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134章 拜祭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34章 拜祭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见朱瞻基进屋,纪纲和庄敬两人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抱拳行礼。“臣纪纲,庄敬,见过殿下。”

“不用多礼,可是前往东瀛的准备已做好?坐……”

屋内没有其他人,纪纲也就不卖关子,待朱瞻基坐在了椅子上,他也坐下说道:“此次随內监商船前往,臣倒是不必费心。臣今日来,只为了锦衣卫如今策反的数十东瀛学子与外交使员。如今东瀛内情已清,这些人除留十余人于我带路,其余人等该如何处置?”

如今的大明是天朝上国,久慕天朝文化的日奸多不胜数。许多东瀛学子到了大明以后,穿大明衣,说大明话,并以身为东瀛人为耻。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住在应天府的东瀛人已经超过五千,他们大多是东瀛的贵族,有些甚至是阖家定居应天府,以各种理由不再返回东瀛。

所以想要从这些人里面找一些日奸,带路党出来,简直是轻松之极。

许多东瀛贵族甚至是哭着喊着要大明去“解放”东瀛,比大明人还热情。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这些人不能杀,待东瀛大事已成,还要南门立木,千金市骨。让所有的东瀛人都知道,只要投靠了我大明,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想了想,朱瞻基又透露了一点信息给纪纲。“东瀛除了矿产丰富,土地贫瘠,人们生活苦楚。但是,东瀛的人口却是我大明如今紧缺的。以后我大明开发海外荒岛,还需要大量的人手,每一个东瀛人对大明来说,都是有用的。”

纪纲有些明白了过来,说道:“臣明白了,待殿下大事已成,就可以东瀛人为我大明驱使,征略海外。那么,这些东瀛学子与使臣,就大有用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此番潜入东瀛,且不可心急,重要的是促成东瀛倭寇团伙对我大明的扰掠。除此之外,就是要联络虾夷地土人,对我大明臣服。”

纪纲躬身施礼道:“臣定不负重托。”

虾夷地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如今这个大岛与东瀛一点关系也没有,上面的人口也很少,只有一些阿伊努族人在岛上生活。

阿伊努族与东方人种相差较大,但是人口稀少,所以不难同化。

朱瞻基对东瀛没有兴趣,因为东瀛除了关东平原,几乎都是山地。那里土地贫瘠,人口又多,即使把那里打下来,也是一个负担。

但是熟知历史的他很清楚,对这个国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正式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向往大陆之心。

只要成长起来,那里就是一匹恶狼。

虽然不想打下来,嫌那边的人口是负担,但是朱瞻基同时又想利用这些人来帮大明做事,所以,进行有条件的遏制和利用,才是真正有利大明的。

占据了北海道,只给东瀛留下本州三岛,然后从北有北海道,从南有大明最忠实的小弟琉球,西边再有大明,三面将他们包围起来,他们就翻不了天。

穷困的生活会让他们的年轻人一代一代为大明效力,赚取他们的人口红利,却不用接受他们的负担。

当然,大明也可以放开一条通道,对立了大功的东瀛人进行归化,这样就能让他们起不了一点抗争之心。

北海道在朱瞻基的计划里是非常重要的,那里除了人少地广,还有大明目前最紧缺的硫磺。

如今大明在烧制水泥修路,包括北明山铜矿的开发,还有日益扩大的神机营,都需要大量的火药。

硫磺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大明最重要的军事物资之一。

朱瞻基正准备再跟纪纲说一些东瀛的事情,却见小太监魏明在李亮的带领下进了会客室。

魏明是在兴庆宫值守的小太监,这个时候出来找朱瞻基,显然是因为出了事。不过他脸色正常,所以朱瞻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些太监从小生活在皇宫里,察言观色绝对是什么人都比不上的。他们往往一个表情,走路的神态,都能直接透露出许多信息来。

见到朱瞻基,魏明躬身禀报道:“太孙殿下,金尚书去了,陛下念其家无人主持,故命太子殿下主持葬礼,殿下幼年曾受金尚书教导,也应登门吊唁一番。”

“好,孤知道了,素色衣裳带来了吗?”

“奴婢带来了,还有太庙的典仪。”

金忠此人也算个奇人。此人出身宁波望族,但是幼年家道中落,历经艰辛。他自小对对易经算卜钻研颇深,三十三岁才得到当了军户的二哥的消息,带着妻子离开家投靠这位二哥。

但是他这个二哥很快就去世,他被朱棣补了他大哥的军户,后又转为燕王府长史文书。

后来与举荐人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后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官至王府长史。

后来他又辅佐朱高炽,在朱瞻基十岁的时候,专门教导了朱瞻基两年。

他对儒家不以为然,崇尚道家,偏又跟佛家的姚广孝关系很好。

而且此人可谓是明初难得的清官,他当兵部尚书时五十多岁了,无儿无女,家里就一个男侍仆,侍女、小妾均无,平时老夫人自己操持家务,居住、生活都很简朴,有余钱就用来赈灾济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直到去年,朱棣怜他无子,用下圣旨的方式强迫他纳妾。

金忠只好遵旨,找了个贤淑很会持家的赵氏做偏房。直到前几个月,赵氏为他生了个儿子金达。朱瞻基当时还上门恭贺过,不曾想今日听到了他的死讯。

此时天热,朱瞻基在两个小太监帮忙下换上了一套素面青色长袍,除了头顶金冠能代表他的身份,与一般学子没有多大区别。

他跟纪纲交代说道:“今日你先回去,带你出发千日,我再专门为你践行。另……你挑选几位可靠的东瀛学子,我也顺便见上一面,让他们更用心为你办事。”

纪纲本来就有此意,只是不敢跟朱瞻基提。朱瞻基是太孙,而那些东瀛学子,使臣虽然是贵族,但是身为外族就低人一等,跟朱瞻基这个太孙的身份相差太远。

见朱瞻基主动提起,他连忙拜谢,只要朱瞻基露一面,那些东瀛人怕不是要掏心掏肺为他出力。

“臣与金尚书也多有来往,今日该去为他上一炷香。”

他们一起出了海军总部,骑马前往位于鼓楼不远的金宅。这里靠近国子监,也是应天府热闹之地,众侍卫不敢马虎,将警戒线远远拉开。

金宅并不大,看起来有些寒酸,一点也不像二品大员的住宅。

因为金家并无主事之人,朱棣已经诏命有司负责治丧。虽然朱高炽挂了一个名,但是他一国太子,当然不会亲自来负责一切,何况,他那身体也受不了这些。

看到金家如此寒酸,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片悲戚。只有出生才几个月的金达,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父亲,在道士们的念经声中,睡的香喷喷的。

金忠的老妻也已经六十多了,不过身体看起来还好。朱瞻基宽慰了她一番说道:“不知尚书大人去前可曾安排好家事?”

金妻泣道:“不敢劳殿下关心,外子突发恶疾,并无留下只言片语。不过自有达儿,家中略有积蓄,倒也能撑到达儿成年。”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看了一眼赵氏。赵氏年岁不大,见识不多,此时抱着金达只顾哭泣。

朱瞻基看她像个本分人,便说道:“金尚书一生为公,乃百官楷模。他就此离世,金家却不能因此衰落。有孤一日,便可照顾金家一日,待丧事治完,我在城外农庄与你家留一小院,让你们安心抚养金达成年。待他长大,不论想要读书,还是习武,孤都照管好他。”

这个承诺可不轻,虽然金达现在还小,但是只要他不夭折,以后定当飞黄腾达。

一屋子人都跪了下来像朱瞻基叩谢,朱瞻基又跟赵氏说道:“你且安心抚养金达,待他断奶,不论你要给金尚书守制,还是愿再配一夫,只要你照拂好金达,孤也不会置你不管。”

赵氏也是连连叩谢,口不能言。

这个时代,像赵氏这样的小媳妇,想要再嫁不容易,想要守寡也不容易。

一般的农户,女人死了丈夫,是必须再嫁的,不允许守寡。他是尚书小妾,不是正妻,没人撑腰的话,什么可能都会出现。

金夫人或者还好,要是金夫人死了,她不想再嫁,也有可能被逼着再嫁,或者她想再嫁,也有人不允许她再嫁。

给她们吃了定心丸,一些前来拜祭的致仕官员也都夸赞朱瞻基这样做仁义,记念旧情。

又吩咐了礼部的官员用心做事,照顾好金氏一家。朱瞻基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屋外进来了几位身穿官服官员。

今天不是休沐日,现在也没有到下堂时间,所以朱瞻基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领先一人相貌有些熟悉,但是朱瞻基却没有太深的印象。反倒是此人见到朱瞻基,楞了一下,率先向朱瞻基行礼道:“吏部员外郎陈诚拜见太孙殿下。”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