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宋神探志 > 第四百九十九章 四大宦官死了三个,现在轮到你喽!

垂拱殿。

刘娥端坐在桌案前,将头微微后仰,手中的劄子特意远离,方便看清上面的字。

而身边左右服侍的婆婆,时不时地为她按摩头和肩颈,舒缓疲劳。

即便如此,看了两刻钟后,刘娥依旧觉两眼酸胀,腰部的疼痛也越来越难忍。

但她的眉宇间并未露出丝毫痛苦之色,只是缓缓闭起眼睛,将劄子平摊,好似在沉思着什么。

内侍往来,没有人敢偷偷往上面瞄一眼,其实看了也没什么,那只是太医局禀告的李德明身体状况而已。

李德明、李成嵬这对父子,已经安置在京师宅院,指派了禁军和御医看护,病情初步稳定下来。

根据御医诊断,这位是积劳成疾,再加上近来大悲大怒,才会倒下,如今卧榻调养,说不定反能多活个两三年。

刘娥更是下令,让御医务必要吊住李德明的命,越往后拖越好。

这对于安定河西来说,很有必要。

李德明一日留在京中不死,河西的党项部族哪怕想要打着他的旗号叛乱,都不好办,相反他若是早早病死了,哪怕在被擒之前就已倒下,野心之辈也能造谣他是死于宋人之手,籍此煽动底层的党项人。

花费些药材,派些人照顾,就能消除一个地域隐患,何乐而不为?

“唔!”

疼痛稍微缓解后,刘娥睁开眼睛,将太医局的奏劄合起,放在国事的一摞,与另一沓高高垒起的刚好持平。

那些全都是请求廷议赐对,甚至有的言辞激烈,恨不得当面斥责于她。

刘娥对此毫无反应,不仅是表面上情绪没有波动,心中也不愤怒,有的只是嘲弄之意。

她这一辈子,大风大浪见识得多了,很清楚这些官员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现在与之针锋相对,甚至动用执政太后的权柄,将官员贬黜出去,反倒正中了这群人的下怀。

这些官员恰恰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官家记住他们,等到太后薨了,官家亲政,就是这些人青云直上的时候。

所以刘娥对于这群人的聒噪理都不理,甚至有意放纵。

让他们上蹿下跳,言辞越激烈,声势越浩大,越显得官家没有孝心,长大了就迫不及待地鼓动群臣,逼宫太后,丝毫不顾念十年的养护之恩!

到时候朝臣互相辩驳,朋党争论四起,渎乱纲常,看史书如此记载,看官家醒悟之后,更加恨谁!

不过在这群“秉公直言”的臣子中,有几位并未在其中,还是令刘娥颇为诧异的。

比如范仲淹。

刘娥一直不喜范仲淹。

去年冬至,官家率百官在会庆殿,为她祝寿,范仲淹却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直接上疏,言明天子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天子威严。

如果真如范仲淹所言,将国事与家事分开,那她这位太后就没有理由,在官家及冠后依旧占着权力不放了。

这样的谏言,才是真的要助官家一步步树立威严,顺理成章地接过执政权力,刘娥对此极为警惕。

但没想到,现在反倒是范仲淹不欲出头,置官家于不孝,自请去了河西。

“范希文是国朝干臣,可以大用!”

“王尧臣、韩琦、文彦博、赵概……皆是馆职储才,既愿为国效力,可以外放!”

刘娥默默点头。

她临朝称制的十年间,不仅消除了真宗天书封禅的乱局,还励精图治,修水利,设谏院,办州学,令内外肃然,天下政局为之清明,自然不单单是用张耆等心腹,而是大力提拔了一批可用之辈。

现在范仲淹等人既然不想走捷径,而是踏踏实实地去西北苦寒之地,为国朝稳定新收复的河西,那当然也不会阻拦。

御笔批复。

在应允这群外放官员的同时,刘娥又忍不住将一份奏章取出,露出复杂之色。

这是狄进的《安西新政》,其上记录了如今河西之地的风俗民情,包括以野利氏为首的党项大族目前的处境,与当地羌民对宋军的态度,最后提出了以汉人官员为主,番民豪酋为辅的羁縻策略。

刘娥原先的想法,是划分州县,将河西完全纳入国朝的统治,可仔细地看过这份有理有据的奏劄后,又陷入了迟疑。

关键的分歧,不是河西,而是对辽。

如果按照《安西新政》来治理河西,非得十年之功不可,甚至稳妥些的,要二十年之力。

对于年轻的官家赵祯、年轻的经略安抚使狄进来说,他们完全等得起,哪怕是二十年后,他们依旧是四十岁出头,正当壮年,到那时得河西之力,一举败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便是不世之功,完成了中原王朝的百年夙愿。

try{mad1();} catch(ex){}

但刘娥却等不起。

她自家人知自家事,别说二十年,十年恐怕都没有了。

所以她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对辽取得的巨大战果。

西夏都灭了,如果能在她执政时期,收回燕云,那即便无法真正称帝,也是凌驾于古往今来任何女性执政者之上的成就,当了女帝的武则天都比不了!

走到这一步的刘娥,怎可能不想要这等史书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赢得生前身后名?

所以夏竦的《平燕十策》,她才会半推半就地认可,夏竦在利用她分担群臣的责问,她同样是在利用夏竦,不断试探群臣的底线。

经过这段时间的较量后,刘娥已经确定,两府宰执的心态,其实也与她差不多。

既对辽国存有畏惧之心,担心北伐失败,会功亏一篑,又不免意动,希望趁着宋军兵锋正盛,辽国内乱,自顾不暇,毕其功于一役。

这些老臣的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