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宋神探志 > 第四百三十二章 朝堂上最年轻的经略相公,天章阁侍制

“仕林,一路珍重,痛击西贼,扬我国威!”

“承诸位吉言!”

京师外,长亭边,一群人正在向狄进送别。

不仅公孙策、王尧臣、范仲淹、韩琦等好友齐至,同属三司、馆阁的许多同僚,也一并前来。

正如吕夷简所言,河东局势不比陕西,既然前线有西夏异动,当断则断,万万不可拖延,因此朝廷的任命下达得极快。

狄进新的本官、贴职和差遣,下来了。

以本官正六品右司郎中,贴职天章阁待制,知麟州兼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

嗯,馆职转为贴职,因为之前狄进还是在馆职上班,修撰《唐书》,现在的贴职,则是完全以他官,兼领诸阁学士及三馆职名。

为此,朝堂上又有一个短暂的争执。

正常情况下,以狄进的年龄和资序,首次外放任知州,本官应该就是正七品的太常丞、右司谏等等,贴职可以变为直龙图阁,最后权发遣麟州兼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

是的,必须权发遣。

因为麟州知州,他是够格的,但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哪怕是副使,本官和贴职都不够。

陕西划分后的一路经略安抚使,都能被称为经略相公了,而河东路的重要性,又不是一分为四的陕西可比的了。

所以才要“权发遣”,这是宋朝复杂官制里的一种制度,当官员的资历不够深厚时,会在其职位前加上这样的字样,以示其资序低于正常情况。

具体来说,高职低就为“判”,平级的称为“知”,而差遣之前加个“权”字,就意味着资序低一等了,如果加上“权发遣”,意味着资序低两等,比如“以知县资序隔二等而作州者,谓之权发遣”。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扩大高级官员的选任范围,使得资历不够的低级官员,有机会被提拔到关键的岗位上,不拘一格用人才。

所以历史上在王安石秉政时,权发遣的官员是最多的,就是为了让年轻有为的后进之辈,在新法的实践中脱颖而出。

现在仁宗朝前期,“权发遣”的制度同样存在,却几乎没人用,有朝臣提出这个办法后,还有不少人看好戏,毕竟这可不光彩……

然后他们就见识到了,什么叫简在帝心。

低职高就?

那简单啊,把职位也给升上来,不就匹配了么?

于是乎,狄进的本官晋升为正六品,贴职干脆是待制。

有人或许对馆职贴职的那一大堆什么修撰、直阁、待制、直学士、学士,不好区分,但从待遇上也能看出关键的划分。

拥有职名的人,可以领取贴职钱,即薪资补贴;

待制及以上职名的人,可以领取公使钱;

到了学士,则可以领取元随傔人衣粮。

银鱼袋,本就是赐予待制级别的高官所用,而狄进早服银绯,何必还要直龙图阁,作为来日擢升待制的根基呢,直接待制得了!

这也与时代有关。

待制在北宋中期,具体点说,就是仁宗朝中期开始,作为仅在直学士和学士之下的官员,是货真价实的朝廷重臣。

这样的官员如果犯错了,请罪外放,官家甚至要下诏慰留,示意中枢对于要臣的重视,然后待制级官员,再度上书请辞,官家才会批准,予其体面。

到了神宗朝,待制乘用的马鞍上,可以缝上被称作“金线狨”的金丝猴皮,号为“狨座”,后来黄庭坚有一句诗,“君当自致青云上,快取金狨覆马鞍”,就是描述的这种风光。

所以如果再晚個十年,到了庆历年间,朝廷有关官职资序的晋升彻底稳定下来,狄进是怎么都不可能在这个时期任待制的。

而现在,首先待制的地位还没那么高,其次天章阁待制,恰好是天圣八年所置,以他官兼任,乃天子顾问,想要献纳自身见解时,可以随时提出奏对。

正如公孙策成为了第一任监察御史里行,狄进也由此成为第一任天章阁待制。

即便如此,以王曾为首的一众官员,坚决地持反对态度。

不过吕夷简也有话说。

正常情况下,能够出使辽国的,就至少是这个级别的高官,狄进此前使辽,不仅没有受到辽国君臣的轻视,反倒赢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若非太过年轻,官职早就不止如今的区区三司判官,史馆修撰了。

现在,他将入河东,很可能会再与辽国一方的官员打交道,如果还是原职,辽庭岂不是要嘲笑宋廷埋没功臣?

何况不单是取笑,若是由此产生误会,觉得宋廷不加以重视,外交上的沟通,也会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

吕夷简所言有理有据,有功不赏,当然有失公正,可将资序不到者提至高位,日后难免有人援此为例,乱了升迁次序。

双方所持的观念,其实都有各自的道理。

往往这个时候,御史言官就开始站队开喷,争了一段时间后,执政者才会出面,予以一个折中的决断。

但这回,官家赵祯直接支持吕夷简的举荐,太后刘娥稍加权衡后,也认可了这份升迁。

狄进的差遣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接下来还要任命一位老成持重的正使,可任谁都知道,真正面对辽国和西夏的威逼,作主的还是此人,如果本职太低,别说辽国轻视,河东官员也会不服,内外掣肘。

考虑到这点,刘娥才决定破格提拔,一步到位。

如此年轻的相公,再度打破了晏殊的记录,在朝堂上前所未有,往后恐怕也不会有了。

于是乎,吕夷简在中枢凭此次举荐,彻底确定了宰相的权威,狄进则以天章阁待制的身份去经略河东,抵挡西夏可能到来的侵边,与辽国的虎视眈眈。

本就朋友很多的他,前来相送的朋友自然更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