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76章 俺的靠山比你们硬(4200)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76章 俺的靠山比你们硬(4200)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4:49:10 来源:9书院

“中军佐未得军令率军往‘濮阳’而去,着实……”智跞召集了头头脑脑,讲出了赵鞅的所作所为,没有发飙,脸色则是很阴沉。

魏侈就事论事地说道:“此举跋扈,亦非‘卿’所应为也!”

真的,不是老魏家跟老智家结盟才让魏侈有那种想法,纯粹是赵鞅这一次干得太过份了。

如果人人如赵鞅这般,不听命令再以下级的身份来指挥上级,一切都要乱套啦!

最过份的是什么?是赵鞅强制带走了智氏以及其他家族的军队,要去干一件一旦智跞不屈服就可能全军覆没的事情。

来自中等贵族的各个家主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表态,是跟魏侈那样评价赵鞅,还是帮赵鞅讲好话。

明明就是赵鞅不对,谁傻了才现在去帮赵鞅讲好话,要遭到智跞怒火倾泻的。

至于说跟着一块批判赵鞅?他们很清楚身份地位和家族实力方便的差距,只能是选择闭嘴又低头,什么态度都不展露出来。

当然了,中等贵族这么干肯定是得罪了智氏,只不过得罪的程度不那么狠罢了。

因为之前智跞派人去通知赵鞅率军前来会合的关系,他们这一支大军还是停留在“祭”地暂时没有动弹。

现在智跞需要做出抉择,依照赵鞅说的那样行动,还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是性子烈又缺乏理智的人,想都不用想了,一定是立刻追究赵鞅的抗命;性子烈但是有理智,不去立刻追究赵鞅抗命的罪责,但也绝对不会如赵鞅所说的那么办。

智跞的性格是隐忍型,要说理智肯定不缺。

他将事情给讲明白,不改阴沉的表情,说道:“下军将。”

魏侈转向智跞面对面,做了一个听候指示的姿态。

“下军将率三‘师’击宋,胜负如何皆是驻‘祭’。”智跞说道。

魏侈应了声:“诺!”

军帐内的众人心里诧异,有那样的命令,代表智跞还是听从了赵鞅的意见啊。

三百乘战车和两万左右步兵的晋军打三百乘战车和两万五千左右的宋军,按照以往的例子不可能战败吧?

那么就是魏侈跟宋军打完,接下来就是拦住要东向增援的郑军,使得联军缺了宋国和郑国前往会合。

一旦郑军和宋军无法前往救援“濮阳”的话,晋军就能对诸侯联军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晋军想要达成的目标不是击败诸侯联军那么简单,横扫卫国的城邑不出意外就能够进行了。

这个也是智跞心里很气却愿意执行赵鞅所提方案的原因,心中再怎么生气,不要跟实际利益过不去嘛。

大军做好一应准备,拔营的命令被下达。

智瑶等小辈没有参加会议,事后才知道都发生了一些什么。

好些小伙伴看赵伯鲁的目光就有点不对,有那样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是一个不讲规矩的人呢?

一些早熟的小伙伴,他们甚至都在思考赵鞅为“元戎”之后,会是嚣张跋扈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是下一个栾书或是下一个三郤结合体。

像栾书或三郤集合体都不算什么,别是下一个韩起就行。

话说,韩起怎么了?他在赵武面前伪装得太好了,使得赵武以为会是一个公事为重的人,哪能想到上位之后各种极尽的瞎胡搞。

有了韩起做榜样,范鞅有样学样乃至于干得更过份,没有魏舒后面补窟窿,晋国早就该玩儿蛋啦。

赵伯鲁又不是瞎子,也不是没有脑子,自然发现众人看待自己眼神上的怪异,多少有些羞耻感地想道:“我能怎么样?管不到父亲啊。”

这一次好多二代跟随出征,其中并不见赵毋恤的影子。一来是赵毋恤的身份不够,最大的可能性是伤势还没有痊愈。

他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单独一乘战车,跟随在大部队的中间位置,正在朝卫国的方向进发。

哪怕有魏侈带着三个“师”没有离开,正在行军的晋军看上去还是显得浩浩荡荡。

事实上也是那样,数千人看着就挺多,何况是五多万战兵和接近四万辅兵相加起来的近十万人,一条长龙从天际的这头一直延伸到前方视野无法看到的尽头。

现在的年月,武装力量不是国家的军队,甚至家族也管不到“士”或“徒”想要带上多少名辅兵,等于说携带多少辅兵是战兵自己决定。

以前晋军出征,参战人员还是能够很阔绰,一名战兵带上至少两个随扈,主要是保管粮食以及其它物资。原因嘛?纳赋除了要自行武装之外,还要自带粮食。

作为“主人”的一方,能决定的就是自家要出动多少辅兵,带上应急用的粮草以及军械等等。家族的规模越大,携带的军需物资就会越多,反之亦然。

好多小伙伴根本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保持着很高的兴奋点,大喊大叫的事情却是不敢做的。

有一些‘司马’乘车在大军之中来回巡视,一旦发现谁搞东搞西,轻的就是口头警告,重的除了拉出去砍脑袋又能是什么。

他们每天的行军里程大约是二十五里到四十五里,是快或是慢纯粹看路况。

路途上,智瑶注意到一个叫“燕”的诸侯国,听到的时候有些发愣,纳闷燕国不是在辽东那边么,怎么跑到中原腹地来了。

后来,智瑶才知道这个“燕”是南燕,一个异姓诸侯国,也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型诸侯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春秋做贵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春秋做贵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燕国好像跟中原诸侯失联数十年了啊?”智瑶知道老智家的封地有跟燕国接壤,只是双方没有过联系,真真也是一件怪事了。

他们行军到“曲濮”地界时,前方传回来消息,讲的是赵鞅所部已经跟齐军和卫军已经发生交战,战事爆发的地点在“漕”那边。

一天夜里扎营,智瑶得到智跞的召唤。

“我予你二‘旅’。赵氏子、魏氏子、韩氏子皆有一‘旅’,合为一‘师’。”智跞看上去笑眯眯,给予智瑶兵权,具体任务却是没有。

所以,这是要让小家伙们自己发挥发挥?

智瑶还知道一点,同时也是智跞创造机会让自己去收服几个小弟,能让多少人心悦诚服看能力!

二代都是从孩童时代就开始竞争,过程中未必会有多么血腥,可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挚友,也有可能产生几个一生之敌。

这个“一生之敌”在以往并不是什么死敌之类,顶多就算互相不服气的竞争对手。

然而,到了智瑶这一代人之后,很多事情正在逐渐变得不一样了。

原因当然是赵氏对范氏、中行氏下了死手,互相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互相打压,俨然已经到了非生即死的地步。

智瑶获得三个“旅”指挥权的同时,第一时间对部队的各层军官进行调整,调走一些根本不熟知的人,换上了带来的小伙伴。

同时,智瑶让子贡和子路好好地调查部队的构成,无法将四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纳赋者剔除,能做到的就是将他们调离原有建制,编成了一支由老弱组成的团队。

没办法的事情,纳赋就是那么一回事,基本是父辈死了儿子顶上,导致现在列国不缺少年兵;有许多老年人则是后辈没有成长起来,他们只能拖着老迈的身躯继续为家族履行纳赋的义务。

“公孙,四十岁者不过三百之数,十八岁以下者六百余。”子贡其实不理解智瑶为什么要那么做,执行命令也就是了。

所以,智瑶麾下三个“旅”四千五百士兵,里面就有九百左右老弱?

子路一开始也不是那么明白,后来发现剔除老幼简直是一种明智的安排,暂时还没有爆发交战,能体现出优势的地方在于行军方面。

简单的来说,人的一生都有身体素质的巅峰时刻,一般是在二十岁到三十五的时候,该阶段不止体力方面足够,力气和意志也是最强的阶段。

十八岁以下的士兵,他们不但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经验方面也是绝对的缺失。

四十岁以上的士兵,他们的经验是足够了,可是身体素质已经下降,一些人甚至因为经验累积过了头会变成兵油子。

子路觉得自己又获得了军事知识上的一个窍门,仅仅是明白士兵的构造对军队的重要性,不啻于是发现了一座宝藏!

所以了,子路对于提出保证士兵素质尽量一致的要求,心中认为智瑶就是一个善于军政的人物,想着什么时候智瑶有空,两人好好交流一下用兵的心得。

事实是什么?智瑶未必有多么会用兵,一些军事常识还是懂得的。简单说就是身体力行未必,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则是蛮高的。

智跞统率的大军分成了四个部分,一部分就是魏侈的三个“师”留在“祭”地,另一部分是智瑶为主的一个“师”,程朔带着两个“师”游荡在智瑶所部附近作为保驾护航的存在,他亲自率领主力前去救援赵鞅所部。

联军方面,宋军被魏侈所部拦住,双方在济水边上一个叫“平丘”的周边交战;郑军则是还在集结阶段,后面看是直接去卫国参战,还是魏侈击败宋军之后再次拦截住郑军。

再一次统兵作战的智瑶无比淡定,身边有子路,外围还有程朔,再慌算怎么回事。

另外,敌军大部分在“漕”围攻赵鞅所部,外围也就一些小股部队,智瑶没有兴趣去逮着这些小股部队,带上部队在干从“邦”级别据点开始扫荡的活。

事实上,换作赵鞅那边没有智申的话,智跞才不会火急火燎赶过去。

所以,不管赵鞅以下级指挥上级,还是带上部队去当诱饵,压根就是特么的有恃无恐啊!

致力于扫荡卫国据点的智瑶有在关注“漕”的战事,传过来的消息比较诡异,比如会师之后赵鞅跟智跞吵了一架,为什么吵则是传得众说纷纭。

晋军与敌军在“漕”只是打了一波,联军在诸侯的率领下退向“濮阳”,眼见着又是一场“濮阳”保卫战将要开打。

“当是敌军折损轻微?”魏驹觉得一定是那样。

也是。

赵鞅以身犯险将敌军引诱到“漕”周边,想的就是智跞到来后能尽可能多的消灭敌军,然后智跞却是大张旗鼓又是浩浩荡荡过去,敌军事先察觉到晋国的援军到来肯定会撤退的呀。

韩庚说道:“若是能绕道合围……”

是呀,是呀,一旦智跞冒险一些绕道截住敌军的后路,哪怕无法做到全歼敌军,怎么也能打出更多的战果。

问题是,智跞本身对赵鞅越权超级不爽,最为不爽的是拿智氏的世子智申和两个“师”犯险,肯定会选择以最轻微的代价进行解围。

在那一件事情上,作为“元戎”的智跞不够大气,瞎胡搞的赵鞅则是超级阴损。要说谁对谁错的话,从因果推理便可一目了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春秋做贵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春秋做贵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智瑶等人现在在哪?他们在“南燕”境内,不是来各种扫荡,纯粹是将得到的收获先行护送渡过大河回到晋国境内。

南燕这边有一个叫“棘津”的跨河大桥,到底是由谁去建的,智瑶并不清楚,知道能用也就行了。

他们扫荡的区域比较广,一度还误入曹国攻击错了目标,只是曹国君臣没有抗议,晋军取得的收获肯定也不会还回去;进入南燕之后就比较讲规矩,原因是惹毛了南燕会让征战卫国的晋军有后顾之忧。

“我等何时往‘濮阳’?”韩庚最想知道的是这个。

其余人一时间全部看向正在观察跨河大桥的智瑶。

已经看了有一会的智瑶发现一点,选择“棘津”建桥简直是太有道理了,原因在于这里的河床较浅,水流速度方面也比较平缓。

“往‘濮阳’何用?”智瑶一脸奇怪地反问道。

韩庚说道:“我处有三‘师’之兵。”

对,没错,他们这里一个“师”,再加上程朔作为“保姆”角色的两个“师”,加起来一共三个“师”。

这三个“师”里面有两个“师”又两个“旅”属于智氏,不投入“濮阳”战场肯定是智跞有什么用意,岂是韩庚这个小辈能胡乱猜度的?

在他们看来,一定是以为智氏不肯吃亏,有类似于这种想法简直太肤浅了。

位于“棘津”的三个“师”明显就是智跞交到智瑶手里让发挥的兵力,智瑶选择去根本不缺兵力的“濮阳”才是傻呢!

既然已经有人问了,智瑶需要讲一讲加下来他们要干什么。

“我军可过大河,绕路往‘马陵’而去,袭卫国东境,抑或进军齐国。”

那个“马陵”在卫国东北部。

智瑶本身比较倾向于入侵齐国。

毕竟,晋国在“濮阳”真的不缺参战部队了。

一众小伙伴听了脸色各异……

喜欢我在春秋做贵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春秋做贵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