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宋神探志 > 第一百九十六章 考场大魔王的发挥,就是一个字——稳!

一系列礼节之后,赵祯坐在御榻上,众士子则在内侍的引导下纷纷落座,正式开始考试。

殿试的题目,最初为一赋、一诗,太宗年间改为一赋、一诗、一策论。

今科的题目,赋为《圣有谟训赋》,诗为《南风之薰诗》,策论为《执政如金石论》。

看起来花里胡哨的,其实大家一听就懂,都是标准的应试题。

赋的题目,出自宋真宗的一首诗词,“圣有谟训,诒谋燕翼。奉天酌祖,万世维则”,意思圣君有睿智的谋略,赋予万世的庇佑,这架势还不明白么,专门吹皇帝。

诗的题目,出自《南风歌》,相传为尧舜所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既赞美,又祈盼,核心思想是上古先贤为民着想,以民之忧为己之忧,这架势不用说,讲爱民的。

最后的策论,执政如金石,还算有些意思,可以根据切题的不同,引申出不同的答题思路,不单单是心如金石,意志坚定一种。

当然,往往是这种题目,会让自忖才高八斗的士子,开始放飞自我,非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让天子见识自己的才华,结果犯了忌讳,触了龙颜。

所以此时此刻,就连公孙策都沉下心来,反复告诫自己不能大意。

这个年代的殿试,并非全部录取,还是有落选可能的,但这种落选一般情况下是发挥太过失常,亦或是自己作的,踏踏实实答题,千万要注意忌讳,不自作聪明,即便殿试文采表现得比较平庸,也顶多是名次靠后。

到了这一步,公孙策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保住倒数第三的位置,发挥一定要稳定啊!

如他这般只求榜上有名的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希望进步的,盼着能写出一篇佳作,即便不高中头名,最好也能位列前十,让官家亲自阅卷,记住自己的名字。

还有的人则奋笔疾书,求一个快字,通过早交卷,来吸引注意力。

这并非突发奇想,要知北宋初年的殿试,录取状元的衡量标准,谁先交卷是一大关键。

赵匡胤认为,士子先能漂亮地答完卷子,就证明士子才思敏捷,因此“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

由此还发生过趣事,两個考生同时交卷,文的不成,上演武行,打赢后的成了状元,被戏称为“手搏状元”。

此人叫王嗣宗,还有一件壮举,就是皇城司在地方查探,被他抓了起来,械送京师,并直接给赵光义上疏,“陛下不委任天正贤俊,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不取”,脸打得啪啪响。

try{mad1();} catch(ex){}

王嗣宗六年前病逝,当年的手搏壮举已成绝响,但如果能又快又好地答完试卷,也有机会博得官家和众考官的瞩目。

所以一个时辰不到,已经有士子开始交卷,然后人越来越多。

考官将他们的卷子优先封弥,请示官家,如果官家愿意批阅,也会挑选几份,亲自批阅。

但此时赵祯的心思,都在坐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身上,只是轻轻摆手。

别说他了,就连众臣子都时不时侧目,希望看看这位的反应。

毕竟如此多的士子交卷,对于省元来说,或多或少也有些压力吧!

然而这一观察,倒是有些理解,官家为何刮目相待了。

众士子是跪坐在蒲团上的,尤其能展现出书写时的身姿,不少人起初还能保持肩背挺拔,但写着写着,平日里的习惯就出来了,有的视力不太好的,更是恨不得把头凑到桌案上,那弯腰驼背的观感十分不好。

有了这些对比,愈发凸显出为首的狄进,肩张背挺,身如苍松,始终如一,专注的眼神显得熠熠生辉,对于后面的交卷动静充耳不闻,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答卷上。

单是这番沉着镇定,就令不少官员暗暗点头,连吕夷简都不得不承认,这位的仪态无可挑剔。

狄进没有急赶着交卷,也没有特意拖到最后一名,就是正常答完,检查完毕,确定没有任何犯忌讳的词句后,就起身交卷。

赵祯眼睛一亮,本想立刻调阅试卷,不过想到来时,先生晏殊的刻意关照,倒也摆了摆手。

卷子依旧糊名,走正规流程,与今科三百多名士子竞争。

狄进交完卷后,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在午时之前,所有的考生都已交上试卷。

又到了考官阅卷的时候。

流程还是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此番阅卷出来的结果,尤其是前十名的卷子,要交给官家亲自审阅。

毕竟名义上,赵祯才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但他一个人不可能看得了三百四十多份卷子,只能取个巧。

而这个审阅,基本上会改变前十名最终的排名,尤其是状元的归属,往往也是依官家喜好定夺。

所以考官们的综合评价只是仅供参考,不是最终结论,却能基本衡量出士子在这场考试中发挥的水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