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懒散初唐 > 第567章 突厥人?

懒散初唐 第567章 突厥人?

作者:北冥老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23:20 来源:9书院

秋高气爽,微风徐来,李休骑在马上看着路两边的红薯田,心中也颇为欣慰,今天他带着农部的一些官员离开长安,在关中各地转了转,主要就是考察一下各地红薯的生长情况,托上次大雨的福,各地的旱情总算结束了,这些存活下来的红薯也是长势喜人,总算没有辜负杨农他的心愿。

“驸马,再往前就是咸阳县境内了!”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杨兑提马上前对李休禀报道,这次他们农部的官员也是大出动,除了少数人在农部留守外,大部分农部的官员都被派了出来,而且还分成三队,李休亲自率领的这一队负责考察咸阳、泾阳和三原这三个县,而咸阳则是他们考察的第一站。

“咸阳县,当初秦国的都城旧址应该就在这个县境内吧?”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有些感慨的问道,当初秦始皇吞六国是何等的气魄,可惜二世而亡,当年的都城也消失不见,只留下咸阳这个名字,而且还降为县,恐怕这是当年秦始皇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驸马说的不错,咸阳旧址就在现在的咸阳县城东北,不过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农田,真正的旧城应该都被埋在地下了!”杨兑这时也开口说道,他虽然读书不行,但自幼跟着杨农在关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于关中的一些掌故也十分的了解。

“驸马若是对古迹感兴趣,倒是可以去看看咸阳北原,西汉十一个帝王中,倒是有九个都葬在那里,比如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他的墓就在那里!”就在杨兑的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年轻俊美的官员笑着提马上前道,正是今年的新科进士上官仪,他被李休安排到杨兑手下做事,因为能力突出,也已经成为杨兑的主要助手。

“咸阳北原,那倒是要见识一下,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先看一看咸阳县境内的红薯生长情况如何?”李休听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道,他还真不知道刘邦竟然葬在咸阳境内,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汉朝的长安城与咸阳本来就很近,而且咸阳能成为秦国的都城,风水肯定不错,因此被汉朝的皇帝选为墓地也很正常。

李休他们一行人说说笑的进来到咸阳县境内,其实咸阳县建立的时间并不长,而是在李渊建立了大唐后,这才从泾阳县和始平县各自划出一部分,建立了咸阳县,属于京畿道管辖,地位比一般的县城要高,毕竟关中是大唐的核心,无论是人口还是耕地面积,都不是其它地方可比。

咸阳县本来就在长安城边上,事实上如果是汉长安的话,咸阳离长安仅仅只有十几里,可惜汉长安因战乱被毁,后来杨广重建长安城,使得长安离咸阳远了一些,这也让李休他们花了一上午才来到这里。

咸阳县境内大半都是平原,而且泾河与渭河流经这里,使得这里的土地十分适合耕种,特别是县南更是大片大片的良田,红薯也主要种植在这片区域。

李休他们进到咸阳县境内不久,当地的县令就急匆匆的跑过来迎接,事先他们已经接到农部要来的消息了,毕竟李休他们肯定需要当地官员的配合,而且明年要推广红薯和玉米,也需要与这些官员打交道。

咸阳县的县令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姓黄,刚一见到李休立刻就向他们介绍道:“驸马请看,我们咸阳县境内的所有田地中,有种植红薯的约有三成左右,其它种植的麦子、谷子等作物,全都毁于之前的蝗灾与旱灾中,幸好红薯即耐蝗灾又耐旱灾,大部分红薯都熬了过来,下官听说红薯的产量又高,应该能够弥补今年的粮食损失!”

李休一边听着黄县令的介绍,一边打量着眼前这一片又一片的红薯田,这些红薯种植的并不集中,有些田地只种了一半,有些则间隔着几空白的田地,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当初的红薯都是分给各家各户,农夫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得种植。

不过红薯毕竟是新作物,很多人都怀疑红薯的产量,因此相比之下,人们还是更愿意种植麦子和谷子,但是在官府的强制下,他们也不敢不种,这也导致当初很多人都种得很随意,这一块那一块的到处都是,却没想到红薯最后竟然成为家中的救命粮。

“咦?那些人在做什么?”不过就在李休打量着眼前的这些红薯田时,忽然发现远处的田地里有一些人提着篮子,似乎是在采摘着什么,这让他也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个……”黄县令看到那些人也是一愣,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可能……可能是在采摘野菜吧,毕竟今年的粮食不足,很多人家都需要用野菜充饥!”

治下的百姓以野菜充饥,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因此黄县令说到这里时也有些脸红,不过李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别说咸阳这里了,长安附近的一些百姓也开始以野菜充饥,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毕竟在这种灾荒年间,能有东西填肚皮就已经不错了。

当下李休带着人走上前,这些采摘的百姓大多是一些妇女和老人,看到李休等人衣着光鲜的走过来,一个个也都有些畏惧,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睁着圆圆的大眼睛,一脸好奇的看着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懒散初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懒散初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随着李休的走近,也看清楚这些人采摘的东西,这让他也不由得眉头一皱,随后这才向不远处的一个老人问道:“这位老丈,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为何把这些红薯藤给割掉?”

李休发现这些人的篮子里除了野菜外,还有不少红薯藤,事实上这些人不少都拿着镰刀,主要就是来割红薯藤的,这让他也不禁有些恼火,毕竟之前蝗灾已经吃光了一次红薯藤,现在好不容易才又长了出来,再割掉肯定会影响红薯的产量。

“官人,我们也不想糟蹋这些红薯,毕竟全家老人都指着这东西救命呢,不过现在家里实在没粮食了,野菜也不顶饿,这红薯藤虽然不是粮食,但却比野菜好吃多了,而且也顶饿,所以现在我们全家老小全都靠这东西活命呢!”只见这个老者一脸苦相的回答道。

听到对方的回答,李休这才注意到对方脸色腊黄,双颊也深深的凹陷,他身后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脏兮兮的也看不出男女,但却都是头大身小,看起来和后世电视里的非洲儿童差不多。

“原来如此,不过老丈你们割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尽量割那些新长出的藤蔓,老藤就不要割了!”李休听到这里沉默了片刻,随后就开口说道,他不想告诉对方割掉藤蔓会影响红薯的产量,因为这都是屁话,毕竟人家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多谢官人,小老儿种了一辈子地,虽说以前没种过红薯,但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割红薯藤也都是选着割,每棵红薯上只割一小半,剩下的让它们继续长,我还等着今年冬天吃红薯呢!”这个老者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欣慰的表情,在这种饥荒年间还能有一口吃的,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十分的知足了。

“红薯可十分的美味,特别是把它放在火堆边烤熟了,味道又香又甜,另外放在锅里煮的味道也不错,不过老丈还是要留一些红薯,等到明年再种!”李休这时也不由得笑道。

“那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官府让我们种红薯,很多人家都不愿意种,等到蝗灾一来,各家才知道红薯的好处,明年我打算把家里租的田全都种上红薯,这东西的产量又高,以后再也不怕吃不饱饭了!”老丈说到红薯,当下也露出残缺的门牙笑道。

“哈哈,红薯的产量是高,但就是不好保存,冬天还好一些,可以放在地窖里,不过天气热了就不行了,到时老丈可以把红薯切成片,晒成红薯干,那样就可以像麦子一样保存几年了!”李休当下也笑道,顺便还向对方科普了一下红薯的保存方法。

估计是看到李休没什么架子,这个老丈也放开了胆子,当下与李休聊了起来,除了红薯之外,李休也向对方打听了一下当地人今年的生活情况,结果据对方所说,今年的蝗灾加旱灾,使得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好,以他们的村子为例,除了两个小地主外,大部分人家的存粮都已经吃光了,现在就指着地里的红薯救命了,甚至就算是小地主家,现在也都只能以稀粥度日。

听完这些,李休也不由得心头沉重,同时他也更加明白当初杨农那么拼命的原因,毕竟只有把红薯和玉米推广出去,才能真正的解决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

考察完咸阳县的红薯生长情况,李休他们又去了泾阳、三原两县,结果发现这两县的情况和咸阳县差不多,百姓虽然生活困苦,但也尽量的保证红薯的生长,实在是饿的狠了,这才挖一两颗红薯回去熬汤喝,反正饿不死人就行。

等到李休将三个县转完,已经花费了十天的时间,这天终于要回去了,李休骑在马上也是归心似箭,想着家里的妻子儿女,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听背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而当李休扭头观看时,却不由得眉头一皱道:“突厥人?”

喜欢懒散初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懒散初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