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亮剑之浴血抗战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粮食计划

亮剑之浴血抗战 第一百一十七章 粮食计划

作者:我是三水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6:19 来源:23小说

“走,我带你们转转。”郑老说道。

“根据地我看了,老乡们大部分种植的都是冬小麦,现在快到五月份了,小麦也快成熟了,到时候可以种植倒茬玉米,玉米杆可以做青储料,养殖家畜。”郑老指着眼前的已经发黄的麦子地说道。

武义、武安地区,秋小麦大概在9~10月播种,到来年的6~7月才会成熟并完成收获,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土质肥沃的平原地带,坡地上可以种植玉米,土质稍差的可以进行插秧,种植红薯。”郑老说的头头是道。

“那产量呢?坡地产量怎么提上去?”周维汉说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小麦亩产应该能达到二百斤,平地上玉米产量要比小麦高一些,能到达亩产三百斤,坡地上的玉米能达到亩产150斤就不错了,红薯亩产少说也是七八百斤。”

周维汉听后并没有太大的意外,这个年代比不上现在,农业设施落后,有的地方水源跟不上,更没有化肥和优良的种子,放在现在,小麦亩产七八百斤都不是事。

“就没有办法提高产量吗?”周维汉不死心的问道。

“你小子以为产量是那么好提高的吗?”郑老瞪了周维汉一眼。

“这不是有您在吗!”周维汉讪讪一笑。

“哼,要想提高产量,水源首先得跟上,其次向玉米可以进行人工去雄,辅助授粉。”郑老一一道来。

“化肥呢?”周维汉问道。

“呵,你这不晓农事的人,还知道化肥?”郑老诧异的说道。

“化肥制作其实不算难,国外已经普及,可以先土法熬硝,等制造出硫酸,就是硫酸铵,不过我可不会制造硫酸,如果你能在一个月之内制造出来,还可以给庄稼追一次肥。”

周维汉听后大喜,化肥他只知道一个名,具体怎么弄他是真不知道。

不过,有郑老负责理论,黄亮等人负责具体操作,制造化肥想必不是难事。

化肥在建国后才开始普及,产量才大幅度提升。

三人一琢磨这事还真有搞头,周维汉也没想到,回来一趟有这么大的收获。

“郑老啊,您就是活菩萨,根据地粮食能获得大丰收,您功不可没。”对于好话,周维汉向来是毫不吝惜的。

“你小子少给我带高帽,事情还没影呢?”郑老识破了周维汉的小伎俩。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孵化鸡蛋的暖房。”

暖房内,几个战士正在一边清洗鸡蛋,然后用布擦干蛋壳上的水分,将鸡蛋的大头朝上,小头朝下,轻轻的放进木盘中厚厚的谷糠之内。

人工孵小鸡,最关键几点,无非种蛋,湿度温度的控制。

在几十年后,只要选择好了种蛋,剩下的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因为有全自动孵化机。

就算没有全自动孵化机,那至少找个温度计和湿度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只要足够细心,那么安全的孵化出小鸡,也就不存在什么难度。

新二团现在的暖房,设备很简单,提升温度,靠垒的土炕,提升湿度靠洒水,温度计、湿度计都是托寺内勇从日军内部搞来的。

带头的战士在前面操作,身边的几个战士拿着笔记录要点。

try{mad1();} catch(ex){}

“温度是最重要的,用控制添加的木炭的多少来控制火力,最后达到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的目的,每隔半个小时加一次木炭,多了,就成烤鸡蛋了,少了,鸡蛋也会变质孵化不出来……”带头的战士说道。

“还有湿度,按时洒水,就是那水瓢每次一瓢,不多不少,均匀的洒在地上,不要洒在鸡蛋上……”

这些东西,都是郑老传授给战士们的,人工孵化鸡蛋已经形成固定的程序,人员培养到位,流水线就形成了。

“郑老,人工孵化鸡蛋的过程,您给写一本小册子,到时候也可以在咱们八路军的其他根据地推广,这样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改善部队的伙食。”周维汉没想到人工孵化鸡蛋已经达到现在的程度,不由得大喜。

“这才哪到哪啊,我还准备弄一个蚯蚓池,专门供养鸡场用,等到收获红薯的季节,可以把红薯制成粉条,既可售卖,又能当粮食长期储存,制造粉条后的残渣可以用于家畜的饲料,同时家畜的粪便还可以土法熬硝,这就是一条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郑老说的头头是道,把心里的打算全部说了出来。

郑老一番话把周维汉和赵刚这两人说的是热血澎湃,两人满脸通红,不知道的还以为喝多了。

随后周维汉冷静下来,拉着赵刚的手说道:“老赵啊,这些事可就拜托你了,郑老,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你来找赵刚,他全权负责,要钱出钱,要人出人。”

“好啊,你又想把事情都推在我身上,你这个团长干什么?”赵刚假装不满的说道。

銆愯瘽璇达紝鐩鍓嶆湕璇诲惉涔︽湤沐ソ鐢ㄧ殑app锛屽挭鍜闃呰伙紝瀹夎呮湤沔柊鐗堛傘/p>

“我是团长,当然是负责军事了,你是政委负责生活,根据地的生产不是你的分内之事吗?再说了,咱不是不在根据地嘛,这些事还得劳烦赵政委您了!”周维汉恬不知耻的说道。

“你这个人啊,我算是看透你了”赵刚被周维汉的样子气笑了。

“这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粮食是重中之重,战士要是吃不好,上了战场腿都软,还谈什么打鬼子。”周维汉语重心长的说道。

随后郑老给周维汉两人算了一笔账,五百亩平地一年最少收获十万斤,四千亩坡地套种玉米和红薯至少得六十万斤玉米和二百万斤的红薯,当然使用化肥之后产量估摸着能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