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宋神探志 > 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场大魔王再度降临

大宋神探志 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场大魔王再度降临

作者:兴霸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1:34:22 来源:23小说

天圣五年来了。元月八日。朝廷正式任命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刘筠权知贡举,同时任命一名翰林学士、一名龙图阁直学士、一位知制诰、一位集贤殿修撰,权同知贡举。主副考官之外,又命国子监直讲、博士等十六人为点检试卷官;命馆阁校勘两人充复考官;命直集贤六位官员充诸科考试官;又命刮印卷首官两名;监贡院门官两名;封弥官三名;若干科举方面官员三十人。最后公布了省试锁院、引试、放榜的具体日期。考官阵容一出来,这些官员立刻就要开始锁院出题,十日后正式考试,于二月初奏名放榜。终于。万众瞩目的科举第二场,省试到来!……元月十八日。钟鼓声遥遥传来,才四更天刚过,天色还黑,脚步声已经由各方向贡院汇聚。这个年代的贡院,还不像明清那么完备,而四千多名士子,即便到了后世,都是一个不小的考试规模,所以自然不会安排在同一个考场。狄进和公孙策、包拯就分开了,并不在一处大考场中,倒是见到了并州的杨文才和讲学卫元,也看到了王尧臣和文彦博,互相颔首招呼。实际上,还有一位他之前在太一宫梅园擦肩而过,但并没有完全认得的士子,正是大才子欧阳修。欧阳修同样通过旁人的招呼,确实了这位正是之前想要见而见不到的国子监解元。当然,现在是没有上前的必要了,倒是憋着一口气,在榜单上争個高下吧!不仅是他这样的想法,相比起第一轮的紧张,第二轮的气氛则是肃杀。一群举人都紧绷着脸,好似赶赴沙场的战士,随时会拔出武器砍杀。确实有武器。手中的笔,就是他们的武器。天下四百州,共四千两百三十四名举人,就要用这件武器,劈波斩浪,攻坚克难,为自己争出一条青云之路,堂皇大道!五更鼓响。国子监前先放三个炮,把栅栏子开,又放三个炮,大门开,最后放三个炮,把最后一道龙门开了。这门的名字是考生起的,期盼不言而喻,众考生也持着名状,鱼贯入内,开始接受搜查。相比起第一轮解试,这回的搜查要严格十倍。考生要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禁带木框、木盒、双层板凳、厚褥棉被、卷袋、装裹,毡毯无里,皮衣无面,考箱是格眼竹制,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水注要用瓷质,蜡台单盘空心通底,糕饼悖悖要切开露馅……反正一切可能夹带的地方,都给你搜一遍,可即便如此,当狄进坦荡地接受完搜查后,远处隐约传来尖叫声,然后就是一阵嘈杂和哭号,显然是有人被搜出了什么。许多士子往那边看去,眼神十分异样,有些是嘲弄,有些则带着几分怜悯。这不仅是此次考试被抓,接下来三届都不能参加科举,而且说实话,参加了也没用,是肯定不会录取的。可以说沾上科举作弊,个人的名声,这辈子的前程,基本就统统毁了。如此下场,居然还有人敢铤而走险,图的是什么,还不是过关么,即便不会去做的人,又隐隐有些理解。这场考试,太重要了!狄进则理都不理,不紧不慢往考场里面走。王尧臣和欧阳修的视线都下意识跟着他,然后发现或许是上天安排,他们仨居然在一个小考场。当然,王尧臣这真是有缘分了,解试省试都安排在一起,欧阳修则是第一次同考场,下意识紧了紧衣衫,不给对方看扁了。狄进根本不认识欧阳修长啥样,甚至连王尧臣这位历史上的本届状元都抛之脑后,晋入一种心无旁骛的状态中。眼里只有这场考试,再容不下其他。这种状态是与包拯学习的,同样也是他这段时间努力备考后,所能企及的最佳状态。王尧臣微微一震,他原本自忖绝对不会像解试那样,进退失措,发挥失常,可此时居然再度紧张起来,赶忙调整呼吸。欧阳修也觉得一股压力莫名地笼罩心头,深吸一口气,眼神里则露出锋芒,反倒涌起浓浓的斗志。狄进已经看向题目。进士科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论语》十帖,对《春秋》《礼记》墨义十条。范围扩大,难度飙升。以经义为例,解试的经义大部分是送分题,只有两三题比较困难,用以区分考生的水平,但到了省试,冷门的经义就频频出现,甚至占了大半。这些经义想要完美的答出,已经不是熟记硬背能够搞定,需要考生融会贯通。更别提还有五道策,还有最重要的诗赋,破题答题的难度都大涨。狄进在解试答出了无可挑剔的满分试卷,但到了省试里,就不可能实现了,必须要将精力分配,有所取舍。所以连片刻迟疑都没有,他就将诗赋放在第一,经义放在第二,策论排到最后。这似乎不太对,后面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很多大儒都认为,诗赋是无病呻吟,清谈空洞,策论才能看出一个学子真正的水平,展现才华该琢磨策论才是。但狄进很清楚,诗赋可以清谈,空洞无物,策论也是可以清谈,空洞无物的……参加科举的考生,大部分都是没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或者考了小半辈子的中年人,埋首案牍,让这些人写策论,要么就是模仿先人的成功之作,要么就是眼高手低的泛泛之谈。实际例子嘛,可以参考后世一道题目,如何解决退休人员再就业难,出题人也不想想,需要削尖脑袋往里面挤的人,真能切合实际地回答出这种问题来?已经挤进去的都答不出来……同样的道理,古代科举优先诗赋,确实有其历史局限性,但真要以为全靠策论,就能看出考生的才华,那同样是想当然。科举考试本来就是以评测考生的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