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110章 盟友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10章 盟友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仪仗返回了皇宫,朱瞻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虽然说朱瞻基现在已经开始掌管海军事务,但是从朱棣将他的职位单独排除出来,就能知道,朱棣虽然愿意让他接触军务,却不代表愿意他过多插手军务。

这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其实并不矛盾,关键还是掌握好一个度。

朱棣是想培养他,但是不代表他就能因此插手过多事务。

他就跟现在已经接触政务的朱高炽一样,关键是做好份内事,千万不要越线。

对朱棣这样一个权力**旺盛的帝王来说,越线就意味着抢权。

所以,进入了午门,在王彦他们迎接上来之时,他就让出了自己的位置,率领着自己的护卫,返回了兴庆宫。

却不防,刚进入文华门,就碰到昭懿贵妃和敬妃两人各率领着一帮内侍和宫女等在宫门处。

见到朱瞻基,两个人都迎了上来。这两个女人,一个女人是自己的“奶奶”一个是自己的“小妈”,却又是张辅的姐姐和女儿。

不等他们开口,朱瞻基就笑着说道:“娘娘,敬妃,英国公身体很好,朝中诸将,我看没有几个能比得上国公的。”

昭懿贵妃看了看四周,低声问道:“你跟他说了?”

“说了,国公应该是颇为心动,不过,他还要试探一下皇祖父的心意。此事绝不能由他提起,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还需要娘娘这边下点功夫。”

“我明白,前几日我已让户科都给事中梁章上奏了交趾耗费过甚奏章,只是这几日还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昭懿贵妃虽然现在是后宫第一人,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身份,她跟外面联络更要小心。

许多时候,她还不得不借用朱瞻基的渠道,才能跟外面联系。

毕竟现在的宫中,也就朱瞻基最为自由,而且连锦衣卫现在也算是他的人了。

征伐交趾耗费太大,这已经不是新闻了。从永乐五年开始,每一年都有人提。

不过朱棣是不在乎花销,只在乎服从的君主,所以这些奏章都被他留中。

但是这一次朱瞻基利用他对交趾战况的了解,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耗费与收益对比表,然后又提出了在交趾设立公候府,代天子巡守,将压力释放一半到公候身上的建议。

有了沐王府的例子在前,再加上张辅如今已经是封无可封,所以,这个建议很有可能被朱棣接受。

朝廷最少可以减轻一半的负担,把烦恼的事情都丢给驻防的公候来承担,这样就节约了大笔的耗费。

而那些公候们也不可能不接受,虽然一开始会让他们承担巨大的负担,甚至要欠朝廷几十年都还不清的军费。但是以后能当一个无冕之王,这在封建时代,绝对是人人都追求的。

只要能把这些封地经营好,所有的开销以后都能赚回来的。即使赚不回来,难道朝廷还逼着你拆房子卖地吗?难道为了一点耗费,就让戍边将领活不下去吗?

不可能的。

如今的沐王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云南铜矿被开发之前,沐王府穷的只差要当裤子了。不要说朝廷的军队耗费,就连他们自己的卫队耗费,都承担不起。

原本他们要承担朝廷大军的一半耗费,最后还不是被朱棣给免了。

现在有了铜矿,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一点,欠朝廷的耗费也逐渐都补了上来。

前几次征伐安南,朝廷还从云南当地招兵买马,用的也都是沐王府出的银子。

因为只有沐王府这一个例子,所以如今的大明并没有在这个方面的详细规定。

比如其他公候镇守一地,需要承担多少军费,缴纳多少税赋等等。

抛开沐王府这个个例,朱棣绝对不愿轻易开了这个口子。

唐代的教训如今还在被人提起,对于朱棣这样的集权之主义思想的君王,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

否则藩镇太强,对中央政府也是一种威胁。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他很清楚,欧洲如今已经从愚昧的中世纪神权统治中逐渐走了出来。今后的一百年,是欧洲全面走向复兴的时代。

在政治上,王权的份量逐渐加重。在科学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在军事上,他们利用蒙古人带过去的火药,从冷兵器开走向热兵器。

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的政治局势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大明因为他的到来,想要走出一条华夏振兴的道路,以前的封建制度必须要得到全面的改进。

在政治上,虽然以后要继续推行中央集权,但是在军事和经济上,想要建立规则,抢占地盘,就必须进行改进。

科技的滞后,让中央政府对边远地区的管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缓慢和被动,想要加强统治,必须进行科技改进。

只有更快的交通工具和调兵谴将的能力,才能巩固统治。

但是在科技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能做的就是抢占更多的地盘,并且进行初步统治的巩固。

他一直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始终认为分封制是扩大华夏民族整个世界话语权的最有效手段。

只要华夏民族将全世界都占领下来,哪怕这些地区最后都脱离了中央统治,但是这些地区也会形成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国家。

这样总比原本的历史中,让那些欧洲人占据了全世界,并且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然,他也不会轻易放出这头怪兽,即使最后要这样做,也要讲究策略和手段。

毕竟,他是未来的皇帝,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

但是安南是个例外,这个地方的皇权已经被大明摧毁,而且这个地方也是大明对南洋地区增加控制力的重要基地。

有了安南,大明的军事力量就能向南延伸数千里,所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而且,朱瞻基还想让大明拥有印度洋的出海口,这里跟云南一北一东,可以直接对勃固王朝形成围剿。

而勃固就是后世的缅甸,那里的位置,对于大明来说也不能忽视。

所以,想要巩固在安南的统治,大明又不想耗费太大的精力,将在安南大名远扬的张辅分封到这里,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这属于帮大臣挖自己皇权的根基,所以这件事朱瞻基绝对不能自己出面,张辅也不能自己出面,那么昭懿贵妃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身为张家女,又是如今的后宫第一人,只需要朱瞻基轻轻带出一个引子,就能撬动她全力推动这件事。

而卖这样一个好,也能让昭懿贵妃彻底站在他这一边,形成最稳固的盟友。

敬妃算是朱瞻基的小妈,也是张辅的女儿,这件事她当然更是义不容辞。

因为她的地位,完全是跟张辅息息相关的。如今朱高炽有好几个妻妾,除了太子妃张氏,就属她这个张氏最为尊贵。

若是张辅能成为实质上的异姓王,那她在宫中的日子也就更好过。

而她的作用,就是蛊惑朱高炽来摇旗助威。朱瞻基能清楚地看到这件事是挖皇权的根基,但是朱高炽就不一定能看的清楚。

他对张辅推崇之至,可谓是他的老粉丝。只要这件事推动起来,可以减轻朝廷的耗费,又能把安南整个纳入朝廷的统治,朱高炽一定不会落于人后。

虽然这件事有些不地道,朱瞻基这完全是坑爹。

但是这件事对朱高炽的伤害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他本身就已经被朱棣给放弃了啊!

看着两女有些紧张的表情,朱瞻基笑着宽慰说道:“这件事不用担心,让梁章在文臣里把这件事给宣传起来,我再让锦衣卫敲敲边鼓,最后时刻我再亲自上阵,大事可期。”

昭懿贵妃和敬妃都轻轻矮了一下身子,说道:“此事还要多多仪仗殿下,若是能成,我们定以殿下马首是瞻。”

跟她们分开,朱瞻基回到兴庆宫。在兴庆宫里,依旧可以听到奉天殿那里传来的鼓乐之声。

“让金阔来见我……”

李亮迟疑了一下说道:“殿下,金太监奉你的旨意,在农庄兴修作坊呢!要不要派人去叫他回来?”

朱瞻基看了看四周,越发觉得人才的匮乏。“你去一趟司礼监,让王彦给我派一百个懂商业的内侍过来。人手暂时算我借用,俸禄由我单独发放。”

司礼监是宫内目前最大的內监,不仅管着內监,内库,还管着全国各地的海关和内库的生意,调一百个懂商业的内侍,并不是很大的压力。

现在他的所有事情都只能通过内侍来管理,但是宫中内侍自有定例,他就是多要一些人,也不能超出太多。

但是现在光是研究院的建设,工业区的建设,还要盯着海军的筹备,他手头上这三百多个内侍各个都有指派。

现在兴庆宫就只剩一些不当用的小太监和宫女,只能向外借人了。

暂时只能这样应付,等他大婚了,伺候的内侍又会增加许多,到时候人手会充裕一点。

至于武将,他倒是能调用一批但是让他们打仗可以,让他们管商业,那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想要真正扩大势力,还是要向文官系统下手,可惜的是,暂时他还不能伸手……

(昭懿贵妃是死后封号,现在这样写,只是为了标明这个人。至于敬妃实际上是朱高炽登基的时候才娶的,十个月之后他就死了。考据党不必太当真。)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