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穿越重生 > 草清 > 第754章 法变之醒

草清 第754章 法变之醒

作者:草上匪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5-01-12 14:36:08 来源:9书院

李香玉心志再坚强,遇上这么一个规则全由它说了算,对自己不利的规则还可以临时改的怪物,也再难按下挫败感,这就是国法!?这样的国法,谁能讨回公道!?

同窗们一边安慰李香玉,一边愤声道:“只有你们法司的证据才算证据,天底下哪有这么荒唐的事!?”

宋子杰再度叹气:“是啊,这荒唐事,已经荒唐了千百年了,可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的国法还是这样。”

李香玉却没放弃:“好,我们的证据不算,可刚才你们的证据也都无效!这怎么说?”

宋子杰转向堂上一排法官:“请庭上示裁。”

李香玉等人看向杭世骏,旁听众人也都紧紧盯住了他,外面上千站票众也都屏声静气,等待杭世骏的裁决。

杭世骏顿觉压力山大,几回合较量下来,双方其实打了个平手,他不可能生硬地裁判谁赢谁输。

“投豆!”

“投豆!”

旁听席响起这样的呼声,是在要求法司以民意决案,这在华夏历史里也是常见之举。英华推选院事也是用投豆的方式,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心念如电闪,杭世骏有了计较,惊堂木一拍,朗声道:“公检与讼师,且听好了。本官许你们三个选择,一是延期再审,可在此期间补充证据,重理案情。二是当庭投豆,以民意决案。三是……当庭调解。”

前两项没得说,第三项是一般人此时还不太理解的,那就是公检和讼师讨价还价,放弃几项罪名,只认其中一部分,这样就免得继续耗费精力。当然,愿不愿意调解,认多少罪,这就看双方在其他选择下的获胜把握有多大了。

李香玉下意识地想选择延期再审,可李煦却叫了一声香玉,再缓缓摇头,她忽然想到了爷爷和自己旗人的身份,明白了爷爷的意思。再强出头,让这案子沸腾下去,不知道要引得多少人去翻旗汉的旧债。

咬着银牙,李香玉不甘地道:“小女子……选第三项……”

宋子杰赶紧道:“下官也选调解……”

杭世骏等法官长出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如此结局,虽不完美,却不算大败亏输。

双方在后堂调解,过程就不为众人所知了,半个多时辰后,法官、公检和讼师团再度出庭,杭世骏宣布,李煦认下此案主谋,以及行贿等七项罪名,指使地痞游手胁迫织户以致伤死等五项罪名则不成立。法司判决,除了苏州一处小院外,抄没李煦所有宅邸和田产,用作伤死和受胁织户的赔付金。此外还判十年监禁,念李煦已七十五高龄,在苏州家宅执行。

“香玉啊,不必再争了,这只是国法算的帐,爷爷还等着其他人来算帐呢。”

见李香玉还在流泪不甘,李煦这么劝解着。

“爷爷还很庆幸,杭州织造孙家北归了,下场如何?家产全抄,男女全被发配到塞外为奴。有国法为他们讨公道吗?不就是皇帝一句话……”

李煦这话终于劝住了李香玉,她止了抽泣,摇头道:“这国法……还是不公!”

李香玉并不知道,就在同一刻,宋子杰向杭世骏等法官苦笑摇头:“鄙人这一套用出来,以后要再当讼师,怕是自作自受,这国法……还真是不公。”

庭审结束,人潮渐渐散去,曹沾耷拉着脑袋,径直朝车站行去。刚才因那一阵旗汉之分的喧嚣,也让曹沾心中发慌,生怕泄了自己底细,被周遭人围殴。此时再回想,又觉自己太过怯懦,跟小表妹相比,简直就是萤火与皓月之别。

自卑涌上来,原本去见见小表妹和舅爷的心思也消了,就想着坐马车回苏州,这一趟出行也花了不少银子,龙门的客栈贵得要死,现在他这落魄少爷可住不起。

“表哥!”

脆声呼唤里,李香玉拦住了他,脸上虽还有泪痕,却已恢复平静。这一场庭审,爷爷虽还是认下了不少罪名,可细算下来,跟官府也是平分秋色,再得爷爷安慰,李香玉也隐隐小有自得,整个人散发出一股超乎于年龄的自信。

“表妹……你、你真厉害……”

曹沾跟小表妹青梅竹马,了解甚深。可以前大家都绕着琴棋书画这些东西转,只是觉得小表妹才思敏捷,学识不弱于男子。现在她骤然在这国法一事上崭露头角,竟跟宋铁嘴那样的厉害角色当庭掰腕都不落下风,曹沾那自卑一圈圈转着,心绪连带身体都佝偻了起来。

“谢过表哥来龙门助阵……”

李香玉可想不了那么多,就觉得曹沾能来看她出庭,很是高兴。

“跟我们一起回苏州吧,法司免费送我们,不坐白不坐,不过可说好了,是‘囚车’哦。”

表哥面前,李香玉恢复了童真,惹得曹沾也是一笑,原本心气低迷,就想溜掉,也被这话激了起来,有什么不敢的?

远处李煦看着这对表兄妹,低低叹道:“香玉啊,爷爷还会牵累你的……”

龙门街道上,人色匆匆,包括出了法庭又转回去找假发的劳伦斯爵士,假发再没找到,虽然是十几英镑的损失,他也不觉怎么肉痛,这一趟收获太多,同时又有太多看法,摸出铅笔想写点什么,笔到纸上,却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而起。

另一行素麻短装的人走在街道上,人人神色凝重,旁人一看就知是墨社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草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草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汪士慎感慨道:“国法一事,重在法权啊。”

国法确实不公,漏洞重重,这也没办法,英华刑律诉讼之法虽经减削,但骨架还是沿袭旧朝条文。汪瞎子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只看表面,而是上溯到了国法背后的法权。

庭审来往,双方都借着国法过招。可法权在法司手里,规则都是法司说了算。即便李香玉背后有贤妃慧妃的强大力量,在掌握着规则的法司面前,也难占到上风,那一般的民人,更要被法司,被官府揉搓于指掌之间。这让汪士慎下意识地就想起之前在淮扬学院时,皇帝跟他的一番对话。

官府果然是天下之大恶,这是汪瞎子听过这堂庭审后的第一个结论。

民人不是不能跟官府抗衡,国法就是一桩能为民所用的利器,这是第二个结论。

但要为民所用,这国法就不能全让官府说了算,这就涉及到皇帝在《权制论》里谈到的法权,这本书虽然没外传,皇帝却亲自送了他一本,这是汪瞎子的第三个结论。

法权要怎么定,这是一桩异常繁难的大工程,法权既不能全让官府握住,也不能让单独一方全握住。就像在庭审上,旁听之人情绪上来,顿时就把国法丢在一边了,那样就成了无序之争,这是汪瞎子的第四个结论。

收获满满,前路茫茫,汪瞎子百感交集。

“是啊,法权就不能让官府握着!”

“该由贤者来定!”

“皇帝和贤者共定!”

“我看晚明时梨州先生的主张变一变就好,让学校来定!”

弟子们纷纷建言,还有人更朗声道:“不对,我们是墨,是出于民人之墨,这法权,就得在民人手里!”

汪瞎子摇头:“民人?谁是民人?我们墨社,只为贫苦民人说话。”

弟子们支吾了好一阵,道出了一堆虚无缥缈的方案,让汪瞎子连连叹气。

“我开始明白,皇帝设立东院西院的用意了,我们墨社……要代表民人,最贫苦的民人,去争这法权!”

汪瞎子沉声说着,前路终于清晰展开。

“国法……法权……东西两院,唔,如我所料,真是一个大舞台呢。”

朱一贵这么想着,也有一条大道在心中清晰地铺开。

金陵十二钗与法司和宋铁嘴的斗法就此落幕,余韵正如涟漪,透过报纸、说书先生,行人口耳,向各地急速播传。而最终的结果,也被一般民人理解为两位皇妃娘娘跟皇帝斗得旗鼓相当,不愿伤害夫妻感情,大家休兵讲和。

各个领域都还在咀嚼这一案的收获,龙门的按察使署大堂里,史贻直、杭世骏等法司官员,还有泱泱数百来自岭南的法司官员都齐聚一堂,以这一案为样本,检讨和审视法司的运作。

“刑民案也必须学商庭,全面引入讼师!”

“没错,这一案若不是以宋铁嘴这样的讼师对阵那帮小女子讼师,而是法司官员亲自上阵,情形还真是不堪设想。”

由这一案,法司有了很多收获,最大一桩就是把控和判两件事分离开。

“查账和验伤等事,可以试着交给神通局和英慈院这样的外人,由此可免法司枉法之责,也少民人争辩法控环节的公正。”

“杭大人的三项选择给得妙!调解也用得好,以后该在各地推开。”

庭上的一些细节,以及杭世骏的个人发挥,也成了宝贵经验。

“法司引入公讼,那就得让民人都能用私讼,到时岂不是人人操弄国法,光我们法司这些人,又怎么能抵挡得住?难靠国法给罪人定罪,那不是天下大乱?”

“讼棍横行,只钻钱眼,贫苦之人无钱请讼师,到时富者能借国法之利,贫者却无所依,我们法司可就要被斥为专护富贵人家的衙门。”

还有人对未来很是担心,刑民跟商庭毕竟不一样,商庭仅仅只是仲裁,而刑民案则是要以国法主持公道,全面引入讼师,由讼师而入的就是钱财事,这就是法律与资本的纠缠,还不知有多少害处在等着。

“要公道,法司就得尽可能公正。要公正,就得学商庭,控判分离。控判既分,讼师必然大兴。讼师既是操弄国法,那就得在一国的管制下,如何调剂富贵和贫苦人,我们可以在这管制下定法嘛。”

杭世骏虽未全胜此案,但感觉收获比打赢了好多,带着丝兴奋地回应道。他就觉得,一扇大门正由他开启,一国之法,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

史贻直点头道:“控判要分离,还不能只是在庭审之上分离。我觉得,专门办公讼的,还可以另设一司,跟判案衙门分割得越清楚越好。”

身为法司使,主持一国法务多年,史贻直看问题的高度自然不一样,而他并不知道,因他这一句话,英华司法体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法庭和检察官不仅有了专业分工,还迈向了分权之路。

法司在作总结的同时,龙门学院明法分院礼堂,也就是之前庭审现场,薛雪、宋既和来自各家学院明法分院的学子们也齐聚一堂,他们讨论的是更上层的问题。

“我华夏朝政和官府格局,尤重分权制衡。但因为根底未扎到各界民人身上,而只是对上,上端只有皇权一点,让这分权制衡就像……”

薛雪举起一枚橄榄果,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两端小,中间大,怎么也难立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草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草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正开天下之大格局,骨架虽立,血肉未生。这法权一桩,就是扩于天下,分权制衡的一个点。”

“此案我们也看得很清楚了,法权,包括细目条陈,若是被执法之人握住,那就是天下大害。它既大权在手,就不会求公道,而是求它的利,以害公道而求利,因此法权首先就要从执法的衙门剥离出来。诸位可以多想想,执法的衙门,要怎么定权定责,才能确保国法护得一国的公道。”

薛雪说的是法权和法司的关系,宋既谈的还要高一层:“陛下为何要推着大家变革律法,早前那个不列颠人在学院里的演讲,大家也都听过。”

“我英华之法,现今已是两条腿在走路。一条是商法,仲裁纷争,维护公道。桩桩条陈,层出不穷,而所循法理,跟刑民案格格不入。刑民案,也就是法司这部分,再不更张,就要被民人,被一国推着更张,那时还不知是怎么一番乱象。”

“更有紧迫之事就在眼前,我英华力推族田公田分户,接下来还要推族田公田定人,定产到人。这一步陛下立下二十年之期,现在已过了十年。岭南才完成分户,江南才开始分户,可之后会越来越快,不止是朝廷要推,民间自己也在推。”

宋既发挥得更远了:“读史者都清楚,分产引发的动荡最为猛烈,如何在这动荡中护住一国人心,就得护住公道,公道靠什么?国法。不列颠人曾著述有《乌托邦》一书,说的是不列颠人圈公田,致民人失地,千万人颠沛流离。”

“不列颠来的劳伦斯爵士说,那只是文人夸张言辞,圈地之害实际没有那么大。可我们西行之人也看过,害处也不如劳伦斯所说的那么小。但不列颠那一国并未因此事而举国动荡,关键在哪里?就在不列颠人的律法已成体系,法权立得稳健,可以在大面上守住公道。”

宋既感慨道:“陛下要推律法变革,就是要解决这桩眼前之难。我英华的族田公田分户定人,虽跟不列颠人的圈地有区别,但引发的动荡却是一致。华夏以农为本,我英华又有工商之本,要将这两桩根本融在一起,就如商庭融汇法司的刑民庭一样,是我英华真正能成融华夏各处故土的根基。”

学子们个个两眼发亮,认识到自己所投身的事业,意义如此重大,都觉全身热血翻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草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草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