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102章 刘江抵京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02章 刘江抵京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朱高煦的离京,让整个京城的气氛也变得轻松了起来。有这样一个作威作福,不按道理出牌的王爷在京城,他着实祸害了不少人。

更重要的是,朝廷为朱瞻基选妃,距离比较近的那些女子,已经被家人送到了京城。

他们的到来成了京城的一道风景,那些闲帮每天都守在各处城门,得到了情报后卖给京城的各处茶庄,也能获取一些报酬。

这个时代的新闻传播主要就是靠那些说书的,朱瞻基本来想过办报纸来引导舆论,但是这件事是把双刃剑,能伤人,更能伤己。

他现在还没有手握大权,更不能掺和朝政,就是办了报纸,不能控制,也是为他人做嫁衣,所以报纸暂时还没有办起来。

不过大明虽然没有新闻管制,却也没有人敢胡说八道,乱传假信息,因为这个时代,胡说八道,乱传信息,面临的可能就是家破人亡。

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但是人们的心里都有一条线,这条线不仅仅是大明律,也是风俗人情,没人敢轻易越过这条线。

京城因为朱瞻基选妃变的热闹的同时,京师码头上,也迎来了一队来自辽东的将士。

刘江是正月十五接到圣旨的,传旨的內监从运河抵达山东,又骑马抵达登州府,然后转坐海船抵达金山卫。

刘江只在家待了一天,让副将和管家帮忙安顿家眷,自己率领三十个亲卫就率先回京复旨。

从辽东总兵到海军副司令,从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到海军大都督,不管是从职位上,还是从官衔上,这次都属于是升职。

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仅仅是在五军都督府,就有数十人,而且这个官职只属于虚衔。

但是如今调到了海军司令部,虽然不明白这个司令部属于是什么职衔,但是仅凭他保留了大都督一衔,而且海军除了他,再无其他都督,就能知道这个职位的成色有多足。

更何况,从苦寒的辽东,调到繁华的京师,不仅仅只是官职的晋升,也代表他终于走进了中枢。

从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犯下大错,他被发配辽东,他就以为,自己这辈子已经完了。

这次随军北征,作为先锋官,他吸取了第一次出征的错误,谨慎行军,勇猛杀敌,可是等到战争结束,他依旧被派回了辽东。

但是,突然之间,就接到了晋升的圣旨,还是海军仅次于太孙殿下的唯一都督,这如何能不让他惊喜。

根据內监所言,是太孙殿下主动向皇上索要的他。他自认这一次北征,与太孙的接触并不多。

甚至因为后来担任先锋官,并没有跟太孙一同上阵杀敌过。太孙为什么就看中了他呢?

作为一个从太祖时期就随军征战的老将,刘江能从顶替父亲的参军名额的小兵,一步步走到国之上将的位置,当然也不是一个傻瓜。

只需要联想到海军的筹建,就能让他明白,自己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已经深入圣心了。

太孙能绕过朝中这么多将军挑中自己,恐怕就是看重了自己不仅资格够老,更精通水战。

所以在来京城的这半个月中,他就一直在回忆自己的从军经验,想要拿出一套让皇上和太孙满意的水师改建海军的军略。

这几天一直憋在船舱里,船一停稳,刘江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码头。一众侍卫也开始忙活着牵下马匹,收拾行李。

望着眼前巍峨的城墙,刘江的心里也感慨万千,从今以后,他不再是个过客,而会变成这个城市的主人。

一个年轻的太监带着两个小内侍迎了过来,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一帮身穿羽林卫服饰的护卫。

现在的整个羽林卫,都变成了太孙的私人护卫。原本在北征的时候,太孙的护卫还只有羽林左卫一卫,但是从新年过后,太孙受命组建海军,皇上把羽林右卫也分给了他。

汉王的三卫减为了一卫,赵王如今也只有一卫,只有太孙和太子备受皇上宠爱,一人分了两卫护卫。

“刘都督,终于等到你了,这一路可还安宁?”

刘江在北征期间也见过李亮,知道他是太孙面前的红人,不敢怠慢。他拱手笑道:“如今大明四海靖平,如何不安宁。倒是劳驾李少监在此久候,江过意不去。”

李亮笑道:“都督有所不知,殿下一直在计算着都督的行程,吩咐等你到了京城,就立即带去宫中。”

刘江心中一愣,立即说道:“江一路奔波,难免有失仪之处,还望少监容我先找个客栈,梳洗一番,再拜见殿下。”

李亮笑道:“殿下早为都督已经考虑周全,都督一直外敌为官,在京城并无住所,殿下已经吩咐锦衣卫帮都督寻摸了几处房子。至于今日下榻之地,也安排在了长安斜街的府军前卫,除了将军,一应侍从也均可入住。在那里顺路洗一把脸,换身衣裳,就能进宫了。”

见对方安排的如此妥当,刘江也就客随主便,只带了两个贴身的侍卫,随着李亮上了一艘挂着內监的撸船。

京师人多路狭,处处禁止驰马,所以有时候坐船,比骑马还要快一些。

刘健眼见已经快要中午,心里想着这个时候进宫,爬上免不了要跟太孙共进午餐。刚入京就能获得如此礼待,这个海军都督又无掣肘,怕不是要否极泰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舟沿着秦淮河一路逆水而上,行进的速度并不慢。李亮让小太监给刘江泡了一杯茶,这才又说道:“都督一会儿科先去兵部报备,今日见了殿下,明日想必就能得皇上接见。”

刘江拱手说道:“少监考虑周全,江感激不尽。”

作为回京述职的都督,非是为紧急军情,能在三天内排到觐见的班就很不错了。

因为得了太孙青睐,现在又能得皇上青睐,这对刘江来说,简直跟做梦一样。

李亮笑道:“此乃殿下安排,咱家可不敢居功。最近几日,殿下除了操劳农庄建设,就一直等着都督进京。殿下既望都督能在海军事务上协助殿下,想必都督心中也有了章程。”

虽然摸不透李亮在太孙面前的作用,但是他既然已经说出了这番话,刘江也就只能让贴身的侍卫拿出了了来京途中写下的组建海军方略。

李亮也不避开刘江,就直接打开了细致观看。小舟行了大约半个时辰,抵达了长安斜街附近的会同桥,然后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李亮也堪堪将此方略看完,然后又递给了刘江说道:“都督果然是资历丰富,许多构想发人深省。不过,咱家以为,今日你倒不必拿出这份方略,我这里也有一份方略,你先看看再说。”

刘江内心抱怨,刚才半个时辰都耽搁了,如果早一点拿出来,也不至于没有时间看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只能表达谢意,接过了李亮递过来的一叠竹纹纸。看了看封面,他就楞了住,因为这一份的方略,跟他写的名字竟然完全一样。封面上面都写着《海军筹备方略》。

一上岸,不顾路上行人,他就打开了这份方略看了起来,在见到太孙之前,他必须要把这份方略也大致看一遍,知道太孙的想法。

等一打开,他就被里面的内容给迷住了,这倒不是太孙的文采有多出色,而是相对于他拿出来的方略,太孙的这份方略要细致的多,许多他根本没有想到,根本没有在意的地方,竟然都事无巨细地写了下来。

一路走,一路看,来到府军前卫,他只是匆忙地洗了一把脸,换了一身正装,又让贴身侍卫帮他梳了头发,又拿出了调令,前往军部登记。

在去军部的路上,他依旧在仔细观看,越看也越是吃惊。跟这份方略相比,自己的那一份方略粗略的几乎如同生手所著。

他忍不住惊讶问道:“此份方略出自何人之手,此乃大才!”

李亮这才满意地笑道:“当然是出自殿下之手,除此之外,又有谁能在都督尚未履任之前,就写出这份方略?”

刘江看到方略中的一些新名词,其实已经猜到了一些。因为这个殿下喜欢创造一些新名词是出了名的。

在来京途中,他在邸报上就见到了太孙与工部诸臣的对话录,那里面太孙用的一些名词,都是前所未闻,但是相比原本用语,却更贴切。

仅仅只是凭借这一点,儒家已经没有人敢在说太孙不学无术,儒学不精了。因为在这些新名字的背后,就掩盖不住太孙思想里面的菁华,当今大儒也不敢说就能超过太孙。

虽然太孙提出来的要修改大明律,保护私人合法财产的建议还没有通过,他要求提高其他学科的重要性也颇受各位大臣指责。但是,他要在自己的农庄修建十家研究院,要在江边修建一边水力作坊,却没有人敢再明着反对。

如今的太孙对儒家还颇有善意,也注意维护儒家的地位,要是把太孙得罪狠了,以后太孙登基,秋后算账,那就得不偿失了。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