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485章 社会稳定的基础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485章 社会稳定的基础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应天府。皇宫。谨身殿。

早朝之后,在诸位主官等着鸿胪寺的官员宣布散朝之时,朱瞻基率先说话了。“今日午朝,朕不接见外官,只想与诸位爱卿讨论一些问题。诸位爱卿留在宫中用膳,而后举行经筵。”

自正统朝以后,朝廷经筵如同虚设。朱瞻基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只会抱着祖宗牌位不丢的老古董。

就连如今的官员,如果不具备一些基本特长,根本无望升官。

在洪武朝的时候,儒家弟子只要识字,就能进入国子监,成为官员候补。

到了永乐朝,只有举人以上才能进入国子监。

这主要是大明朝的士子越来越多,挑选的当然也就越发严格。

但是这个时候,朝廷还没有去挖儒家的根基。

但是到了正统朝,朱瞻基提出了官员专业化,在工部为官,要懂技术;在户部为官,要懂财会;在礼部为官,自然也要懂礼仪等等。

这样一来,增加的官职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只懂儒家经义,自然是当不了官。

特别是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连麦苗和韭菜度分不清的儒家士子,永远别想当一个地方官员。

这样一来,朝廷重时务的风气就越来越浓。

经筵原本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开始受到重视。

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朱瞻基早逝,英宗即位,三杨将这项制度发扬光大,成为了皇室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

讲经人员由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除每月三次的经筵外,尚有日讲,只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仪等官,讲官或四或六,每伴读十余遍后,讲官直说大义,惟在明白易晓。日讲仪式较经筵大为简略,或称小经筵、小讲。

经筵讲学自此制度化,翰林学士,翰林侍读等等职位,就是专门为儒家学术宣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帝王。

但是现在朱瞻基没有早逝,他还又千方百计扩大其他学术的影响力。儒学虽然是显学,但是并无实际处政的完整韬略,所以逐渐式微。

从正统朝开始,朱瞻基在应天府就建设了超过五十所大学。

这些大学有专门教财会,有专门教思想教育,有专门教格物等等。而招收人员也分了不同的种类,军人的子弟自然是上军校的多,还有专门为勋贵,为宗室兴建的学校。

朱瞻基的孩子们接受教育,自小都是在专门的学校里,他们虽然也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是这只是一门学科,相当于后世的思想品德。

而真正占据了考核成绩大半的,是数学,是格物,是自然常事。

儒家想要影响皇子皇孙,可以,你去学校授课,三日只有一堂课。

但是像数学,格物,一天都有一堂课,那个更重要,不用比较都出来了。

当然,朱瞻基并不是不重视儒学,实际上,朱瞻基对儒学的人伦,阶层这些方面都还是比较重视的。

在那些勋贵学校,平民学校,这些课并不少。

但是对皇子皇孙来说,他们更应该学习的是帝王之术,是政治智慧,是权力平衡。

要是哪个皇子受了儒家的荼毒,深信了儒家学术可以治理天下,朱瞻基会直接给他几巴掌让他清醒过来。

诸位主官虽然不清楚今天的论题是什么,但是众人对朱瞻基经常举行的经筵已经习惯了。

实际上,现在的经筵,已经不是儒家思想宣传的经义阐述了。

现如今的经筵,更像是一种学术讨论,一种为大明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思想风暴。

比如说,儒家最重视的是祖宗制,不可改。但是在朱瞻基这里,却没有这个说法,哪怕是他自己立下的规矩,在背景已经变化的时候,也是经常根据时局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诸位官员在武英殿吃了一顿素淡的早餐,一个个列队进入了谨身殿。

而这个时候,一夜没睡的张瀚抱着自己的文稿,已经等在了谨身殿外。

昨晚接到宫中的通知后,他不明白自己的一些思想,怎么就会惊动了皇外祖。

因为对异族的怜悯,他怕自己会让皇外祖不喜,紧张不已。但是在内心里,他还有一种激荡的兴奋感。

他不认为自己有错,他始终认为,任何一种文明,都应该有它先进的一面。

大明想要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迎接接纳不同的思想。

昨夜他接到了通知,就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整理出来的许多文章都带进了宫。

这里面有他以前写的文章,也有他在欧洲经历了之后,在归途中写下的众多心得。

他想用这些来说服自己的皇外祖,放宽对那些白人的限制和剥削,虽然那些白人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被大明剥削。

大哥张海看着有些紧张的他,一开始还笑着安慰说道:“二弟,不用担心,我们毕竟是皇外祖的外孙,就是做错了事,最多也是被骂几句。”

可是,朱瞻基早膳并没有给他们赏膳,只是让他们在谨身殿外等着。

而后,朝廷的主要大臣们几乎一个不差地来了。议长,总理,秘书长,各部主官,还有陛下的内阁成员,这近百人的规模,让站在殿外的张海也有些心里没底了。

他不认为自己的弟弟惹出的事情会将所有人都惊动,还以为今天朝廷发生了什么大事,所以才有了这场临时的会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是很快,在那些官员们都进去了之后,李亮颤巍巍的身影来到了他们兄弟面前。“两位小殿下,请跟老奴进来吧。”

张海常驻京城,与李亮熟悉一些。对这位伺候了自己外祖一辈子的老人,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李爷爷,如今朝廷重臣皆在殿内,皇外祖这个时候让我们进去?”

李亮露出了一丝笑意,叹道:“放心,陛下不会对你们怎样的……”

得了这句安慰,张海放下心来。而张瀚以为自己的外祖想要用人多势众来逼迫自己了,用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跟在李亮的后面,进入了大殿。

上百个大臣将殿内的座椅坐的满满当当,而内阁成员今日也一个不差,簇拥在朱瞻基龙椅下的高台四周。

在皇宫已经有了电,有了扩音器之后,已经不需要太监们扯着喉咙大喊来传话。

李亮将两兄弟带到了高台前方,留了他们两人面对朱瞻基,自己绕过了高台,来到了朱瞻基的侧后方,躲在角落里闭目养神起来。

张海和张瀚两兄弟当着中伟大臣的面,不敢马虎,跪拜道:“梁国公府张海,张瀚拜见陛下。”

朱瞻基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平身。赐座。”

两个太监搬了两个椅子放在了高台之下,稍微斜着背对朱瞻基,面向诸位大臣们。

两兄弟只能硬着头皮坐了下来,面对百官的目光,让他们格外不自在。

张瀚的心里翻腾不休,虽然上面坐着的是一带大帝,他最尊崇的亲外公,可是如果今日说服不了自己,就别想让自己屈服。

负责主持今日经筵的是内阁首辅李贤,他在高台二层,拍了一些话筒,听着话筒发出了声音,这才凑近说道:“今日是正统四十一年,甲申年,甲戌月,戊寅日。陛下观天下各国现况有感,故此开经筵之例,纳百官言,为万民计。今日之经筵,为谈古论今,为中外社会之比,故此诸位可各抒己见,不以为逆。有请陛下赐题……”

百官齐抱拳道:“请陛下赐题。”

朱瞻基凑近了面前的话筒,沉吟了一下说道:“民族,社会,国家这样的论题,过去朕与诸位爱卿已经讨论过多次。这些话题虽大,可是世界在不停变化,任何时候,都应该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变化。

四十年前,朕第一次去欧罗巴,那里刚被黑死病肆虐,两千多万人,死了近千万。那里的百姓不洗澡,不刷牙,在教会的统治下像牲畜一样生活。

在我大明去欧罗巴之前,那里处于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

文学、艺术、哲学,甚至包括政治和军事,这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

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欧罗巴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

但是如今,那里却已经像我大明一样,人人洗脸刷牙,用铁锅做饭。

与我大明的贸易,拓宽了那些欧洲人的眼界。让他们懂得了讲究卫生,懂得了学习先进的技术。

在南部欧洲,以教皇国为中心,那里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拿波里、罗马等国,现在已经变的更加文明。

他们的文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过商品贸易的发展,然后对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提升,然后现在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

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生产力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我们大明的出现,促进这种变化,因为我们的百姓,我们的军队,只用遵从我的命令,根本不会在乎那位上帝。

我们给欧洲做出了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原来上帝不是万能的,原来不信仰上帝的人们可以生活的更好。

所以近些年来,在南部欧洲涌起了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跟我们大明的贸易,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这为这场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才。”

张瀚如痴如醉地听着朱瞻基的话,他对欧洲的一些变化虽然有深刻的认识,但是他毕竟是在局中。

而朱瞻基不仅人在局外,更有几百年的总结分析给他奠定了更多的理论基础。

所以听到朱瞻基对欧洲局势的变化,张瀚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朱瞻基继续说道:“这些人才通过贸易积累了财富,他们的壮大,也诞生了一个新的阶级。朕综合各方面的统筹,统一将他们称之为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群体,他们比其他人有更高的学识,有更广的见识,也有更多的资产。

就像佛罗伦萨目前的议员会,他们就全部都是资产阶级,然后他们才能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成为那个国家的领导者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他们的势力组合起来,规模变的更大,势力变的更强,朕又将他们称之为资本阶级。

资本阶级相对资产阶级,是群体性称呼,也是本质性的阐述。

为什么是资本阶级,是因为他们手里最有效的武器是他们的资本。他们可以没有官职,可以没有爵位,只要有银子,有更多的生产资源,他们就能很好地存活下去。

相比我大明的大明的皇权,他们当然不值一提,但是在欧洲,教会却不可能一直压制着他们。

朕相信,在未来的不久,这些资本阶级就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让教会开始妥协。

那么,在我们大明呢?

大明的商人相对官员当然不值一提,因为我大明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他们的势力再大,占据的物资再多,也大不过朝廷来。

但是,我们也要防范,商人组成的资本阶级利益他们手中的资金,腐蚀我们的官员,影响朝廷的政策。

对资本阶级的出现,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应该有防范。但是,一味的打压,对社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商品的交易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实力的增强。

如今,五十年过去了,朕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老翁。我大明从当初的年岁不到两千万税赋,到如今税赋已经超过了八万万两白银。

我大明人口只是增加了不到四倍,税赋却增加了四十倍,这一切,都是科技,工业,商业组合起来之后发挥的力量。

朕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工业,科技,而不是因噎废食。

那么,面对这个新兴的阶级,我们大明应该怎么来进行控制?

如今朝廷在政策上,将有关国家安全的行业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让那些商人从事民生方面的行业经营。

这一项是大明长久发展的基本国策,是不容任何人,任何势力触碰的底线。

不让商人以资本控制国家,那么我们大明应该以什么作为根本来形成我大明长治久安的基础呢?

这个社会,究竟以什么模式来进行长久的良性运转呢?是皇权!

所以在我大明,皇权的尊严不容亵渎。

但是,皇权也好,百官权力也罢,这些权力的组成,都是由人来运转的。

没有你们这些官员,朕就是有再多的想法也无法实现。没有你们这些官员,朕再大的权力也出不了这个皇宫。

而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在立国之初的皇帝大多是英明的,其后却会越来越昏庸,最终导致亡国。

这里面固然有皇帝昏庸的缘故,但是在朕看来,更多的是社会整体矛盾的爆发。

皇帝统管天下,百官治理天下,上与下之间的沟通,联络,不仅仅需要英明的决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畅通。

那么,朕要问诸位爱卿,究竟用什么来维持整个社会的畅通?是儒家的礼仪廉智信?还是道家的各司其职无为而治?

朕要的不是人亡政息,要的不是以一家逐百家,要的不是子子孙孙都贤明无比,要的是整个社会不能陷入矛盾重重的境地。

那么,朕就需要诸位爱卿同心协力,与朕一道,为我大明,为整个天下,制定一套与时俱进的政策。

这个政策要具有延续性,要具有不能动的核心,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修正方案,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朕从来不奢望天下大同,也从来不奢望人人平等,更不奢望人人廉洁。

但是朕奢望:不管你是皇族,你是官员,你是武将,你是百姓,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幸福的生活,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都能让上进之人有上进的前途,都能让弱小者得到完善的保护。”

朱见深在二层的位置上听的惭愧不已,因为他感觉,自己距离一个英明的帝王还差很远。

而坐在他下方的张瀚,这个时候早就没有了傲气,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外祖父。

他以为自己想的很多,但是他现在才发觉,原来自己想的这些问题,早就被外祖父给想到了,甚至有了解决的方案。

而百官一个个也都听的血脉卉张,因为朱瞻基的这些话,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要让百官献策,但是实际上,已经把核心问题指了出来。

那就是阶级!

欧罗巴的教会统治,一直实行的是愚民政策,但是现在,东西方的贸易交流,已经打破了教会的封锁,人们的意识得到了苏醒。

在人们意识苏醒的情况下,相对弱小的教会已经无法在一手遮天。

在东方,以前的历朝历代也施行的是儒家的愚民政策。但是从陛下还是太孙期间,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百姓走向开明。

所以,大明和欧洲的情况不同,大明现在依旧稳定无比,但是陛下已经在未雨绸缪,想要寻求更好的方法,来稳定发展。

不想大明像欧洲那样,让那些无义的商人来控制社会的变化,那就只能依靠皇权。

而皇权的公正,更需要皇帝的英明,这个时候,陛下愿意拿出这个话题来讨论,也就证明了陛下并不相信皇权能一直成为天平上的砝码。

整个社会,是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共同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优势各个阶层之间共同努力形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皇权,官权,钱权之间,建立一个稳定而开明的架构,就是陛下的意愿。

而这个架构,似乎不仅能限制商人,能限制百姓,能限制官员,也能限制皇权。

虽然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消化掉朱瞻基的话,但是对朱瞻基想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人心里已经有了一点底。

朱瞻基又说道:“朕在登基之初,就一直在不停地建立法律,修改法律。大明的法律越来越全,越来越多,但是依旧不够。

今日朕也借着这个机会,与诸位爱卿商议,朕欲重修大明律。

新的大明律将会以人为本,以国为重。除此之外,就连皇权,也不能逾越大明律!”

此言一出,殿内登时一片哗然。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朱瞻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话也只有他自己能说,其他人谁来说,都是死罪难逃。

可是朱瞻基似乎只是把这当做一件小事,把话题又转了回来。朕方才说了那么多,也没有将天下社会的利弊说出来,只是说了目前世界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所以,综合朕方才所说的那些,朕也给出今日的议题:论社会长期稳定的基本基础。”

朱瞻基这句话一出,处于他侧后方的彭时立即握笔飞舞,写出了这十二个字的题目。

随后,四个太监举着这十二个字的横幅,让所有人都能看清这个题目。

众人纷纷都沉吟了起来,张瀚也不例外。他很清楚,今日自己能得到这个经筵的机会,靠的就是他在这方面的特长。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朱瞻基首先就把目标对准了他。

“广博,朕看到你写的那些文稿,对其中的一些想法,倒是觉得有趣。今日当着百官,朕想听听你是如何想到要帮白人改善处境的?”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