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97章楚国国君的离经叛道

历代王朝更迭 第97章楚国国君的离经叛道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2:52 来源:23小说

苏秦被五马分尸,合纵的大梁倒了,诸国如一盘散沙。张仪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再次游说楚怀王。

秦国拥有天下一半的土地,山河险要,易守难攻,军事实力最强。张仪告诉楚怀王,楚国不依附强如虎狼的秦国却与弱小的诸侯国合纵,十分不明智。张仪的意思是,尽管秦、楚实力不相上下,但如果楚国不依附秦国,秦国出军,立刻就能占领宜阳。

楚国参与合纵时,苏秦曾保证如果楚国被侵犯,韩、魏等国一定会救援。张仪说秦国能够占领宜阳,意在表明一旦秦国掌握宜阳的控制权,韩国将会被切为两段,自身都难保,更不会有时间和能力救助楚国。如果韩国失陷,没有屏障的魏国就必然向秦国臣服。倘若韩、魏都归顺秦国,秦国正好可以利用韩、魏的军队攻打楚国。单单秦国就很难对付,如果再加上韩、魏军队,楚国必然被攻陷。听张仪如此分析,楚怀王满心忧虑。

此次游说,张仪希望击破合纵,更渴望实现连横。张仪认为,合纵国妄图联合弱小的国家和分散的力量来抵抗强大的国家,根本行不通。如果小国发动战争,国内必然疲于应付,弄得物资紧缺、民怨沸腾,最终会引发内乱。只有大国、强国才有能力发动战争。倘若楚国不依附秦国,秦**船从汶山起程,顺江而下,不到十天就能到达扞关。倘若扞关有失,黔中和巫郡就不再是楚国的领土。此时,秦国乘胜追其,出军武关,楚国的南北就被拦腰斩断,彼此不能再救援。

张仪预计,秦国占领楚国只要三个月。即使诸侯国发兵救援,至少也需要半年,时间根本来不及。

分析完现实后,张仪回溯历史。他认为,楚国与吴国打了五次仗,三胜两败,军队实力被削弱,已没有能力再参与战争。如果楚怀王不顾军队疲乏和民不堪命的国内形势,贸然抵抗秦国,必然像其他小国一样被起义推翻。从参与战争的次数来看,秦国的次数最多。只要是战争都劳民伤财,招致最底层百姓的诟病。秦国能够多次顺利地发动战争,除了战争胜利后获得利益补助外,法令严明是一个重要的取胜因素。

自合纵联盟建立以来,秦国有15年不敢窥视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张仪不能抹杀这个铁的事实。但是,张仪告诉楚怀王,秦国多年没有出军函谷关,是因为秦军忙于实施一个大策划——一举吞并天下。

当着楚怀王的面,张仪公然叫嚣,说秦国要吞并天下,意思是连楚国也要吞并,可见他根本没将楚怀王放在眼里。他敢轻视楚怀王,并非楚国弱小,而是楚怀王头脑简单。

尽管苏秦已死,但他仍是合纵国的象征。如果破坏苏秦的形象,合纵国就没有依托,自会瓦解。抓住苏秦欲图分裂齐国一事,张仪大做文章,说苏秦表面上为诸国谋利,实际上却破坏合纵国的国家安全。

被五马分尸后,苏秦为燕国报复齐国,力图分裂齐国的阴谋败露,天下皆知。张仪如此提醒之后,楚怀王开始细想合纵策略,发现合纵家的话与张仪说的恰好相反。

威逼的话说完了,接着就是利诱。张

仪许诺,如果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秦国会派太子到楚国作人质,还会将秦国公主嫁给楚怀王,并且进献一万户的都邑作为楚怀王的汤沐浴。

天下之人,数张仪最言而无信,楚怀王被利益熏昏了头脑,竟然忘了600里土地之耻。楚怀王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只要秦国将张仪交给楚国,他就回送黔中给秦国。那时的楚怀王只为报仇心快,没有考虑其他。然而,他竟然迷迷糊糊地听信宠妾郑袖的话,糊里糊涂地放了张仪。

如果楚怀王不听从张仪的建议参与连横,他就要拱手送出黔中,结果张仪没杀成,还要白白送出土地。

关于楚怀王轻易放过张仪一事,后世有很多人写诗评述,唐人徐夤写了一首七绝,名叫《楚国史》,讽刺楚怀王无能。

六国商於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拨弄着小算盘,楚怀王心想,如果依附秦国,就不用送黔中给秦国。如此一来,既可以保住国土还找到了靠山,真是天大的喜事。

楚怀王认为这是喜事,另一人却视它为莫大的祸患,那个人就是屈原。

屈原忧思而作《离骚》

张仪说能够称霸天下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苏秦也说过同样的话。楚国不仅地大物博,发展潜力甚大,还是一个根基深厚的国家。

周王室衰微后,楚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飞速发展。随着国力的强大,楚国国君变得逐渐骄横。楚国首领熊渠以楚国是蛮夷之国为借口,不用周王朝的号命,而自封他的儿子为王。

try{mad1();} catch(ex){}

进入春秋时代,楚国首领熊通视周王朝为无物,自称武王,即楚武王。楚武王自封为王之时,其他诸侯仍旧援用“公”自称,不敢冒犯周朝。

周王朝衰微是大势所趋,孔子偏偏逆流而上,勇于担当卫道士。春秋末年,孔子编撰《春秋》,极度愤恨楚国的离经叛道,将楚王都贬称为“子”。

后来,楚庄王竟然敢问周朝宝鼎的轻重,行为实在猖狂之极。唐人周昙不愤此种行为,作了一首诗:

九牧金熔物像成,辞昏去乱祚休明。

兴王在德不在鼎,楚子何劳问重轻。

从楚国的发家史来看,楚国的兴盛恰恰源于国君的“离经叛道”。从中国中央集权的历史来看,如果国家要富强,必须有一位敢想敢干的国君。

从三皇五帝到春秋五霸再到战国七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