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352章 太阳还会升起吗?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52章 太阳还会升起吗?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4:49:10 来源:9书院

大概只有智瑶会有那种感觉,其余上位者很清楚“双君制”的现状是怎么回事。

那个也是愿意无私教导知识的人太少,以至于是个“师”都应该得到尊重。

比较诡异的是,贵族尊重为师者,愿意拜师学艺,另一方面又打从内心里排斥将知识胡乱散播的人。

用一个心态来描述,他们希望只有自己掌握了某种知识,不愿意那种知识被传播得谁都会、

必须说一个事实,那个“儒”真的早就有了,很早以前是管礼仪的一个官职,官职的名称则不固定。

比如说,夏后氏用鸟的体系来命名官职,黄帝用云,太昊用龙,每一段时期真的都不一样。

其实那个真的没有什么好讲的。最为简单的是历朝历代的官职称呼都会出现变动,时间越远古就越难懂。

所以,“儒”以前是一种称呼,以后则是会变成一个学派,同时“儒”这个学派早在很久以前就有自己的内部体系,并不是说身为儒者所学都一样,学的知识不一样,思想观肯定也就存在区别。

孔子是不是儒家的创始者?答案:不是!

后世的儒是不是全归于孔子的门徒?答案:不是!

那么,时间越是往后,孔子的地位为什么会越变越高?答案:孔丘有个不要脸的子孙玩了一套砸墙造假,弄了一本叫《尚书》的书。

为什么说那个子孙造假?答案:孔丘的住所早几百年就被毁了,那个子孙真砸墙也不是孔子住所的那堵墙。

智瑶知道一个人不要脸会有么可怕,尤其是这个人有文化。

这么说吧,智瑶就很清楚自己是一个不要脸的人,纯粹把自己伪装成为一个要脸的人而已。

因为不要脸,智瑶没有马上将孔子病逝的消息告诉那帮门徒,原因是门徒还有好些工作没有做完。

直至孔子病逝的消息从其它渠道传进门徒的耳朵里,他们选出代表来找智瑶告假,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之久。

“如此说来,诸位需得离去。”智瑶没有假装听到孔子的死讯很惊讶的样子。

装什么呀?

再则,智瑶跟孔子的关系也就那样,顶多就是主家与食客。

讲道理,如果智瑶的成就比孔子高,应该是孔子因为曾经吃、喝、穿、住都依靠智瑶而感到荣幸。

不是埋汰!

知道多少人以作为信陵君门客而自豪吗?开创大汉帝国的刘邦就因为没来得及成为信陵君的门客而时时叹息,张耳因为做过信陵君的门客而被人高看一眼。一切就因为信陵君的名声够广,使人怀念,能被借光。

子路一脸悲伤,说道:“我师逝世。”

智瑶沉默了一小会,说道:“诸位可将后续事宜处理妥当?”

并非是要阻止着不让走!

有认为重要的人出事或病逝,一时半会根本无法帮上那人的忙,不是“咻”的一下就能抵达,想即时联络也没有那个条件,向别人交代一下自己负责的后续事宜,应该的吧?

前两次都是手头的事情没做完,甚至都没有告辞,好些人负责的事项还处在紧要阶段,最起码的交代都没有做给直接跑了。

事出有因跑掉的人没错的话,因为他们跑掉而给智氏造成的损失,怎么说?

所以,智瑶真不是其它地方有情绪,纯粹就是觉得这一帮人不地道。

宰予说道:“臣请留。”

智瑶先一愣,随后变成了愕然。

比较奇怪的是子路等人脸色没有变化,显然是早就知情,想干什么也早做了。

智瑶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说道:“不可如此。”

无论怎么样,师父病逝都应该到场的。

一旦宰予被事情耽搁了没有在丧礼现场,足够被徒子徒孙骂上世世代代。

话又说回来,宰予好像就是门徒中用来彰显孔子伟大的角色之一?

最终,宰予还是跟其余师兄弟一块踏上了返回鲁国的道路。

讲一句大实话,智瑶觉得宰予这人除了跳脱以及口不遮拦,其余都显得非常不错。

硬要给宰予有个形象的话,西汉时期的东方朔就跟宰予挺像的?

一帮门徒离去是注定的事情。

智瑶观察了一阵子,没有发现其余谁想去参加孔子的葬礼,一下子心情就变得挺复杂。

“按爵位来说,孔丘是大夫,以他们‘儒’的追求,守礼的话没有资格冰镇那么长时间……”智瑶真不是想埋汰,纯粹是觉得说一套做一套不好。

真要埋汰的话,其实孔子的葬礼属于超规格,好多事情上面跟他们遵从的规则都有逾越,鲁国的君臣较真足够宰杀掉一大批门徒的。

门徒之所以没有被宰杀,说白了就是源于他们的身份,不是因为门徒的身份,说白了不是贵族也是“士”的阶层,并且人数有点多了,还牵扯到许多国家。

因为孔子是大夫爵,还是落魄了大夫,鲁国自然没有可能发出讣告,更不会以国家形式邀请谁去参加丧礼,乃至于国家层面只会无动于衷。

列国君臣知道孔子的死讯,大概就是:哦,那个经常会带着几百上千人游荡的孔二死了啊?以后无法听到他们到了哪里跟人爆发械斗的事情了。

不开玩笑,孔子跟门徒游历的故事挺多,光是被围堵在哪的故事就有好几次。

最出名的就是被陈人和蔡人围困那一次,原因是孔子听说楚国邀请自己去当官,兴冲冲又兴高采烈要去楚国。而当时陈国和蔡国正在遭遇楚国欺凌,陈人和蔡人得知孔子一行人要做什么,气愤地将他们给围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春秋做贵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春秋做贵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为什么智瑶要关注除了门徒之外有没有人会想去参加孔子的葬礼?原因是智氏好多人的启蒙老师是门徒,不知道门徒会不会灌输一些思想给谁。

当初智瑶就跟门徒约好,启蒙之外不教导其余的知识。

现在看来,门徒显然是恪守信用,没有教导识字之外的举动,要不然以他们的洗脑……,呃?是追求尊师重道的能力,智氏这边的识字者起码要跑掉十分之四五?

看看,智氏世子的十分之四五跟门徒都能扯得上关系,剩下的那些扯起来也能跟门徒有点关系,侧面证明智瑶舔……,不,是聘请门徒发挥了什么作用。

而智氏目前识字的人起码两万以上,不光是诸夏大地,可能加上小破球的其它地方,识字的人加起来估计跟智氏也就差不多?

两万名识字的人不会是智氏的极限,智瑶一直在重视教育,必将会随着时间越往后推移,识字的人数量必然一再增加。

某种程度上来讲,里面的功劳有门徒的一份,就是跟孔子没什么关系。

那么讲的原因是,门徒本身就识字才去孔子那边听讲,并不是孔子从零开始教导门徒识字。而智氏这边就是跟门徒识字,没有学习他们的其它知识。

当前,智瑶也就安排教导识字,一开始的教材就一部《诗经》,后面加上了算数,更后面又采取分科,其中包括了水利以及工匠技术。

“等待齐国的事情彻底解决,非必要情况为前提不用司马穰苴和孙武领兵,或许能再加上兵科?”智瑶就是这么盘算的。

开设兵科合适吗?也许不是那么合适。

毕竟,怎么带兵可以教,怎么训练军队却是不能随意教。

这么说吧!带兵打仗这种事情靠天赋,练兵则是属于一旦传播开去,统治者屁股的随时都有被捅的可能性。

在那种原因之下,统治者发现一本教练兵就会禁一本,发现类似的人才只有乱世降临才会重用,和平时期的最佳做法就是冷藏起来。

智瑶肯定不是伟大到毫无顾忌,开设兵科只会培养基层军官和中层执行者,再往上其实也不是光教就会,看的就是每一个人的天赋。

“僚,往鲁一行。”智瑶在门徒走了一天后,有了这个吩咐。

夫僚稍微一愣就明白智瑶的意思,行礼无声退下。

再怎么说,智瑶不会给孔子安排官职,同时不会超规格地去参加葬礼,派个人到场总是需要的。

智瑶承认派夫僚前去还是有些超规格,原因在于夫僚是智瑶的近臣。

只要夫僚出现在孔子的葬礼,一同参加葬礼的人知道夫僚是谁,不可能没有相关的联想,比如孔子还是得到了晋国下军将的重视,才会有夫僚的在场。

智瑶需要承认,他本心上还是希望门徒回来继续给智氏效力的。

不谈其它,也不用门徒继续教导识字,讲实话在智氏开始使用简体字后,门徒想教也是业务不熟。

智瑶舍不得的是几百上千个识字的人,他们哪怕无法做什么大事,成为智氏这台大机器的一个螺丝也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孔子死了啊?老子也有意西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启程。以文化界的认知,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将要来临了。”

在这个历史版本,孔子活到七十四岁,算是高寿。

目前的老子已经九十四岁,看上去还显得身体倍棒。

讲实话,智瑶觉得自己有必要向老子学习养生,怕的是有些人不养生还好,一学养生给寿命弄得更短。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惜了,太阳还是每天照常升起。”

喜欢我在春秋做贵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春秋做贵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