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62章 控制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62章 控制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5:07:12 来源:9书院

作为一个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文明,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家历朝历代最重视的就是农业生产。

在经历了短暂的百花齐放时期之后,儒家学术因为符合统治者们的利益,成为了文明的主要思想路线。

儒家一个简单的士农工商分级制度,就把人粗暴地分成了几个阶级,从而导致了工商的衰落。

在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大行其道,百工各行其事,文明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

但是从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东方文明就进入了封建时代的巩固期,或者干脆能说成是倒退期。

这一千五百年来,虽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造就了民族的向心力,但是社会再也没有进步过。

反而相比一千五百年前,许多思想还倒退了。

就以商人阶级为例,在春秋时期就有许多把生意做到各国之间的大商人,许多大臣也都以商人的身份,挣到了如山的财富。

但是商人阶级流通性大,见多识广,不符合儒家的愚民政策,人都变聪明了,不利于管理。

所以商人阶级受到了严重的打压,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除了在宋代短暂兴盛过,几乎一直是在走下坡路。

来自于后世的朱瞻基却很清楚,商业和工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可以起到的巨大作用。

农业发展是有局限的,春播秋收受制于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并且发展的余地很小。

即使是后世的杂交品种出现,化肥的出现,农业的回报率也永远不会超过百倍。

这种收获连量变的可能都永远不可能达到。

但是工业和商业却不同,工业是直接超过农业,直接以质变来改变世界。

而商业的流通,却能直接有效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如果人类连肚子都填不饱,其他的追求当然只是一个笑话。

但是当人类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想要跨越式发展,只能依靠商业和工业,靠农业是永远不可能的。

工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人类共同努力,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最多也就只能在一个行业内达到巅峰。

一个人不可能会把织布工艺推进的极致,然后还会生物制药。

牛顿,爱因斯坦是几千年来的人类精英,他们也只是在自己的行业内走到巅峰。你让他们研究一个汽车发动机来看看,哪怕他们掌握了原理,也不可能换一个行业也能推进行业发展。

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就短短三万天左右,真正用在研究上的时间,不超过一万天。

想在一万天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全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工业发展的局限。

虽然工业发展能够直接从量变到质变,但是对人的要求也提高了,术业需要专精。

但是商业不一样,因为商业的核心是流通,而流通的渠道,却是可以控制的。

而控制流通渠道的核心则是金融。

商业的交换需要一个标准,这是货币诞生的根本原因。

只要人人都认可,贝壳也能成为货币,铜成为货币,金银成为货币,布料丝绸也能成为货币。

到了后世,印刷出来的纸也能成为货币,甚至只是一串电子数字也能成为货币。

控制了货币,也就等于控制了金融,控制了经济,同时,也等于控制了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

虽然控制货币不代表控制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这个杠杆却能撬动整个社会。

朱瞻基很清楚,这是他比这个时代的人了解的更透彻的优越的地方。

而且,他现在还有很好的条件,那就是他是皇孙,未来的皇帝,具有先天的优势。

所以,他这个未来的皇帝可以不去控制任何行业,但是货币的控制权一定要牢牢抓紧。

就像朱高燧,他想去做生意,由他去做。他去做生意了,也能带动如今的几十家皇亲国戚不往寄生虫的道路上发展,以后能自力更生。

他作为未来的皇帝也没有必要去跟任何人竞争,因为皇帝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垄断。

皇帝真正需要控制的是什么呢?

在朱瞻基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就足够了。

一个是货币发行权,也就是经济控制权。

一个是信息流通权,也就是人心控制权。

还有是政治管理权,也就是暴力统治权。

只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不论这个社会如何发展,都不会脱离皇帝的控制。

当然,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为控制,是整个社会最复杂的技能。

朱高燧原本以为自己会受到朱瞻基的推脱,因为他也想要参与海贸,就等于是从朱瞻基的碗里抢食。

但是他没有想到,朱瞻基似乎对这能赚几百万白银的生意毫不在意。一点推脱没有,就跟他详细说了去高丽和东瀛做生意的一些诀窍。

以至于出了别院,他都还有些心神不定,猜不透朱瞻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如果说朱瞻基愚蠢,他是绝对不相信的,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赵时春也猜不透朱瞻基的想法,不过现在人多嘴杂,他强忍着疑问,一直跟朱高燧回到了赵王府,才忍不住叹道:“老朽活了四十多年,今日却看不懂太孙的心思。他还承诺可以让人去宁波市舶司联络余先,介绍门路,这跟我们开始所想的,完全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高燧本就是个武人,不善谋划,也不善阴谋诡计。听了赵时春的话,他苦笑道:“我这个侄儿真不简单,让人摸不透深浅啊。不过他既然答应了帮我开拓商路,应该不会有变。只是这出一成,进三成的税,要的可一点也不少。”

“有赚才有税,即使交了三成,我们还能赚的更多。只是这么多银子,难道太孙真的一点也不在乎吗?猜不透啊……”

朱高燧这个时候笑道:“他既然舍得给我们一条商路,先把银子赚到手才是正理。既然猜不透,就不猜了,我不相信他敢蒙骗我。你安排一下,让赵全跟着大军回应天府,争取早日把这件事给确定下来。”

赵权是赵时春的侄儿,替赵王府管着不少的商铺,也算是赵王面前的红人。

不过开拓商路事关重大,赵王能把这件事交给赵全,也是看了赵时春的面子。

赵时春谢过之后,才又问道:“那汉王那边……”

“该怎么应付还是怎么应付,不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我们还是不参与的好。在没有摸清我这个侄儿的底细之前,还是不要站在他的对立面。”

行在所里,朱棣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这次的北征,也让他真实体会到,自己已经老了。靖难之役之时,连续行军,恶战,他都从来没有感觉到累,但是这次只是行军,就已经让他觉得力不从心。

不过,这次的大胜还是让他精神焕发,昨日回到北平,还跟随军北行的昭懿贵妃大战了三百回合。

见朱棣醒来,偎依在他身边的昭懿贵妃才坐起身来,招呼了旁边值守的宫女和太监们来伺候起床。

王彦抱着一叠奏章进来。“陛下,今日一早,随驾的大臣们就已经恭候在行在所大殿,恭候陛下大驾。”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昨日迎驾时,朕不是已经讲过。今日中秋,先欢庆佳节,有什么话,明日大朝会上再说。去,让他们散了,朕也是人,也想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这些都是借口,只有朱棣自己心里清楚,他的身体疲惫不堪,需要好好静养一天,才能应付明日的大朝会。

徐皇后大行之后,朱棣再也没有立皇后,昭懿贵妃虽然是张玉的女儿,但是朱棣也只是立了一个贵妃,让她以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

张氏家教甚严,虽然出身名门,却并不娇纵,是个省心的人,也备受朱棣宠爱。

伺候了朱棣吃过早饭,她不让朱棣躺回床上,而是娇缠着朱棣到行在所里走了一会儿。

行在所也就是后世的紫禁城,只是因为没有迁都,所以规模远不如后世规模宏大。

而且现在这里绕山环水,绿树成荫,可以说是北平景色最秀美的地方。

在树荫里走上一小会儿,朱棣也觉得精神活泛了许多,这才问起了张贵妃。“最近北平可有什么趣事?”

张贵妃想了想笑道:“大军北征,行在所整日都是为大军服务,有一些趣闻也都是跟北征相关。妾身身处深宫,你问妾身,岂不是问道于盲?”

朱棣也笑道:“正式因为你身处深宫,所以你知道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见朱棣这样说,张贵妃止笑说道:“陛下这样说,妾身倒是觉得有一件事比较蹊跷。最近一段时间,太孙在草原连斩四十三人,已经传遍了北平,甚至大明各地。太孙是陛下最器重的后辈,连斩四十三人,虽然勇武过人,但是如今传播太广,于名声有碍啊!”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道:“基儿肖我,岂会在意这些风言风语。只是背后推波助澜之人,其心可诛。”

(中断了一周,状态一直没有调整回来,现在终于写出来了,希望下一章更顺一点。)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大明新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