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问计策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问计策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高先生,子扬,你们可有何破城良策?”

刘基再次问计二人。

高岱曾建议刘基继续攻城,如今战事不顺,他便不好再提强攻。

况且西陵城坚,敌军内部尚没有露出破绽,现在想要攻下西陵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高岱清楚地知道己方的战争底蕴,府库里的存粮和钱币至少还能支撑大军半年之久。

考虑到这一点,高岱建议道:“少主公,我军现下无法攻克西陵,但也切断了西陵和荆州的联系。不如围而不攻,待城内粮草耗尽,敌军露出破绽,再做计议也不迟。”

刘基点点头,如果没有其他办法的话,围城大概就是最好的办法。

还好刘基不像孙权,有山越随时在大后方添乱。

自从收编祖郎、焦已,命祖郎为护百越校尉后,丹阳、会稽、豫章等地的山越都有祖郎这个实质上的“山大王”应付。

虽然据说每年祖郎都会找刘繇要钱要粮,但只要后方不乱,花费钱粮让这颗“不定时炸弹”不要爆炸还是很划算的。

刘繇集团内部的许多人都知道,祖郎是个有野心的!

但他的野心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至少目前,刘繇父子还能掌控他。至于将来祖郎是否会尾大不掉,那就只能走着瞧,让子弹飞一会儿。

说回西陵,高岱提完围城的建议后,刘晔起身说道:

“大都督,高先生所言刘晔十分赞同,不过在下还有一点要补充。”

刘晔不愧是刘晔,无论何时说话都会顾忌当面人的感受。他接下来说的话,可能会和高岱的建议相左,所以先铺垫一下。

其实以高岱超然洒脱的性子,刘晔完全没必要这样做。

刘基抬手:“子扬请讲!”

刘晔温和地说道:“大都督,现在荆州牧刘表在颍川作战,其闻说江夏危急后,必然引军返还。

“即使我军控制住了沔水,可以使敌军不能轻易从水路南下,但从襄阳走陆路,一月之内也能赶到西陵。因此,我军即便围城,恐怕也等不到城内断粮!”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刘基觉得刘晔分析得很透彻。

刘表确实远在颍川,但他也能回师啊!届时西陵守军见刘表来援,必然士气大振,刘基能否再次以少胜多,这个说不准。

刘基赞赏道:“子扬之言,可谓鞭辟入里!西陵本就富庶,城内尚有多少存粮,我等并不清楚。且围城看似掌握局势,实则难免陷入被动。

“依子扬之见,本督当如何行事?”

刘晔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分析起此次出征的得失:

“大都督,诸君!出征江夏,我军已攻取蔪春、鄂县、邾县、沙羡等地。江水以南,大别山以西,已尽在大都督掌中。

“江夏地广,然其境内有云梦大泽,江北之地大多不宜耕种,可谓之无用!此次出征,大都督可谓尽取江夏之精华!”

众人频频点头,认同刘晔的说法。

刘晔见众人被他引导,于是适时地向刘基建议:“大都督!春节已过,将士们多生思乡之情。额……依在下之见,不若……退兵!”

刘基听后,面露迟疑之色,嘴里喃喃道:“退兵啊……退兵……”

在场诸将竟也跟着认真考虑起退兵的事情。

董袭、徐盛、周鲂三将对于此时退兵并不反感,此次出征,他们屡立功绩,即使退兵也无妨。

而新降的甘宁和刚赶来支援的贺齐则皱起眉头,他们还没有积攒够军功。但二将见刘基这个统帅和武将之首的董袭都没有出言反对,所以也不能站出来唱反调。

刘晔将众人的脸色尽收眼底,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先前是误解了刘基的意思。

现在看刘基的脸色,显然之前刘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退兵的事情。

然而他的话已经说出口,没有自己跟自己“左右互搏”的道理。

刘晔的头脑极速运转,很快就想出一条他觉得能说服刘基退兵的计策!

刘晔正声道:“大都督!刘晔刚刚思得一策!”

刘基惊讶于刘晔的急智,他问:“子扬,是何计策?”

刘晔笑道:“在下此策,乃‘绝户计’尔!可使庐江壮大,亦可削弱荆州!”

刘基若有所思:“请讲!”

刘晔继续卖关子:“呵呵,大都督!如今我军控制江汉水道,荆襄之地任我军出入,只是受西陵制衡,大军无法越过西陵转进荆州腹地。

“若大都督退兵,则西陵将失制衡之用,我军也可利用水师之便!”

刘基疑惑:“子扬之言,是何道理?”

“呵呵呵——”刘晔自信一笑,答道:“大都督,如今荆襄空虚,我水师又可任意出入,为何不借此迁徙民人,充实庐江户口呢?如此即便大都督退兵,刘表、黄祖也只是空有荆襄之地,而无人口之实!”

刘基一惊!好家伙!刘子扬竟然叫我当人贩子!

不过这确实是一条好计策,如果能趁机掠夺南郡、襄阳、江夏三地的人口,那么将来再攻荆州,会容易许多。

且古今兵法都强调,军争比拼的是战争底蕴。古代社会什么最能代表战争底蕴?当然是人口!

《尉缭子》言: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

《孙子兵法》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都是在述说这个道理。

刘晔建议刘基学曹操迁徙汉中人口的做法,将荆襄之地的人口迁到淮南去,这确实是一招绝户计啊!

而且这个计策,现在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因为刘基享有掌控荆州江汉水系的便宜。

只需要让徐盛在江汉两岸走一趟,保证能在刘表赶回来之前掳走数万人!

可关键在于,计策是好计策,但刘基真的愿意实施这项计策吗?

掳掠人口不同于刘基让祖郎购买百越土人奴隶,二者性质是不一样的。

不要怪刘基太理想主义,实则是因为刘基心中的理念并不是做皇帝。

作为穿越者,刘基的理想是更崇高的!

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够高高在上,不是为了能够掌握天下之大权!

这些都只是次要的。

刘基的目的,是为了将华夏领向不同的历史方向,让所有人能够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作为穿越者,是需要给自己套上一定的历史使命感的。

况且前世所受的教育,也让刘基和卑劣的功利主义者不同。

在功利主义者眼中,人是可以沦落为达成目的的工具的。因此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鱼肉百姓,将身边的人视作物品,就像擦屁股的纸一样使用并丢弃。

这其实是很短视的做法,如果所有人都笃信功利主义,那么社会环境只会进一步败坏,所有人最终都将沦为他人的工具,后果是很可怕的。

等到刀真正落到自己头上时,功利主义者们才会发现自己过往行为的可笑。或者更有甚者,连自己真正错在哪都不知道,只会觉得是自己的手段不如别人,这是最愚蠢的。

刘基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不愿意实行刘晔提出的“绝户计”。

他对刘晔说:“子扬之计,一发破的!然妙则妙矣,本督实不忍用此计。”

“大都督!……”刘晔惊诧道。

刘基抬手制止他发言:“子扬,我知此计高明!然本督欲兴王师,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黄祖、刘表,本督可不吝手段,但对百姓,本督不忍残之!”

刘晔愕然。

众人看着自己的少主,只觉得刘基的形象忽的在他们心中放大、升高!

……

其实刘基作为穿越者,他如果要实行功利主义的行为,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进展很快。

但常言道:

向左转,过程激烈而进展缓慢!

向右转,进展迅速,却不过只是在死胡同里打转!

人从来都不应当是工具……

人只能是目的!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