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502章 目的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502章 目的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正统四十三年六月,解云沿着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在六月初九抵达西洲东海岸中部的汉州城。

这个城市差不多位于后世的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的位置,是东非著名的天然海港。

这些年来,汉王府就是以此为基地,征略了大半个南部非洲,劫掠了上百万土著,然后将他们阉割之后卖到东洲和南洲。

在发展初期,汉州府相比晋州府,是具有天然优势的。

首先,中部非洲的土著更多,土著多,人口就多,能卖的银自更多,贸易更发达。

其次,这里距离南亚和南洲更近,运输更加便捷。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汉王府的发展比晋王府要快速的多。

如今,汉州府占据了几乎整个东非,并且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直扩张到了后世的安哥拉,刚果。

北部也一直扩张到了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之所以不再向北扩张,主要是因为那里是沙漠多,土地贫瘠。

而且,汉州府的人口基数还有些太低,地盘太大管不过来。

因为占据了四百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汉州府的实力在整个大明境内,都是数得上的大州。

这片土地,几乎相当于后世的华夏,从河北一直到广东的这么大面积,而且大半是可耕地和草原。

也因为如此,汉王府近些年来才有了一些膨胀的想法。

在朱高煦时代他已经被朱瞻基的手段玩怕了,他在正统十年去世之前,一直非常低调。

但是,他肯服输,不代表他的儿子们就肯服输。

朱高熙一共生了十一个儿子,除了长子夭折,其他十个儿子都长大成人。

这就等于是汉王府境内,有一个汉王世子,还有九位郡王。

他的十个儿子,又为汉王系生了一百多位孙子,这些孙子如今全部都开枝散叶。

按大明律,亲王三千护卫,五百亲卫,郡王四百亲卫,再到一百多镇国将军,朝廷授权他们成立的亲卫军就有万余。

儿子生的越多,势力也就越大,这是明朝宗室最有利的一点。

朱高熙去世之后,朱瞻圻继任汉王位,他对朱瞻基这个堂兄嫉恨在心。因为他,汉王府对朝廷虽然一直表面顺从,却也并无亲近之意。

不过,朱瞻圻也是个短命的,他当了五年汉王,就因病去世。到了他的长子朱祁镶继位汉王,此人胆小如鼠,与朝廷关系日渐亲近。

不过,他在正统三十一年去世,朱见注继位之后,他受祖父朱瞻圻影响颇深,加上汉王府势力渐大,对朝廷就有些阳奉阴违。

不过,他也很清楚,汉王府虽然势大,但是人口不到三百万,跟大明全球超过三亿人相比,是不能提的。

不仅人口相差太远,汉州府的科技,经济,工业,都跟大明无法相比。所以最少在表面上,他们对朝廷依旧忠心耿耿。

解云却很清楚,这种服从是建立在力量对比悬殊的基础上。再往后几十年,汉州府的人口超过千万,越发强盛的时候,他们对大明的服从就会更加大打折扣。

为了大明的稳定,防微杜渐,现在皇上春秋正盛,正是解决这个隐患的最佳时期。

虽然现在汉州府势力强劲,但是汉州府的经济还是需要大明支撑的。

而且这里的老百姓心向大明,虽然现在听从汉王府的话,但是要让他们跟着汉王造反,恐怕大部分人都不会依附汉王府了。

汉王府能够依靠的,主要还是自己的亲卫,因为这些人的命运,才是真正跟汉王府绑在一起的。

但是他们的人数少的可怜,哪怕汉王府依靠自己有钱,养的私军人数已经将近三万,但是相比大明,他们依旧弱的可怜。

解云的想法是切断汉王府,汉王府私军,以及隶朝廷军队之间的关系。

携裹不了百姓,汉王府就只能乖乖听话。

当然,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现在的汉州府已经被分成了十片大区,除了亲王府统管最大的区域,另外九大郡王,也都分别在各地建城。

他们的势力分散,也就不容易一网打尽。

但是,朝廷现在有了一件利器,不是连发枪,而是广播电台。

这趟出使之前,解云除了自己的护卫,不要一兵一卒,只要求朝廷尽快开通大明与西洲之间的信号网络,让西洲那边能直接听到大明的广播。

有了广播,再有了无线电报,西洲的情况不仅瞒不了朝廷,更主要的是,汉州府的百姓不会傻傻地被汉王府利用。

当然,完全依靠一张嘴,就想要让汉王府接受朝廷的条件,这也不太现实,所以,他还想依靠的就是黄金城的六万精兵。

从前年开始,大明军队逐渐从燧发枪换装成连发枪。

黄金城的大明士兵是第二批就开始换装的,但是一直到现在,汉王府和晋王府的军队,仍然在使用老旧的燧发枪。

武器上有差距,再控制住舆论宣传,只要他的手段不太过分,两家王府恐怕只能乖乖听话。

汉州城港口,朱见注坐在港口处汉王府兴建的酒楼三楼,看着缓缓进港的特使船只,脸色一片阴沉。

他不开心不是因为这进港的船只,而是因为港口一直响个不停的高音喇叭。

自从半年多以前,朝廷开始在汉州城以及汉州境内的十大城市开始安装风力发电机,高音喇叭,他就感到了不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管是建设信号塔,还是风力发电机,高音喇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朝廷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生意,哪有可能一两银子的成本都不要,免费给汉州境内的城市安装。

但是这种免费的东西,他又不能说不要,只能由着工部的官员在每个城市都安装了这样一套东西。

随后,无线电报的出现,已经让他感觉到威胁了。原本的西洲与大明之间不能直接通话。

大明有什么消息要传到西洲,必须通过电报传到英州府,然后从那里派出快船来传信。

虽然已经节省了大半的路途,但是从英州府传信到汉州府,也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但是现在,朝廷的指令就能够直接传到汉州府,汉州府的布政使,按察使他们,就没有以前那么乖巧了。

特别是这半年来,通政司和咨情司的电报一直传个不停。哪怕他让人在电报房盯着,也安排了自己人进电报房,但是依旧不知道有多少不利的消息传回了大明。

身为一个封建海外的王爷,一举一动都被朝廷盯着,这让以往自由惯了的他如鲠在喉。

更让他觉得不妙的是后来开始传出声音的大喇叭,这种新奇的玩意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无数的百姓。

当喇叭里面每天两个时辰开始播放各种节目的时候,更是吸引的大人小孩每天到了时间就围坐在喇叭下面。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明的靡靡之音能跨越几万里,传到西洲来。

而且,喇叭里面传出来的,不仅仅是靡靡之音,还有许多朝廷的政策,法令,各地趣闻。

哪怕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应天府出现了电话,能够相隔千里通话。知道今天夏天淮河水势凶猛,江淮百姓在准备抗洪。

甚至有时候,皇上也会在喇叭里亲口说话,在喇叭里面,皇上就是一个心怀万民,惦记着每一个百姓过的好不好的圣人。

但是朱见注很清楚,这位伯爷爷实际上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根本没有家族亲情。

可是,只有朝廷能在喇叭里面说话,只有朝廷播什么,他们听什么。他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做不到。

眼看着汉王府维护了几十年的民心就这么一点点被朝廷拉拢了过去,朱见注什么也做不了。

他原本还在等朝廷换装,他知道,现在的连发枪的威力远远超过了汉王府境内士兵的燧发枪。

可是现在,连发枪一直没有换装,广播每日却响个不停。

在这样下去,汉王府的统治,会被一点点瓦解。百姓只会念叨朝廷的好,皇上的好,至于汉王府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有谁记得?

他想要振兴汉王府,想要告诉世人,他们汉王府一点也不比当初的太子差。如果不是太宗出尔反尔,立了朱高炽为太子,这如今的天下,应该是汉王府的。

但是现在看来,距离这个目标似乎越来越远了。

他知道解云是来干什么,还不是见汉王府这些年日子好过,过来打秋风。

这些奸臣们,只要有银子,一切都好,要是不把银子塞足了,回去了还不知道要搬弄多少是非。

这恐怕也是那位伯爷爷的意思,他用各种手段来削弱强藩,还不是怕江山不稳。

“王爷,特使已经下船了,我们该去迎接了。”

朱见注收回了思绪,看见码头上已经被一批红衣京卫占据了各处要道,嘴角不自觉冷笑了一下。“看来这位大学士,也是贪生怕死之辈。我汉州府这些年驰骋西洲,什么时候出国事了!”

王府长史韩琮笑道:“这些个大臣在富贵窝里待惯了,总以为西洲就是蛮夷之地。”

朱见注的笑容淡了下来,叹道:“相比之下,我西洲还真是蛮夷之地啊!”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十五岁那年,他随着祖父一同进京面圣。第一次回到大明,见识到大明中洲的繁华的震撼。

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那摩肩擦踵的人群,那奔腾的火车,那繁华的街市,无一不让他目瞪口呆。

他从小生活在汉州城,而汉州城这个汉州府最大的城市,才三十万人。

整个汉州府,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总共才三百万汉人,还没有一个应天府的人多。

即便是加上这里的昆仑奴,整个西洲也不到一千万人,还没有一个浙江布政司的人口多。

他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哪里见过如此繁荣的景象。他问祖父,他们为什么不生活在应天府,当时的祖父只是痛苦地叹了口气。

他不敢追问,后来,他自己寻找答案,他也找到了答案。

原本的皇上应该是他的曾祖,只是这位皇上抢夺了曾祖的皇位,他们只能被打发到野蛮的西洲,与昆仑奴为伴。

大明的百姓享受着荣华富贵,他这个王爷却要靠杀昆仑奴,阉割他们贩卖才能换钱。

西洲有无数的矿产,但是这些矿产还要上缴给朝廷,他们王府只能得到不足五成。

这一切太不公平了!

他也想生活在繁华的应天府,住在犹如一座城市的皇宫里,享受着那里的幸福生活。

当然,这个梦想他谁也不敢说。不要说做这样的梦,就是对朝廷阳奉阴违,也都要做的小心翼翼,不敢让人抓住把柄。

码头上,解云见到了今年才二十五岁的汉王朱见注。

从外表上来看,这位王爷也是一位马上将军,身强力壮。但是,他行事沉稳有度,心思阴沉,让解云忍不住想起了多年前见过的赵王朱高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位王爷可也不是个泛泛之辈啊!

朱见注哪怕是亲王,也要先拜见身为皇上特使的解云。

解云不敢受全礼,然后又以臣子身份,拜见汉王。

双方笑容满面,言谈举止亲密,仿佛是多年未见的好友。

等双方的随从见礼完毕,朱见注热情邀请解云落脚王府别院。解云婉拒了许久,才让朱见注打消了这个主意,住进了王府不远的内务府衙门。

解云这次来是要跟朱见注打擂台的,如何能住到王府别院去。别的不说,伺候的人都是汉王的人,跟属下说句话都要担心有人旁听了。

坐进了汽车,朱见注脸上的笑容淡去,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解学士坚持不肯住进别院,怕是这次来意不善。”

“不用提醒本王也知道,只是不知道我的这位伯爷爷,这次到底还要不要脸面了。”

韩琮道:“要不要老臣派人去一趟晋王府……”

“不用了,朱钟铉其人胆小如鼠,不可同谋也。不过,给他发一封电报也是应该的,,除了他,还有其他的南洲那边的十二家旁系亲王府,都发一封电报去。就说本王惴惴不安,欲自请闭府,今后这奴隶贸易,也该停了。”

想了想,朱见注觉得不妥,又说:“先不必如此说,就说我汉王府如今人力缺乏,欲请各家王府增派一些旁系和亲卫来西洲筹谋开矿。”

他怕自己说自请闭府,要是朝廷直接顺坡下驴,他就坐蜡了。

现在请各家王府派人来西洲开矿,进可攻退可守,他就不信伯爷爷一点脸面不要来对付他这个孙子辈。

内务府衙门的一个后院,早已经被整理的干干净净。

解云与其他随从一同住了进来,脸都没洗,就忙着接见外交部,通政司,内务府,咨情司,布政司,按察司的各级官员。

这一忙,就到了正午,由汉州布政司孙经纬主持,各级官员汇聚一堂,为解云接风。

因为是中午,晚上解云还要应邀参加汉王府的接待晚宴,所以众人都没有喝酒,酒席上难免就有些寡淡。

从酒楼回到了小院,解云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感到了一丝疲惫。

这次来西洲,在事情没有点破之前,他不敢相信在西洲的任何人。

许多官员都在西洲任职多年,谁也不知道他们与汉王之间有无勾结,所以不宜打草惊蛇。

能让他放心的,就只有他带来的人,还有先期被他安排过来的那些人。

“解学士,午后不先见见各级官员吗?”

“暂时不见,就说我旅途疲惫,要先休息一日。”

话虽然如此说,解云却没有一丝疲惫,反而觉得精神抖擞。“让通政司蔡康,电报局刘善才过来,让他带上这半年来的电报留存记录。”

西洲的无线电报局是过年前才开通的,无线电报一开通,虽然费用昂贵,但是不论是官员,商人,还是普通百姓,遇到有事的时候,总会发一封电报。

这半年来,留存的电报记录已经不少。

不过,解云也不担心刘善才和蔡康会没有筛选过,那些商人之间,百姓之间的普通电报记录,只要不是特别关注的人,基本都会筛选掉。

而通过对剩下的电报的全面分析,就能将西洲的人际关系网,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立场了解的差不多。

不一会儿,蔡康和刘善才就带着几大箱电报留存条进了房子。

通政司是专业的情报机构,每个在通政司任职的官员,除了像胡远胜那样的专业科技人才,绝大多数都是专业情报学校毕业。

他们对情报分析,收集,伪装,暗杀,爆炸等科目,不能说熟练,但是最起码每个人都不陌生。

有他们这些人在,解云根本不需要操心什么,只需要给出明确的调查方向就好了。

外屋的情报人员紧张有序地工作着,里屋,解云和蔡康两个人坐在窗口,小声地沟通。

蔡康是朱瞻基专门安排给解云的情报助手,他在大半年前跟解云一起从大明出发,但是没有跟解云一起去欧洲,而是在印度洋上分开来了西洲。

这半年来,他一边自查通政司,一边安排建设信号基站,在西洲建立了十几家电报局。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电报局,他还带来了超过一千台高频无线电报机,作为各大军队之间联络,侦查用。

也就是说,今后的西洲,朝廷的命令可以直接绕过总督,提督,总兵,直接发到每个指挥使的手中。

当然,这只是极端情况,正常情况下,朝廷不会越过高级将领与下面的指挥使直接联络。

但是最少,每支军队都可以直接接到朝廷的命令了。

除此之外,他还带来了不少收音机。在目前这个阶段,收音机的制造属于高科技,电子管的制造非常困难,所以产量不高,价格高昂。

朱瞻基要求每个军卫最少要有一台收音机,朝廷每天都会在不同的频率频道,播放不同的节目,让各军指挥使级别的官员,能清楚知道朝廷的决策。

明朝的藩王制度中,朱元璋明确规定在经济上,藩王不能对自己封地内的税收进行插手,更不能处理民政事务。

这些藩王虽然有兵权,但是,他们只能拥有一支三千人的护卫军。

并且,这些藩王也是无权指挥朝廷的军队的,除非皇帝下令让这些藩王指挥朝廷的军队,否则就会以谋反罪处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到了朱瞻基这里,因为是封建海外,朱瞻基放了一部分经济权力,比如税收上面,藩王府有一部分税权,而且藩王如果自己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免税额。

在军事上,南洲的王爷们因为没有外敌,虽然又三千护卫,但是没有领兵权。

只有非洲的两家王府各有一支六千人的护卫军,这支军队由朝廷支付俸禄,而且领兵权也给了两大藩王。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要对付昆仑奴,还要对付满世界乱窜的阿拉伯人。

但是在非洲,最主要的兵力不是这两支护卫军,而是亲王和郡王的亲卫,像汉王府,因为有一个亲王,九个郡王,还有一大堆镇国将军,他们允许组建的亲卫份额就有两万出头。

但是实际上,汉王府自己组建的亲卫,还要多于这个数字,差不多有三万出头。

除了这些兵力,黄金城有朝廷的六万精锐,各地官府也都有一千人左右的地方军队。

更重要的是,朝廷在清江口布置了一个海军总督府,并且在西洲沿岸布置了四个战区,方便海军随时打击昆仑奴。

这些军队,全部都要让他们能直接与朝廷联络上,不管哪里发生任何事,朝廷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这半年多,蔡康因为这些事几乎转遍了整个南部非洲,不过,他也圆满地完成了朱瞻基布置给他的任务。

如今每个军卫,都有了两台无线电报机,随时都能跟朝廷联络上。

而解云布置给他的任务,则是筛选出值得信赖的对象,在原有的情报网络之外,建立一套可靠的情报系统。

能够不用打打杀杀就解决两家王府的隐患,才是解云想要做。

这才能显示出他的能力。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