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神话法相,从二郎神开始 > 第三百一十四章 焚书坑儒,亦是古例

“为苍生计?”纪仁闻言忍不住笑了出来道,“苍生真可怜,天天要被你们计。”

“非是老朽谎言欺诈,而是事实如此。”郑长松道,“清勇伯天资绝世,老朽和丞相论道的时候,丞相曾多加夸赞,年纪轻轻,便要官拜国公,可谓名震天下,假以时日,超越冠军侯也非不可能,天赐大齐之麒麟,镇国之神将。但这封奏章却是荒唐透顶,视儒家礼法于无物,引发大齐学子怒火,从而动乱。如果清勇伯再不回头,那么大齐学子必定群起而上,到时清勇伯如何以一己之力,面对整个大齐学子?到时,清勇伯受损,我大齐痛失一栋梁,国力受损,百姓多艰,故而恳请清勇伯为苍生计,也为自己计,收回奏章。”

“这么说起来,高密公还是为了我好。”纪仁笑道。

“是不忍清勇伯走向歧路,也不忍苍生受苦?”郑长松正色道。

“那高密公不如助我,想来有高密公相助,做这件事情,会比较容易啊。如此一来,万事大吉。”纪仁道。

“清勇伯,莫要儿戏。我此番与你商谈,是不忍心你受苦,你一人之力如何敌得过整个大齐儒生?而不是让你一意孤行,倘若不知进退,到时候不仅祸及自身,怕是还会连累丞相清名,你于心何忍?”郑长松疾言厉色道,声音落下,夹杂着一股强大的意志,要让纪仁回头。

“当初,是王莽做权臣时,封了孔圣为褒成侯,并且允以世袭,这是孔家第一个世袭爵位的开始,衍圣公跟这个比起来,都是后面的事情。也因此你们是全力支持他篡位啊,让他成为第一个接受帝王禅位的外戚,然后你们儒家同心协力地襄助他建立新朝,然后新朝多少年来着?哦,十五年,嗯,是比秦朝好,秦朝只有十四年呢,多了一年。当然了,秦国那些历史不能算,不然的话太欺负人了不是。”

但对手不太好找,因为如今就算是地侯巅峰,也挡不住纪仁一招。

至于儒家的看法?

开玩笑,儒家学子什么时候对他老吕家的评价好了?

“首先,汉朝之儒,是百世之仇犹可报!而不是这些个空谈大义,若是在自己身上睚眦必报,可在旁人身上,便劝人大度,以德报怨的废物儒生,说来高密公这书读得也不太像康成公;其次,若说汉朝,汉朝初年,奉行黄老,汉高祖甚至在儒生帽子撒尿,是汉武帝时才独尊儒术,不过我倒想问一问高密公,是期盼陛下成为汉武帝那样的君王吗?”纪仁闻言笑道。

和旁人不同的是,郑长松听到纪仁的话,勃然大怒,面色铁青一片,原本散去的法相开始重新凝聚,强大的力量凝聚,滔天威压席卷,朝着纪仁压迫而去。

说到这里,纪仁面色严肃起来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也因此汉宣帝感叹,将来乱汉家天下者,太子也!事实证明,汉宣帝所言无误,西汉自汉元帝后开始走向下坡路,之后仅仅五十年的时间,汉家大权被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篡取。”

此人入魔了。

“胡言乱语。嬴政残暴,焚书坑儒,故而大秦二世而亡,汉朝独尊儒术,故而连绵四百年,清勇伯,你是要祸国殃民不成?”郑长松面色冷冽,看着纪仁眼神之中忍不住露出杀气。

“礼法?若无汉朝尊儒术,儒家何以尊,此番真是孙子管爷爷去了。”纪仁嗤笑道,“这时间的先例哪個不是人自己创出来的。真要说例子,秦始皇焚书坑儒,我认为大有裨益,明日并向陛下进言!”

“孔圣之后,便该有恩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果然天下儒生不读孟子。郑长松,我原本念你老迈,之前关颜继爵之时,也未曾多言,不欲与你争执,但如今你不知进退,那也别怪我不给你情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尔等自称儒学后辈,却不尊孟子,当真乃欺世盗名之贼也。”纪仁闻言,面色陡然冷冽下来道。

“纪仁你未读经书,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岂可言我儒家事?”郑长松面色也是沉下,周身灵力涌动,刹那之间,风云变色。

“因他是孔圣之后,历朝历代都有恩遇,只是宋时提升了而已。”郑长松解释道,他不想起争执,是希望纪仁低头的,毕竟纪仁若是低头,入他儒家,儒家的地位还能提升。

郑长松声色俱厉,目光之中似有电光闪烁,不可直视。

汉王、魏王同时准备出手。

毕竟,这两个人都不太喜欢儒家的一些理论。

郑长松勃然大怒,法相运转,磅礴灵力压下,整个市集,所有人的呼吸都好似停止了。

毕竟闹市动手,大齐朝廷怎么可能没有反应呢?

只不过负责维持治安的两边都不敢管。

“纪仁,你休要胡言乱语,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若非后世之君以我儒家之法匡扶,如何能有大汉四百年?”郑长松冷声驳斥道。

“纪贼住口!”

“温国公,也来掺一手吗?”郑长松瞳孔猛地一缩。

毕竟这两个都是真正的君主独裁而无所制的,都不被儒家喜欢,也根本不被朝臣制约。

不能再让纪仁说下去了。

他吞了三清丹了,然后一口气到了地侯七重,也学了诸葛玉泉所传剑法,一直也想找个对手。

try{mad1();} catch(ex){}

最后陆霓觉得天要塌了。

“是又如何?”温国公面带不屑道。

“所以大齐儒生强,我便要退?亚圣若有灵,知高密公此言,定羞愧难当,莫忘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向大道,纵刀斧加身,何曾惧,所谓的大齐儒生,便是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