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56章老子的生平事迹

历代王朝更迭 第56章老子的生平事迹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人类哲学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希腊哲学,另一个就是中国的老子哲学。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世人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

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而且他曾经在周朝做过“守藏室之史”,即主管王室藏书的史官。据说老子年幼时聪颖好学,曾经师从精通礼乐的商容大夫,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之下来到东周的首都洛邑求学,并进入周天子保存典籍文献的守藏室工作。守藏室中保存着天下各国进献给周天子的图书典籍,在这里老子博览群书、用功学习,学问越来越渊博,见解也越来越深刻。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老子不仅熟谙典章制度,对政治上的兴亡治乱也多有见闻,慢慢地老子的名声传扬在外,连来洛邑游学的孔子也打算来向他请教关于礼制的知识。

孔子非常看重礼制,讲究克己复礼,因此想到周朝都城洛邑去“观先王之制”,到礼乐制度的源头去进行实地考察。正好孔子的弟子南宫敬叔是鲁国的贵族,于是孔子便托南宫敬叔向鲁君报告此事,并申请经费和车马人手,看南宫敬叔亲自来求,鲁君很爽快地答应了为孔子的周都之行提供一车二马一童一御,孔子便在南宫敬叔的陪同下来到了周朝的都城洛邑。

在洛邑,孔子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学者老子,并在他的带领下拜访了大夫苌弘,又参观了祭祀神明的明堂和祭祀先王的宗庙,还将守藏室中保存的给中珍本、孤本展示给孔子。

老子引导孔子在洛邑游历了一番以后,孔子便带着随行的弟子专程去拜访老子,诚恳地向他请教“礼”的学问。老子听了孔子的问题之后微笑不语,只是张开了嘴巴问:“你看我这些牙齿如何?”孔子师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七零八落的牙齿,不知何意。随后,老子又伸出舌头问:“那么,我这舌头呢?”孔子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灵光乍现,醍醐灌顶,孔子顿悟,微笑着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然后告辞离去。

弟子子路却疑云重重,不得释然。颜回问其何故,子路说:“我们大老远跑到洛阳,原本想求学于老子,没想到他什么也不肯教给我们,只让看了看他的嘴巴,这也太无礼了吧?”颜回答道:“我们这次来不枉此行,老子先生传授了我们别处学不来的大智慧。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子路听后恍然大悟。

颜回继续道:“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虽然柔软,但面对当道的山石,它却能穿山破石,最终把山石都抛在身后;穿行的风虽然虚无,但它发起脾气来,也能撼倒大树,把它连根拔起……”孔子听后称赞说:“颜回果然窥一斑而知全豹,闻一言而通万里呀!”

孔子离开洛邑的时候,老子前来送行,他对孔子说:“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大多难以保全性命,原因就在于他们好讥讽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善辩而通达者,之所以常常招来祸端,是因为他们好张扬别人的罪恶。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

望汝切记。”孔子听了诺诺称是,谨记于心。

回到鲁国以后,孔子的学生们请他讲解从老子那里学到的知识,孔子面露欣羡之色,动情地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见弟子们注视着自己等待下文,孔子又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周敬王三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聃早已预见周大势已去,决定离宫归隐。他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他骑着一匹青牛,只身前往西域。要到西域去,必须经过一个关口,即函谷关,两面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对峙,中间有一条深险波折的羊肠小道。

一日,守关的长官尹喜到城头瞭望,见辽阔碧空中一团紫气自东冉冉而来,便料定今日必会有圣人到来。尹喜也是好学之人,希望能问道于圣人,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果然,没过多久,他在关上远望,看见一个人骑着青牛缓缓而来,风度非凡,细看原来是老子。

尹喜亲自打开城楼上的大厅,请老子坐下,端茶倒水,忙个不停。老子不卑不亢地坐下,朝窗外一望,只见黄土平原延伸到天际,苍苍茫茫,没有尽头。函谷关地势险要,路上人来车往,一目了然。

尹喜恭敬地对老子说:“我仰慕您的道德学问,想拜您老为师。”老子道:“我已老了,腹中空空,没有什么学问,怎么好意思开口教人呢?”尹喜见他推脱,便很客气地告诉老子要想出关,必须出示官方的通关文书。老子本是辞官归隐之人,自然没有什么通关文书,顿时十分为难。

尹喜见状,忙殷勤地说:“如果您能将您的学问道理著录下来传给我,弟子自然放老师出关。”老子无法,只好接过尹喜递上的笔,一口气在竹简上洋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