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82章著名辩论家惠子

历代王朝更迭 第82章著名辩论家惠子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辩论家惠子

历史偏爱轰轰烈烈的故事,然而尘埃落定后,昭然于世者,往往屈指可数。纷乱的战国孕育了争鸣的诸子百家,但是历经几千年时间的淘洗,为世人所铭记的却只有孔孟、老庄,非儒即道,那些曾经争鸣一时者大都淹没在儒道的光环之下。名家就是众多被湮没者之一。

惠子名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同时代人。惠施本是战国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主张合纵抗秦,主要活动于魏、宋等国。他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也拥有精深的哲学思想。不过,惠施的著作没能流传下来,后人只能从庄子等人的转述中窥见他思想的一小部分。而在《庄子》一书的相关记载中,惠施在与庄子交往和辩论的过程中,常处于失败和被贬损的地位。

《秋水》篇中有惠子相梁的一段记载。据说,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跑去看望他。有人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代替惠子的相位,这让惠子甚为恐慌,派人在都城内搜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惠子后,讥刺惠子道:“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将惠子说成了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而心胸狭窄的小人。

实际上,惠施并不是一个不堪的禄蠹,纵观关于惠施的各种文字记录,将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惠施。

作为一个主张合纵抗秦的政治家,惠子有着敏锐的头脑和非凡的辩才。公元前342年,魏国于马陵惨败于齐国,魏军十万人死伤大半,太子也在这次战争中被杀。败亡消息传来,魏王大怒,即刻召见惠施,将“欲悉起兵而攻”齐的计划告知惠施。而此刻魏军刚刚大败,损兵折将严重,全军上下疲惫不堪,已无防守之力,更无再战之力。惠子

深明此理,极力谏阻魏王,并提出了报齐仇的办法。他建议魏王臣服于齐,以此激怒楚国,借楚国之手攻打疲于战争的齐国。魏王接受了惠子的建议,成功地使齐国溃败在楚国和赵国手里。之后,惠子还为魏国制定了法律,得到了惠王和魏国百姓的一致认可。

在魏国的时间是惠子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惠王对他十分信任,使他得以参与魏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重要决策。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每次出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其实,惠子在魏国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有人对他发出诘难,只是都被惠子的巧辩顶回去了。魏王有一臣子名白圭,他在魏王面前诋毁惠施,说惠施之“言”好比一只大鼎,用它“烹鸡”,水加多了就“淡而不可食”,加少了又“焦而不熟”,看起来好而实在“无所可用”。对此,惠子答道,“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言下之意,自己的言论不拘于小用而有大用。

try{mad1();} catch(ex){}

另有一事也可以显示出惠子的雄辩之才。《韩非子·说林上》中有这么一件事,田驷因欺骗邹君而遭到邹君的追杀,惊恐之下田驷向惠子求救。惠子见到邹君,开口便说:“如果有人朝见君主,却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您会怎么办?”邹君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一定会把他杀掉。”惠子不慌不忙接着说:“那么瞎子两只眼睛都闭着,您为何不杀了他呢?”邹君说:“因为瞎子没办法不闭眼。”惠施便说:“田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他对人的欺骗,已经无异于瞎子闭着眼睛了,您还怨恨他有什么意义呢?”在惠子的劝说下,邹君最后果然放过了田驷。

惠子善于辩论,但也不是狡诈之徒,他其实是个具有真性情的人。据说,有一年,魏国死了宰相,魏王急召惠施回魏国都城大梁接替宰相之位。接到诏令后,

惠施立刻动身,独自一人赶往大梁。不想途中一条大河横挡住去路,惠施水性不好,但他一心想着魏国的事情,心急如焚,竟然不顾危险跳入了河中。正当惠施在水里苦苦挣扎时,一个船家赶来救起了惠施。船家好奇为什么此人会不游泳却不肯等船来,惠子告诉他,自己要马上去魏国做宰相,来不及等船。船家听如此说,顿觉好笑,鄙夷地瞅着浑身湿透的惠施,嘲笑说:“看你刚才落水就只会使劲儿喊救命,若不是我来得及时,你连命都没了。像你这样连凫水都不懂的人,居然还能做宰相?太可笑了!”惠施一听,非常恼怒,反驳说:“若论乘船、凫水,我自然不如你;但是要说治国,你跟我相比,只是个未睁眼的小狗罢了,凫水岂能与治国相提并论?”一席话说得船家无言以对。

为了早日赶到大梁处理魏国国事,惠子竟可以做出如此举动,实在是性情所至,让人觉得十分可爱、可敬。

惠子还有一个可爱之处,就是能够替朋友着想。惠子有个叫田需的朋友在魏国做官,一度受到魏王的宠用。惠子从政多年,洞悉为官之理,于是告诫田需,要想长久地保持在魏王身边的地位,就一定要善待魏王左右之人,防止这些人在魏王面前进谗言,破坏魏王对田需的信任。惠子说:“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以“十人树杨,一人拔杨”的事例教以田需处世之理。惠子的这种观念也许值得商榷,但其对友人的关心值得人感动。

晚年的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