团,而他得罪的王氏集团中恰好潜伏着一位玩弄权谋很厉害的人物。为了爱情,本不聪明的刘骜变得更加盲目了,不知不觉就将祸水引入皇室。

try{mad1();} catch(ex){}

当年,大司马的候选人多为王氏一族。其中有安阳侯王音、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这几位都因外戚身份被封侯,没什么丰功伟绩,无法按功绩高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