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宋神探志 > 第两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跷

大宋神探志 第两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跷

作者:兴霸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1:34:22 来源:23小说

“我……我就知道这么多!”

书吏的考虑并没有错,喻平交代的速度确实极快,但内容也很少。

他自述的经历很简单,十一岁时被掳到了无忧洞里面,本来是活不下去的,恰好那个时候“大爷”在选拔丐首,除了在年纪大的里面选择,年轻的也要,由于他家传的匠人手艺被选上,培养后送入禁军。

本以为这位身怀绝艺的少年,又有神秘势力的背后支持,怎么都能在军中混得风生水起,结果国朝武人的大环境,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大爷”痛定思痛,立刻用钱财开路,花费重金,将喻平破格提拔到皇城司里,抓捕敌国暗谍便是由这个部门负责的,自然希望安插眼线。

结果皇城司也不是所想的那般,抓捕谍细的任务没看到,倒是常常给权贵当差,禁军私用,喻平甚至还被派遣过修缮房屋的活,倒是得心应手,回归了老本行。

最后“大爷”眼见实在得不到核心情报,干脆让他入了都作院,这里倒是清闲了,光明正大的消失都没人理会。

兜兜转转一大圈,喻平不仅没给乞儿帮赚到利益,反倒赔了不少钱财,“大爷”最后也放弃,不再理会这条咸鱼,就让他在都作院待着。

反正只要能确定这边的都作院还是不作为,对于辽国那边就是好事,证明承平日久的宋,军队的战斗力正在严重下降。

狄进对于这份判断是认可的,但说实话,辽国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辽军堕落的速度,或许比起宋要慢些,但精锐部曲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内部的渤海遗民、阻卜部落、女真部落都不算顺服,对高丽还发兵,对甘州回鹘也用兵,再加上半游牧半农耕制度,稳定性本来就不如农耕文明,抗灾能力全靠燕云十四州的粮食回血……

正因为内部有种种缺陷,辽才不毁约,不然以契丹高层的贪婪,早就率兵南下了,还用指望每年那点岁币?

“如果这么说的,金刚会对于宋军的渗透应该不深,否则没必要从乞儿帮丐首这边入手……”

狄进想了想,收回不确定的猜测,开口问道:“你娶妻了吗?”

喻平摇头:“没有。”

狄进道:“也没有子嗣?”

喻平摇头:“没有。”

狄进问:“你近而立之年了,为什么不娶妻生子?”

喻平低声道:“我活得胆战心惊,不想妻儿如我这般,更不想她们因我而获罪……”

对比一下那位刑案孔目鲁方,家中可是一妻三妾,瞧着如果生不出更多的儿子,还要再纳妾,当然鲁方现在定罪,家人也很惨,包括被狄湘灵放回去的大儿子,全部定罪,或许有无辜,但谁让他们享用了鲁方从乞儿帮中赚取的钱财?这种牵连不可避免。

而喻平显然是考虑到自己被抓后的情形,干脆孑然一身。

狄进又看了看他的衣着:“你有没有从何万那里领钱?”

喻平这次的摇头更加坚决:“我不用乞儿帮的钱,那些钱都是卖孩子得来的……我不用!”

书吏和衙役听着听着,脸色倒是变得舒缓。

如果接下来查明的情况,确实如此人所言,他既没有为乞儿帮作恶,又没有享用过乞儿帮给予的脏钱,那罪行倒是可以降到最低,完全免责不现实,毕竟占了丐首的名头,但如果缴纳钱财,是可以赎罪的。

狄进却微微眯起眼睛:“你如此消极,身为辽人谍探的‘大爷’,就这么放过你?”

喻平嘟囔了一句:“‘大爷’斥责过我好几回,但我便是如此了,他也没有办法,要么就杀了我吧!”

如果开封府衙的仵作田缺来此,或许会很有共同话语,就是摆烂呗,当然现在田缺都不摆烂了,之前还通过家传的血坠法验尸。

而狄进不置可否,视线转向桌案,拿起他之前精心打磨的物件:“这是什么?”

“密盒!”喻平从桌案下面取出另外的部件,熟练地拼接起来,很快一个外表看似简陋,实则极为巧妙的机关盒展现在面前:“大户很喜欢这种密盒,可以用来收藏贵重首饰,无钥匙很难开启,若是强行拆开,里面的饰物也会坏,本钱也便宜,我做一個只要几百文,却能卖十贯……”

狄进看着其中精巧的结构,觉得已经是贱卖了:“你拿它换钱?”

喻平点头:“禁军已经欠了半年军饷,我每月要做两个密盒,才能在京师租得起房子,吃得起饭……”

try{mad1();} catch(ex){}

正如狄湘灵去永定陵,几乎看不到守陵的禁军一样,他们要养家糊口,靠着朝廷给的军饷,那家中老小都得饿死,所以大部分禁军都在外面打工。

喻平由于是匠人,正好在都作院内部,利用工作场地加工自己的物品,倒是省却了工具和料钱。

狄进想了想道:“‘大爷’或者乞儿帮的其他丐首,就没有要求伱做什么事吗?”

喻平稍稍迟疑了一下:“倒也有,‘三爷’让我为他做过许多面具!”

“拿出来!”

喻平从桌案后面搬出一口大箱子,当一沓面具被取出,书吏和衙役一眼就认出:“这不是傩舞用的面具么?”

傩祭是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活动相当隆重,影响也相当大,每年到祭祀的时候,宏大的队伍都会穿着各色衣服,佩戴神话人物的面具,沿着御街一路舞蹈。

这个祭礼在北宋尤其常见,因为可以祈祷人丁兴旺,保护孩子避邪免灾,不要夭折,看看皇室那可怜的人丁,就知道为何受重视了。

所以京师本地人十分熟悉,但具体到面具的纹路,他们又皱起眉头:“做工好生精致!”“这是傩公么?”“不像啊……”

喻平道:“是傩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