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14章 逃兵(求推荐票)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4章 逃兵(求推荐票)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朱瞻基出了后左门,守在外面一清子,玄真,还有一瘸一拐的余先就迎了过来。

看到余先,朱瞻基有些愧意,吩咐道:“回去休息几日,待伤好了,我会好好赏你。”

他躬身笑道:“替殿下挡灾是奴才本分,不敢居功。奴才的伤看起来重,实则轻伤。”

朱瞻基率先前走,似笑非笑地丢下一句。“我要去城外农庄,你能骑马?让李亮他们跟上吧。”

余先不敢再逞强了,伤的再轻,也是屁股,骑马是不用想了。

一清子和玄真都忍不住莞尔,跟在朱瞻基身后。

每次太孙对付他们的时候,总是让人难受至极却又说不出冤屈。但是看到他对付其他人,这种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太孙殿下虽然才十六岁,但是笼络人心,弄权的手腕,却高的惊人。

这个时候,朱瞻基回头说道:“回头让你房里的小丫头离开,孤的名声,不是你能拿来败坏的。”

余先吓了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磕头说道:“遵命……”

余先这个人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喜欢狗仗人势一点,从永乐八年金阔调到了宁波当镇守太监,余先也官升两级,变成了少监,成为了朱瞻基身边的大太监。

这个家伙虽然那东西不管用了,却喜欢搞一些虚凤假凰的勾当。

找对食嘛,宫里面多的是,朱瞻基也懒得管。但是他喜欢玩角色扮演那一套,还喜欢强迫小宫女,这就有些太龌蹉了。

自己这辈子都还是个小处男,他倒比自己玩的还花。

从东华门出了宫城,跑在前面的李亮已经安排好了出行的人马,等在了东华门和东安门之间的便道上。

几个太监伺候朱瞻基戴上口罩,护膝,手套。这才纷纷上马。

李亮安排好了仪仗,众人就骑马出了东安门,前往朱瞻基十二岁时被赏赐的农庄。

太孙仪仗是朱棣划给朱瞻基的一队羽林左卫,六十人,分成三组在朱瞻基身边随班。加上内侍十二人,一个长随,两个贴身保镖,最低也有三十五人跟在朱瞻基身边保护。

从六岁起玄真和一清子到了朱瞻基的身边,他们两个现在一身功夫也都传给了朱瞻基。虽然火候力道上,朱瞻基还比不过正当壮年的他们,但是也差的不远。

两个道士也不知道朱瞻基从哪里学了一套柔体术,全身软起来柔弱无骨,硬起来力能劈石。

而且还会玩杂技,一开始他练习的时候,两个道长也没在意。但是现在他爬墙如平地,这就有些吓人了。

皇宫的城墙,一般人哪爬的上去,但是他不用手就能直接跑上去。就是那些宫殿,他也随随便便就爬了上去,这可是真正的飞檐走壁啊!

他们两个道士练了几十年,也没有这份能力。

所以,虽然硬碰硬朱瞻基还比不过他们,但是真要打起来,两个道长也不敢确定自己还能不能赢。

十五岁的时候,朱瞻基几乎就是打遍宫中无敌手了,朱棣见识到了朱瞻基的本事,这才放心让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要不是他才十六岁,还在长身体,他也不会这么瘦。

两个人也一心想看看,等朱瞻基身体长成了,到底有多大能耐。

现在他们把所有的功夫都传给了朱瞻基,朱瞻基虽然依旧那他们当老师对待,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朱瞻基的保镖。

十年相处下来,玄真和一清子也没有离开的想法。

朱棣给武当重修了道观,武当弟子还有不少在军中授艺,玄真属于是最核心的人员,哪能舍得离开朱瞻基身边。

至于一清子,这个家伙早在五年前就从朱瞻基这里要了一个看中的宫女,在应天府成了家,现在儿女都有了。

明初的气温不算太低,但是现在没有工业,没有暖气效应,却是真正的冷。

以朱瞻基估计,现在的气温差不多在零下五度左右。

应天府的皇宫其实位于城市的东南角,出了皇城,外面几乎就没有住户了。

前世周游到过一次南京,他们现在走的位置就是中山陵南边山下。后世这里是繁华的市区,但是现在这里除了孝陵卫,还有羽林左卫的少数农庄,大部分都是皇庄。

朱瞻基的皇庄就在孝陵卫驻地和皇宫之间,正对着朱元璋的明孝陵的一个村子。

因为距离皇宫近,在朱瞻基提出想要一个农庄的时候,朱棣把这里赏赐给了他。

朱瞻基没有种粮食的想法,他要一个农庄,也只是为了有个能给他训练士兵的场所。

这个时期,明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养马,现在全国有马一百七十万匹,光是合格战马就有五十万匹。

但是明军基本上打仗都是依靠财大气粗,硬碰硬横扫。

不管是张辅在安南打,还是朱棣三年前第一次北征,基本上是靠自己绝对的实力来打。

面对安南这样的农耕地区好打,两次就把对方搞定了。

但是草原的鞑靼、瓦剌放牧民族,他们打不赢就跑。

以至于每次明军劳师动众,虽然打赢了,却不能让对方伤筋动骨。

三年前,鞑靼部被打服了,三年后的今天,瓦剌又不安分了。

朱瞻基对这些历史不算了解,他只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成祖五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才是第二次,那就说明,后面还会有三次。

不管跟谁打,朱瞻基都想一劳永逸,不愿意跟那些草原人一直拖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一次北伐筹备期间,他就在农庄里收纳了一批比他稍大一点的孤儿们,第一批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两百人。

朱瞻基按照现代军事练军,首先培训他们的纪律性,用了半年的时间打磨的像点样子后,又教了他们一招制敌术,军中三刺,八段锦。

因为人数太少,这批人他是按照特种兵来训练的。他不需要他们成为将领,只需要能在北征的时候起到作用。

十几分钟后,众人就来到了朱瞻基的农庄,却发觉一大群人,正在村口闹作一团。

朱瞻基快马加鞭,众人也都不顾寒风,加快了速度跟了上来。

村口的一帮青壮也很早就看到了朱瞻基一行人的行踪,原本沸腾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望向一个三十左右的军汉。

“张营副,如何是好?”

军汉看向了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十七八岁少年,叹道:“元方,原本我还想给你隐瞒一二,现在,就看你的命了……”

待得朱瞻基一行来到近前,众人纷纷单膝跪拜。“请太孙安……”

那个被绑的青年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了下来。

朱瞻基骑在马上,摘下了口罩,眼睛在人群里扫视了一圈问道:“发生何事?”

军汉跪在地上禀道:“回禀殿下,下午训练甲连乙排甲班军士元方以腹疼为由请假,臣本欲带医生为他诊治,才发现他欲潜逃,故率人缉拿。”

朱瞻基骑在马上,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元方,他不敢抬头,只能看到脑后的发髻。

“诸位平身,元方,抬起头来。”

除了元方,其他人也都纷纷起身,让出了元方和朱瞻基之间的空间。

一清子和玄真跳下马来,站在了朱瞻基的马前。

元方抬起头了,还有些稚嫩的脸上满是惊恐和愧疚,跟朱瞻基的视线对了一下,又连忙低下头。

朱瞻基问道:“为何潜逃?”

元方不敢抬头,回道:“小民获知甲字连这次要去跟蒙元人打仗,可小民家中三代单传,……请殿下恕罪。”

这就是想当逃兵了啊!

朱瞻基目光在其他人脸上都看了一圈,他们虽然比自己大一两岁,但是最大也不超过二十岁。

虽然这个时代,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成年,并且经过三年的训练,但是大部分人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

平日训练再多,他们这些人也没有见过血,对于战争也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像元方这样的人,他们之中肯定还有,只是没有像元方一样付诸行动。

“将他带回校场。”朱瞻基夹了一下马腹,轻拉缰绳,率先进了村子。

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还是看朱瞻基的态度。

以前年纪小,虽然组建幼军,但是朱棣也只是当他闹着玩。第一批招了两百孤儿,后面陆续又招了三百多,加上朱棣派来的十几个教官,总共也不过六百人。

除了甲字连是三年前开始训练,能上战场了,乙字连和丙子连的士兵年龄都跟朱瞻基差不多大,还不当大用。

朱瞻基明白,自己需要改变的是制度,是大势,是风气,而不只是一支精锐的队伍。所以除了一些技能,他并没有把后世的一些东西全部拿出来。

但是,他对这支幼军同样也充满了期待。最起码,自己教了他们这么多东西,就是想让他们具备改变战局的能力。

现在大军还没有出动,就有了逃兵,看来这支幼军的能力虽然比其他军队有所提升,但是骨子里仍然还跟大明朝的军队没有区别。

这也是自己忌讳年龄的原因,改变太少的原因。

但是,距离出发还有两个月,距离上战场还有半年,还有机会来统一思想。

(新的一周,弱弱求一下推荐票,免费的评价票……)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