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69章窦太后临朝问政

历代王朝更迭 第169章窦太后临朝问政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外戚政治的唯一基础是皇帝年幼。如果皇帝成年,已经能够临朝断事,皇太后就无法掌握他,太后背后的外戚也会失去权柄。所以拥立幼儿是外戚掌政的第一步。

窦太后在利用假的诏书逼走刘肇的几位叔叔,又擅自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皇朝的高官要职之后,终于如愿以偿,以皇帝年幼为理由,临朝听政,为皇帝出谋划策。事实上,窦皇后和窦宪一起,总揽朝政,皇帝刘肇,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有名无实罢了。

但是,要完全掌控朝政,做实际意义上的皇帝,窦太后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当然,群臣百官在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受到威胁之时,也不会束手待毙。特别是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二人都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威望很高,窦氏兄妹要想完全控制朝纲,就必须面对这两个实力强大的人。司空任隗,其父是开国元勋、位列云台的阿陵侯任光。

任隗为官清正廉洁,很有才干。他深沉有度,为人不卑不亢,精于谋划,做事机敏,对于窦氏兄妹而言,比之马氏、梁氏兄妹等人,要难对付得多。袁安亦是刘庄在位之时的老臣,才干能力都是当朝一流,德行心性更是世间少见,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第五伦之后,东汉王朝之中最有威望的大臣。朝中诸多大臣如尚书仆射乐恢、尚书宋意、太尉掾何敞等人也唯他二人马首是瞻。虽然朝廷的生杀大权悉数掌握在这对兄妹手中,但是迫于人心所向,他二人一时之间还真不敢随意动作。他们可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多年才得到的有利局面,一时不慎便毁于一旦。

于是,他们只能从削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的权力开始。第一步,窦氏姐妹想到了扶持一向为官无所作为的邓彪,于是窦宪上奏,恳请皇上批准任命邓彪为太傅,兼掌尚书事务之权。众所周知,邓彪忠厚有余,但才干不足。曾经因为节操高尚,而被先帝刘炟任命为太尉。可惜邓彪做了太尉之后,只是看中自己清正严明的名节,却没有什么实在的作为,颇有沽名钓誉之嫌。

建初九年(公元84年),刘炟终于下定决心,撤换了邓彪,改第五伦所举荐的郑弘为太尉。可惜郑弘虽有不世奇才,却难以防止小人陷害,最终被窦家害死。直到此时,一直忠于窦家的宋由便做了太尉。宋由的才智,领一太守职也难以胜任,至于权谋斗争,更难以向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一样,运转自如。

邓彪上台之后,虽然名义上统领三公九卿,兼录尚书机要任务,但他唯恐得罪人,不管是司徒袁安、司空任隗还是窦宪兄妹,他都力求交好,为了明哲保身,邓彪只得每日不问政事,使得大权旁落,悉数掌握在窦宪的手中。

天下虽大,此时却也难以找到可以和窦宪一比权势的人物出来。窦宪生性比较暴躁,平生第一恨事,就是当初自己父亲窦勋被冤死狱中。其主审便是谒者韩纡。现如今,韩纡早已经命归黄泉,窦宪再是厉害也无能为力,但是胸中一股怨气,几十年如一日,又岂是韩纡一死就可以了之的。于是,窦宪将韩纡的儿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入狱,处以极刑,削其首,以告慰亡父窦勋在天之灵。

此事过后,窦宪心中的理想则在暗自增长,催促自己开始行动起来。

在朝廷讨论是否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之时,许多大臣,包括司空任隗认为,在匈奴不再采取侵略政策时这样滥用帝国的资源,迫使部队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艰苦的服役是愚蠢之举,虽然没有人听取他们的申诉,司空任隗和司徒袁安仍然继续提出自己的观点,以致有许多同僚担心他们的安全。但是他们得到了升任司徒的鲁恭的支持。当时鲁恭仍任侍御史,就请求不要让人民卷入窦宪发动的战争,他还认为,非汉族人的习性和中原人完全不同,从这一点说,就不应该允许他们作为杂居社区的成员与汉人住在一起。另外,匈奴不久前被鲜卑打败,利用这个机会既不正当又不合适,匈奴已经从边疆防线上往后撤退了一大段距离,要找到他们就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而极不合算。鲁恭引用大司农的观点,即现有资源不足以支持这么大的战役,而且他还说其他官员也一致不同意发动这场战争,同时也不应该用公众的生命去满足某一个人——即窦宪的愿望。

如此大的阻力,窦宪能够实现自己成为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将军、打败匈奴的愿望吗?

匈奴自西汉立国以来,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无数英雄男儿都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屠灭匈奴,就连权倾朝野的窦宪,也生出了赶超前朝卫青、霍去病的心思。

永元元年(公元89年)春,南宫大殿。

此刻群臣正在大殿早朝,只见皇帝刘肇坐在皇帝宝座之上,已经明显地具备了一个皇帝应该有的样子,乍看之下,还真以为皇帝刘肇已经亲政。仔细一瞧,龙座之后俨然有一排水晶链子,而链子后面,则是实际上执掌大权的窦太后。在太后的授意之下,宦官接过皇帝手中诏书,向百官宣道:“匈奴为害我朝已久。仰赖祖宗保佑,我们才能出师克敌,使万里疆土复归平静。请有关主管官员遵循先人成法祭天,以彰扬兴盛美好的事业。”

此刻,北击匈奴的大业终于在窦氏兄妹的操纵下,正式开始施行,而在此之前,朝堂之上,以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为首的反对派和以窦宪为首的主战派,还进行了一场决定匈奴命运的唇枪舌剑。

永元元年(公元89年)冬十月乙亥,以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