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十九章 北归宛陵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十九章 北归宛陵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六月二十五日早晨,在会稽治所山阴逗留多日的刘基,终于向太守王朗辞行。

山阴城外,王朗率太守府众官吏,亲自前来为刘基送行。

这些时日,刘基“扬州幼麟”的名号已经是遍传江东!

据说就连汝南袁术听到刘基的名声和事迹后,都赞赏地说:“刘扬州生子如此,何其幸哉!”

这则流言还是很可信的,虽然袁术荒淫残暴,但他却崇尚侠义,年轻时常与江湖剑客为伍。

不管如何,刘基彻底出名了!

“扬州幼麟二十日定江东”的故事被士人百姓传得有声有色。

甚至还有童谣道:

山东齐王后,神童名刘基。

随父下扬州,廿日定江东。

十日安吴郡,十日安会稽。

讨灭白虎贼,诏安山越军。

其志复汉室,其心天下知。

人的名,树的影。许多名士豪杰都跑到山阴,想一睹刘基真容。然后江东又传出了“美刘郎”的名号!

当刘基得知自己这些外号时,不禁心想,自己这是把孙策和周瑜的名号给抢了啊!

今日刘基北归丹阳治所宛陵,同行的还有于麋、朱桓、吕岱、步骘、卫旌。

于麋、朱桓是老熟人了,不用介绍。

吕岱原本是王朗的宾客,被聘为议曹。但是现在吕岱向王朗辞了官,转投刘基成为门下宾客。

刘基于是向刘繇表举吕岱为兵曹从事史,一百石,赐铜印绶带。另外再授予吕岱“监军”一职。

兵曹从事史,又称兵曹从事,是刘基目前向刘繇表举的最高的官职了,别看兵曹从事俸禄才一百石,但却是州刺史属官,直属于州刺史。

同时,兵曹从事所管的事务也很重要,主管一州军务!

加受吕岱监军一职,也是为了更方便他行使权力。

吕岱从太守属官议曹从事,直接升级为刺史属官兵曹从事,这就是早早跟对人的好处。

似吕岱这般能文能武,提笔可治国,上马可破敌的能人,刘基自然要物尽其用。

正好刘繇身边没有一个像样的统帅型人才,吕岱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提升刘繇势力的军事能力!

步骘和卫旌是徐州广陵人,避居会稽,听到刘基的事迹后前来投效。

此间还有个小插曲,卫旌本来不想来的,因为他觉得刘基不过是个黄口小儿,投效刘基很丢面子。但是好友步骘还是硬拉着他来了。

之前二人就曾因为拜访当地豪族焦氏而发生过类似的争执。时人都评判步骘性务实,卫旌性高洁。

步骘和卫旌这两位名士来投,刘基当然很高兴,虽然这二人出身寒门,但历史上都做到吴国官场的高位。步骘在二宫之争中屡次规劝孙权,同时不站队东宫或鲁王,颇有名臣风范。之后更是代替去世的陆逊担任丞相。

这样优秀的人才来投,刘基当晚差点没睡着觉。

除了名臣良将,刘基此行还带着在吴郡、会稽招募的八千士卒。

在会稽停留的这些时日,刘基又征募了三千士卒,其中五百是会稽豪族魏氏赞助的。

没错!就是那个历史上差点被孙策杀了的魏滕资助的!

顾、陆、朱、魏,这四家是江东正儿八经的四大豪族。

刘基一向亲善豪右,而且眼见刘繇要坐稳江东了,魏氏赶忙派遣家族子弟五百投军,向刘基示好。

刘基为此还亲自拜见了魏家主魏滕,双方相谈甚欢!

会稽征募的三千兵马,刘基都拨给了吕岱。

现在于麋、朱桓麾下各有两千五百人,吕岱麾下有三千人,另外再加上留在吴郡的许昭还有兵马三四千。

而今听命于刘基的兵马竟然已经破万!

可惜刘基年幼,刘繇没有让他过早出任地方长官的心思,不然刘基有信心让这个数字变得更多!

同时,刘基的兵马还会押送七万石粮草赶赴江水前线。

这其中有在吴郡征集的四万石粮草(原本五万石,一万石被刘基用掉),还有在会稽征调的三万石粮草。

王朗最终还是松口,不仅给刘繇征兵,还给刘繇送粮。

临行前,刘基对王朗行礼:“府君,基近日多有叨扰,承蒙府君待基如子侄晚辈,基拜谢府君!”

王朗笑道:“你本就是我贤侄,此去路远,吾愿你早日翱翔宇内,一展才华!”

之后,刘基离开山阴,步行至钱塘,然后乘船沿浙水至歙县,再向北行百里至冷水,坐上刘繇派来接应的战船,向北航行抵达了丹阳郡治所——宛陵。

宛陵,也就是古宣城。汉桓帝曾以宛陵为治所,从丹阳郡分出宛陵郡,但是后来又重归丹阳郡。

丹阳郡有口60余万,治所宛陵就有20多万口人,其余人口也大多分布在溧阳、芜湖、丹阳等县,因为这些地方靠近湖泊,适合发展农业。

宛陵城是座小城,其城郭四周加在一起不过千米,墙高四米,因邻水而建,所以城郭不能修太高。但是宛陵城有许多北方城市没有的一个东西——水军港口!

宛陵城的港口就叫“宛陵津”。

主簿是仪早早就在此准备迎接刘基。

刘繇作为刘基的父亲,不能迎接刘基,这不合礼法。所以升任主簿的是仪就代替刘繇出城接风。

刘基见了是仪,主动上前行礼:“是主簿!”

是仪回礼:“仪见过公子!”

之后随同刘基前来的众人也和是仪见礼。

是仪对众人道:“公子,诸位同僚,且随仪进城,觐见刺史大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进入宛陵城,城内的气氛相较于吴县和山阴要沉重肃杀许多。

不知道是因为丹阳百姓更尚武轻生,还是因为袁刘大战在即导致,亦或是二者兼有之。

刘基在临时建成的刺史府会见了刘繇。

会客室内,刘繇早就等不及想见到自己的长子了!

刘基进入会客室,自己的老父亲刘繇正襟危坐,熟悉的刺史官服,熟悉的山羊须,熟悉的精瘦面庞,只是卧蚕更重了,应该是日夜操劳无心睡眠所致。

“阿爷!孩儿回来了!”

刘基上前叩拜,随行人等也上前见礼。

刘繇欣慰地起身:“吾儿快起来,诸位贤达也都请起!”

刘繇对刘基说:“吾儿,还不快为为父引荐。”

刘基点头,作为现代人转世,他本能地想和刘繇话话家常。但是刘繇用行动告诉他,身为封建统治者,他们不得不暂时压抑个人的情感。

刘基开始给刘繇引荐,首先是吕岱:

“这位是吕岱吕定公!”

刘繇见吕岱相貌伟岸有气度,上前握住吕岱的手:

“定公贤名,吾早有耳闻!王景兴在信中多次言及你,称你有出将入相之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吕岱躬身:“在下承蒙明公和公子看重,忝为兵曹从事,一定为明公和公子尽心尽力!”

刘繇点头,然后目光转向下一位。

刘基道:“大人,这二位就是大破白虎贼的朱将军和于校尉!”

刘繇见他二人威武雄壮,也知他们都是良将,于是微笑着说:“朱将军和于校尉立有大功,还望二位能再接再厉!”

刘基知道这是刘繇的“名士病”犯了,只好自己补上。

刘基对刘繇说:“阿爷,朱将军和于校尉都有名将之风,此番讨伐袁术,阿爷当重用他们。”

刘繇虽然有“名士病”,但自己好大儿的意见还能听进一二。不过相较于于麋,他显然更看重朱桓,因为朱桓出身吴郡名门朱氏,前汉后汉,朱氏出过一些大员。

刘繇说:“朱将军,吾任命你为当利督,率兵五千,屯驻当利口!”

朱桓拱手行礼:“谢明公抬爱,桓谨遵公令!”

然后刘繇又说:“于麋,吾命你为门下督,给你增兵五百,暂且在宛陵候命!”

于麋拱手:“麋谨遵将领!”

然后刘基向刘繇介绍步骘和卫旌。

步骘和卫旌的出身算不上名门,但两人在士人圈子里还有些名声。

步骘秉性宽雅务实,所以刘繇任命步骘为功曹书佐,辅助治中从事处理文书。

卫旌博学高洁,所以被刘繇任命为劝学从事,兴办教育。

最后,刘基向刘繇引荐名士高岱。

高岱身高七尺,气质洒脱超然,很对刘繇胃口。况且高岱治《左传》的名声很响,刘繇对他的态度也变得更尊敬。

刘繇拱手一礼:“繇见过先生!”

高岱还礼:“高孔文拜见刺史大人!”

刘繇对高岱说:“吾愿请先生出仕,任别驾之位,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高岱洒然一笑:“承蒙明公厚爱,但高岱本就是一闲人,高坐庙堂非我所愿,还望明公见谅!”

刘繇不知道高岱为何拒绝自己的盛情邀请,他从不强迫别人,所以退而求其次:“既然先生淡泊名利,刘繇也不强求。但吾儿好《左传》,还请先生受从事祭酒一职,以便吾儿求教!”

高岱呵呵一笑:“既然如此,高岱领命!”

后来刘基与高岱私下交谈,询问他为何不接受别驾之职。高岱向刘基透露,古来的明君都不看重臣子的出身,刘繇好贤名而疏俊才,所以他高岱不就。

还好高岱是做长线投资的,很看好刘基,所以没有跑到别的诸侯那高就。

当晚,刘繇大宴群臣,以便刘基带来的新人更快融入圈子,同时也让众人熟悉认识刘基。

宴席氛围良好,主宾尽欢后散去。

刘繇也终于能和刘基私下交谈。

房间里,刘繇拉着刘基的手,仔细打量自己的儿子,嘴里说:“吾儿瘦了,也出息了!”

刘基也笑着说:“阿爷的身体倒依旧健朗!就是要注意休息。”

之后二人话了家常,享尽天伦之乐。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