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255章 渤泥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255章 渤泥国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殿下,妾身从来都没有这么开心过,跟你在一起,真好……”

还有些娇憨的马欣靠在朱瞻基的身上,丝毫不顾自己有些稚嫩的身体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个岛上现在除了朱瞻基再也没有别的男人,那些宗室嫌岛上不好玩,被督马含带到三宝颜去热情款待。就连内侍们,都被朱瞻基给赶走了。

这里除了沈黛儿,其他女人都被朱瞻基调教好了,连温泉都一起泡了,还做过各种羞人之事,所以在这个没有其他人的海岛上,仅穿亵衣,根本不算什么。

马欣自小父母宠爱,家境甚好,从来没有吃过苦。到了宫里,她的年纪最小,不争不抢,朱瞻基对她另眼相待,也没有人敢欺负她。

所以虽然身处后宫,但是难得保持了纯真的心态。

朱瞻基也只穿了一件小衣,露出了粗壮的大腿和健硕的身体,躺在了一张躺椅上。他笑着望向了刘承徽她们,问道:“你们呢?开心吗?”

刘承徽笑着说道:“自古以来,女子出嫁就不得随意出入家门,一辈子就只能活在后院里。妾身等人还有幸能跟着殿下远赴万里游玩,以前实在是不敢想。”

朱瞻基笑道:“我也知道礼教约束甚大,特别是对你们女子。以后有时间,就多带你们到处走走,看看,不至于拘在宫里。”

这个时代的女人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她们只能活在男人为他们划的框框里面,根本不敢逾越一步。

他坐起身来,笑道:“休息够了吗?谁愿意去陪我一起戏水?”

几女都有些不好意思,只有马欣攀着朱瞻基的手臂说道:“殿下,妾身还没有学会游水呢?”

朱瞻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笑道:“好,我再去教你游水……”

朱瞻基大踏步地抱着马欣踩着粉红色的沙滩来到浅水处,然后一把将她丢了下来。

马欣一下子掉在半米深的海水里,身上的亵衣被打湿,在身上印出了一个美丽的弧线。

她嬉笑着用手泼着水,跟朱瞻基打起了水仗,开怀地大笑着。

沈黛儿有些扯了扯身上的亵衣,才有些惊讶地轻声问道:“刘承徽,殿下平日一直如此亲和吗?”

刘承徽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殿下血脉高贵,却平等待人,我们都要珍惜这份福分。”

剩下的几女都比她的身份要低,听到她的说教,一个个都连忙正身应下。

虽然这个海岛风景秀美,但是朱瞻基不可能在这里一直玩下去。时间对他来说是奢侈的,而这样的放松机会,对几个女孩子来说,更是奢侈的。

在岛上只是过了一个夜,第二日,就又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返回霍洛岛。

他们这次一来一回,加上玩了两天,就是五天时间过去了,舰队也该启程前往渤泥国了。

当他们离开的时候,虽然整个舰队的行踪都被所有人看在眼里,但是五百把刀,五百支铁矛的头,跟其他的货物一起转运下去,并没有惊动任何人。

三月十四,船队即将从霍洛城出发之际,渤泥国第二批的迎接人员抵达了霍洛城。

让朱瞻基有些意外的是,来迎接他的竟然是个女人带队,竟然是如今的苏丹王妃黄元丽。

当舰队浩浩荡荡地向着渤泥国航行的时候,朱瞻基叫来了张谦和周航,开始认真询问关于如今渤泥国的详细情况,这一问,才知道自己一开始想的岔了。

如今的渤泥国与后世的文莱国并不是一回事,后世的文莱国只有一小块地方,但是现在还包括了文莱北部,属于大马的大片区域,包括后世东马的首府亚庇。

而亚庇,就是渤泥国的华人王爷的据点,如今的渤泥国,跟苏禄国一样,都不止一个王爷,并且两个王爷不分大小。

而这一切,还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在以前,虽然早就有了渤泥这个名字,但是他们只是单纯属于一个部落,或者说是一个地域名称。

渤泥国的势力一直不大,所在的婆罗洲北部地区,在以前一直属于满者伯夷国控制。

在抵抗元朝的过程中,满者伯夷实力受损,当时的渤泥王马合谟沙才又有心复国。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渤泥国的华人王爷黄森屏,也就是死在应天府的那位渤泥国麻那惹加那。

黄森屏初名元寿,字昌年,号熙春。祖籍福建泉州鲤城区熙春铺市曹巷竹西,父亲叫黄良辅。

洪武八年时,黄森屏初任鹤庆守备。由于腾冲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黄森屏重兵驻守,并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因黄森屏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升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

因为当初与监军太监的矛盾,黄森屏后来与朝廷有了隔阂,率领家族以及乡党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避乱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

他们沿着婆罗洲的北岸想要寻找一处没有大型势力的无人区,最后在婆罗洲东北角的山打根地区上岸。

当时在山打根西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满者伯夷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并不是一个安定的地区。

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力量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的称号,约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一字并肩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为了笼络黄森屏,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给她公主的称号,两个政权因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同盟。

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此后的三十年间,两股力量亲密无间,发展迅速。华人由东部的山打根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后世的大城市哥打基纳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

永乐元年,马合谟沙去世,儿子哈桑继位,由黄森屏和马合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监国摄政,所以文莱史一般不把哈桑当成第二世苏丹。

永乐五年,哈桑因病去世,有两年大空位期。在这两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压倒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史上的第二世苏丹,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永乐六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以渤泥麻那惹加那的名义亲率150多名亲威、部下回到中国朝见进贡。

朱棣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

但年事已高的黄森屏已无精力经受沿路的舟车劳顿,也无法承受回到家乡之后的巨大喜悦,这年的十月在抵达应天府后,十二月因旅途颠簸劳累过度瘁然而逝,享年六十七岁。

去世之前他向朱棣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山打根附近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

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卢山,意为中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

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

永乐七年,渤泥新王遐旺,也就是黄元孙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

张谦等人到基那巴卢山下刻石立碑,还专门到满者伯夷传达了永乐皇帝的诏命:不得再向渤泥国要求进贡。

张谦、周行一行镇守渤泥一年之后归国。回到渤泥的遐旺黄克孙仍继承了黄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响,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当地华人仍称他为“总兵”。

张谦和周航他们曾经在渤泥国驻扎一年,对渤泥国的局势非常了解,在他们的解说下,朱瞻基对渤泥国的固有印象才得到了改变。

因为受到后世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他心里的渤泥国一直是个弹丸小国,并且跟华人关系虽然密切,却不属于华人。

但是这个时候的渤泥国是包括是后世东马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东马的的地域,一直是华人的地盘。

而渤泥国的一个王爷是华人,另一个王爷的王妃是华人。

黄元丽嫁给了艾哈迈德,她们只有一个女儿黄桂姑。

黄桂姑性格豪爽,看中了一个从麦加来的阿拉伯人,这个阿拉伯人的名字叫沙里夫阿里。

而这个沙里夫阿里也的确是个能力出众之人,如今已经成为渤泥国的后起之秀,也是第三任苏丹的不二继承人。

“这位遐旺,黄元孙的能力如何?”朱瞻基对黄元孙并没有太深的印象,黄元孙到应天府的时候,他那个时候还不到十二岁,天天在深宫里,并没有见过此人。

张谦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年来,内臣也常打听渤泥的消息,黄元孙虽然比不上其父,但也是守成之人,如今的渤泥国在他的带领下日趋兴旺。”

“那他麾下如今有多少人口,多少将士?”

“两王麾下人口不足十万,将士不足五千,还都是民壮……脱产将士不足五百。”

朱瞻基摇了摇头,这样的力量还是太小了,指望不上。

不过渤泥国本来就是在夹缝中生存,东部,北部是苏禄国,西部,南部有满者伯夷,麻喇迦,还有大明如今的旧港宣慰司,他们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

旁人不知道,朱瞻基可是很清楚,在黄元丽的地盘上,有一处世界级的大油田。这里出产的轻质油,甚至可以直接加到油箱里面。

虽然现在距离内燃机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既然要制定长远的计划,这些必须要考虑进去。

婆罗洲这个地方的土地比较贫瘠,一年有半年都有暴雨,土地里面的有机物都被冲刷走了。

而且岛上的环境恶劣,不是高山密林就是沼泽地,人们只能在岛的四周生存。岛中央有无数的毒虫,毒蛇,还有十米长的大蟒蛇。

但是这里又是一处宝地,北部有石油,南部有煤矿,西部又有无数的金矿,岛上的森林里面有无数贵重木材。

虽然现在开发比较困难,但是在未来,这里还是值得期待的。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跟张谦说道:“渤泥国小势微,四周强国环绕。这里孤暂时不做安排,不过,此行到了渤泥,你们二人帮孤看看,这个这个沙里夫阿里是否值得扶持,他与黄元孙之间,有否可利用的地方。”

两人抱拳应是。朱瞻基又说道:“今晚我要款待黄元丽一行,你们二人也一同作陪。先下去稍事休息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二人退下,朱瞻基又叫来了孙林。

孙林的咨情司建立不久,对大明国内的布网才刚刚结束,对大明境外,现在也就只有东瀛和朝鲜才展开。

他们如今手里的他国情报,也都是从通政司和锦衣卫,以及內监搜集过来的。

所以在抵达渤泥国之前,也需要安排好驻守渤泥国的间谍人选。这边的情报网,不可能一下子铺开,只能先安排一两个人,然后由他们来发展下线。

而间谍的最佳人选,当然是负责贸易的太监最合适。因为负责贸易的太监,手里面有资金,不需要时刻发愁经费,而贸易代表,在他国发展间谍网络,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怀疑。

金阔与孙林商议了一番,安排了一个叫廉惜恩的长随太监。此人原本就曾担任过采买一职,让他负责在渤泥国负责木料,珍珠采买,同时组建咨情司的情报网络,也算是人尽其才。

火红的夕阳在西边的海平面上撒下了耀眼的光芒,海风轻拂起了黄元丽灰白色的头发,在夕阳下也闪耀出一片金黄。

一阵重重的脚步声传来,不用回头,黄元丽就知道是特曼贡亲王走了过来。在这艘船上,只有他能够肆无忌惮地大步行进。

他挥了挥手,几个护卫和侍女就行了礼后,退开了几步。

“王后,已经都问清楚了,太孙殿下在苏禄并未与任何人谈过关于南洋局势方面的话题,他就像是一个商人,只关注贸易,然后喜欢观赏美丽的风景,对几位妃子也很关爱。”

黄元丽回过头来,身子矮了一矮,向特曼贡行了一个礼,才说道:“贵为皇太孙,却不顾风急浪险,远赴重洋,这位太孙殿下此行当不为欣赏美景。大明有无数远见卓识之人,怎会因为这样一个缘故,就舍得让太孙殿下赴险?据说陛下最为重视这位太孙,怎舍得他离开大明,离开自己的照拂?而且,虽然只是短短地见了一面,也能看出,这位太孙殿下并非常人!”

特曼贡笑道:“他当然并非常人,老朽从没有见过如此高大俊伟之人,面对他,老朽就为之胆颤。”

黄元丽轻声说道:“真是因为身材高大吗?”

特曼贡迟疑了一下,深思了起来。黄元丽叹了口气说道:“气势,太孙殿下身材高大,但是更难得的是拥有逼人的气势!老妪这辈子都没有见过像他一样如此傲骨嶙峋之人,不愧是天朝上国的太孙殿下啊!”

虽然出身大明,但是黄元丽幼年之时就随父兄来到了渤泥国。在渤泥国,一个王爷是她的兄长,一个王爷是她的丈夫,她也早就把自己当做了渤泥国的主人。

渤泥国势弱,这些年南征北战,她自己也曾提刀上阵,并不是一般的柔弱女子。

现在,她虽然依旧认大明是故国,但是坐在这个位置,当然也更偏向渤泥国。

特曼贡又说:“在吕宋,这位太孙殿下将吕宋岛划为吕宋府,许柴佬成为了第一任吕宋知府。如此看来,这次大明是否要把南洋各国都纳入国体?”

黄元丽苦笑了一下,叹道:“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今后我等再不需担忧满者伯夷,苏禄侗王的威逼,安心享福了。”

在南洋,只有满者伯夷这样的大国,才真正算得上是一方霸主,一国之君。其他各岛,都不过是以部落形式聚居,所谓的君王,也不过就是一个部落首领。

虽然名义上好听,但是日子过的跟大明的一个地主老爷还不如。

如果被纳入大明国体,就像旧港的施进卿,原本在南洋一个不起眼的小势力,现在却成为了一方霸主,连满者伯夷国都要看他的脸色。

当初兄长远渡重洋,想要让大明接纳渤泥国。但是大明陛下只是安抚了一番,派了军队和两个太监来照拂了一番,却不肯接纳渤泥。

这几年,满者伯夷和苏禄侗王都不敢再侵扰渤泥国,其实还是托了大明陛下的福分。

说来说去,还是渤泥国太小,太穷。不像麻喇迦一样位于海路要害,也不像旧港一样四周都是无垠的农田。

除了一些木材和珍珠,渤泥国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出产。

两个人相谈了好一会儿,都猜不出大明的太孙殿下为什么会冒险前来南洋,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看看南洋的风景吗?

她们向着右前方的那艘巨舰望了过去,那艘巨舰遮天蔽日,而他们身下的千石海船,还是当初大明陛下赠送于渤泥国的。

想想自己家以前不过是福建的一户小地主,虽然现在贵为一国王后,但是跟大明帝国的太孙相比,这相差依旧太大,想巴结都巴结不上。

这个时候,巨舰上的士兵挥动着两个旗帜,而留在她们船上的一个传令兵也挥动着旗帜回应了一番,然后向着她们走了过来。

传令兵行了一个军礼,说道:“王后,西王,殿下已经备好了御膳,两位可以带着亲眷登舰了。”

特曼贡不敢怠慢,抱拳回了一礼,说道:“上使稍候,鄙人马上安排。”

黄元丽这个时候问道:“上使的旗语似乎与寻常旗语不同,传递的信息也更多啊?”

传令兵笑了笑,回礼说道:“如今我大明水师已经改为海军,这旗语与以往也有些差异。细微之处,就不是我等小兵可以置喙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见问不出什么,黄元丽也就不再询问,跟特曼贡说道:“那就让他们都准备一下吧,太孙殿下请客,让所有人等都要自矜一点,不要丢人现眼了。”

舰队依旧在借着微弱的风势航行,黄元丽他们的舰船靠近了朱瞻基的旗舰,但是中间依旧留了十几米的距离,不敢靠的太近,发生撞击。

跟旗舰相撞,他们这艘船就绝无幸理。

一艘传令船被系上了绞索,慢慢地放了过来,黄元丽他们上了传令船,旗舰上的士兵绞动了绞索,就把小船拉到了旗舰的下面,然后他们沿着木制的楼梯,登上了旗舰的上层甲板。

上层甲板上,首先入目的是一堵石头墙,这种石头他们都没有见过,墙上还有几名内侍值守。进入了墙上的门洞,才到了分布着众多桅杆的甲板。

让他们震惊的是,在石头墙的后面,有几十门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大炮。

这与他们以往见过的那种粗苯的小炮都不同,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种大炮的威力有多大,看到那长长的炮管,他们怀疑能打出五里地都不止。

除了黄元丽和特曼贡,随同做客还有渤泥国前往大明出使的正使。也是黄元丽的侄儿,渤泥华人王爷黄元孙的弟弟黄元亮。

另外几个也都是黄元丽特意带过来的渤泥国的下一代优秀人物,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希望能跟这位太孙殿下能套套近乎,要是得了太孙的赏识,家族就会重点扶持。

不过,现在看起来,任重道远啊!

因为这位太孙殿下的身边,有太多人想要挤进去了。

从甲板处向后穿过桅杆和密集的绳索,是三层十余米高的甲板,他们被带到了中间一层,这里也是大明太孙宴请重臣的地方。

众人虽然是第一次登上这艘巨舰,却也不敢四处张望,老老实实地低着头,被内侍带到了三层甲板上。

光是这艘像一个城镇一样的巨舰,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大明帝国的强大。

这个时候,一个略带尖细的嗓音喊道:“大明帝国,皇太孙殿下驾到……”

众人不敢轻慢,连忙都跪了下去。“恭迎太孙殿下!”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