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扬州政治格局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二百一十三章 扬州政治格局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秋后,青州一战的赏赐定下。

刘繇从江东宛陵发来书信,对有功之士加官进爵,对战死的将士赐下抚恤。

吕岱所呈奏表中的提议都被刘繇采纳,以求赏罚分明。

青州一战功劳最甚者,当属平定臧霸叛乱的陈登和张辽。

陈登在大局上准确判断出曹军不会趁此机会出兵,然后集结徐州西部战线所有兵马紧急回援。

他设计大破臧霸的泰山军,擒获敌将萧建、尹礼、魏越,还擒杀高顺,收复琅琊五县,解除莒县之围。

在之后又听从吕岱的命令北援青州,配合吕岱将审配和袁谭赶出北海。

陈登可谓居功至伟!

为了表彰陈登的功绩,刘繇向朝廷表举陈登为楼亭侯,食邑五百户,封偏将军,赏钱十万,舒锦三十匹。

对于刘繇这种强权诸侯为手下封侯的请求,天子和朝中文武不愿得罪刘繇,都一一应予。

一个亭侯天子还是舍得拿出手的,因为不论如何,刘繇始终还是在给朝廷上供,不能驳了忠臣的面子。

而一直在陈登左右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的张辽,则被赐予讨逆将军的杂号将军位,赐钱五十万,舒锦三十匹。

作为降将并擒获敌将韩猛的成廉,被提拔为中郎将,赐钱十万。

吕岱身为此战主帅,同样被表举为关内侯,封宁远将军,赐钱三十万。

其余如朱桓、侯成、昌豨等人也都受赏,不过他们的战功没有上述之人那般显耀,所以封赏不多。

除开这些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人外,战死的孙观和孙贲二人,刘繇都有追封。

孙观为吕岱断后,舍生战死,是必须要封赏的。孙贲虽然丧兵八千,但为了照顾广陵太守吴景的情绪,同时也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刘繇没有苛待富春孙氏,刘繇在吕岱的建议下同意了对孙贲的追封。

战后,孙观被追封为建节将军,关内侯,赐钱三十万以示悼念。

孙贲则被追封为立义将军,关内侯,赐钱三十万以示悼念。

说完受赏者,自然还要说说俘虏。

泰山军的萧建因为其作恶多端,罄竹难书,直接被吕岱下令斩首。

同样被斩首的还有颜良的部将,被成廉生擒的韩猛,因为他不愿投降。

至于被张辽俘获的魏越,在张辽、成廉等人的劝说下,魏越最终同意归降,暂在张辽手下效力。

除开徐州文武,南下江东投奔刘繇的孔融和祢衡在抵达宛陵后,受到了刘繇的浓重欢迎。

当日,刘繇领着江东一众要员悉数出城迎接孔融的到来。

刘繇、许劭、许靖、孙邵、步骘、严畯、程秉等人全都到场!

见到孔融,威严风俊的刘繇亲切地握住孔融的手,过问彼此分别这些年来的经历。

刘繇出身东莱郡牟平县,他和兄长刘岱本就是青州上流,青州士人圈子里的翘楚,和孔融、祢衡等人那是再熟悉不过啦!

大家寒暄了好一阵后,刘繇请孔融一行人入城赴宴。

在盛大的宴会上,刘繇拜孔融为文学从事,祢衡为劝学从事,算是物尽其用。

面对刘繇,祢衡倒是没有像当初在徐州看不起吕岱那样口出狂言,毕竟在祢衡眼中,刘繇和孔融一样,是自己人。

就算祢衡出言不逊,深知祢衡秉性且器重士人的刘繇也不会在意。所以祢衡在刘繇手下倒是过得舒服,就是有些苦了那些慕祢衡大名而来的各地士人。

说起这些仰慕祢衡大名的人,就不得不提一提孔融和祢衡对刘繇集团的产生重大影响!

孔融和祢衡在整个大汉的士人圈子里,影响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尤其是在他二人到了本就“文学不倡”的吴越之地后,简直就如同花蜜掉到了蜂窝里一般。

孔融和祢衡接受刘繇的征辟后,开始在宛陵讲学。二人吸引了扬州、徐州士子数百人,就连荆州、交州、甚至蜀中的士人都在闻讯后游学到丹阳郡。

最盛之时,宛陵讲学上竟然有士子千余人,座无虚席!没有坐席的士子或挤在院落,或爬上墙头,就为了听孔融和祢衡等高士论述经义。

刘繇不得不命人屡次扩建讲学的场所,后来干脆和孔融等人一合计,在宛陵城外划出一地,修建起一座“丹阳书院”,以供孔融讲学。

凑热闹的许劭也不甘寂寞,他和自己的兄弟许靖重新将“月旦评”大操大办,邀孔融等人一起品评士子。

就连刘繇也多次在他们的“杂志期刊”上点评士子,由此获得了许多可用之才。

其中名头大的有在灵帝时举孝廉,做到尚书郎右丞的全柔。

还有程秉、薛综、许慈等名士的老师——大儒刘熙。

薛综、许慈等人后来也随刘熙一起入宛陵,和自己的同窗程秉投效了刘繇。

除此之外,还有出身陈郡袁氏的袁徽,此人是琅琊相袁涣的从弟,素以儒称。袁徽此前一直避居交州,如今也慕孔融之名而来,但他没有接受刘繇的官职,只是在宛陵住下,时常参与士人们的聚会。

还有曾任沛相、出身汝南袁氏的名士袁忠,和其好友且同样出身名门龙亢桓氏的名士桓邵等来投。

数月之间,刘繇凭借孔融的影响力,几乎要将避居扬州和交州的士人一网打尽!

文学不倡,被中原鄙夷的吴越之地,就此迸发出一股子文学的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算是弥补了刘繇父子因为以江东为根基,从而在文治方面十分依赖江东本土豪族的缺陷。

而今扬州境内可以划分出三个政治派别。

一是以顾、陆、张、魏为首的江东本土豪族,如今此派势力最大,被称为“本州派”。

二就是以孔融、许劭、孙邵等为首避居南方的中原士人,因此被称为“中州派”,他们在影响力上远非江东本土豪族可比。

刘繇手下的中高级官员其实一直都是“中州派”的人占多数,就算在孔融到来之前都是如此。如别驾步骘、治中严畯、江东六郡太守是仪、华歆、王朗、诸葛玄、刘基、孙邵,全都是北人!

“中州派”们虽然占据了上层组织,但在江东根基尚浅,所以还无法撼动深入到了中下层的“本州派”的地位。

刘繇隐隐用“中州派”为上层建筑驾驭中下层的“本州派”,以此搭建起了自己的统治框架。

但刘繇本人并没有故意这样做的,他只是按照固有的重视士族的观念在行事。

并不是说刘繇此举不好,相反这是很明智的举措,而促成刘繇如此做的原因,正是在封建王朝中根深蒂固,讲究“大宗治小宗”的儒家系统!

所以不要站在今人的角度一味贬低古时的体制,要说最利于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系统学说,非儒家莫属!

当然,这也是为何后世新文化运动中,当时的文人学子们高喊“打倒儒家”的原因之一。

除开以上两派,还有一派就是被刘基提拔起来的一批人,这些人中有出身寒门的名士如高岱、蒋琬,也有出身高族的名士如刘晔、诸葛瑾,还有靠军功扬名的太史慈、董袭等,来源混杂。

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年轻!

这一批人被好事者称为“少壮派”,且基本都在江北任职,所以又被称为“北府派”,意为在刘基的江北大都督府中效命。

此三派便是如今扬州政治格局的展现,所以不要看孔融来投时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可他对于刘繇政治集团的影响,非一州一郡之地可比!

而孔融的到来,也使得刘繇对于江东的统治更加稳固,如今江东百姓可谓是只知道镇东将军刘繇,而不知刘姓天子!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