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结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结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驾————!”

“驾————!”

巨昧水畔,一群披头散发、操持弓刀的乌桓骑兵正在追击敌军步卒。

乌桓骑兵们迅速追上用两条腿跑路的敌军步卒,而后纵马环绕在其左右,不时放箭射杀,或用绳索圈套俘虏。

这些乌桓骑兵正是被袁绍派到后方,驱赶敌军袭扰之师的部队。

他们获得的战果很不错,几日来,共计斩获敌兵三百余人,并且已经将敌将成廉赶回了穆陵关。

而眼前这群正在逃命的步卒,就是最后一支散落在巨昧水附近的徐州兵。

当最后一个逃兵被射杀后,乌桓骑兵们才翻身下马收割战利品,他们先搜索尸身,并将未死之人补刀,再将死者的首级割下用绳索挂在马羁上,最后带着俘虏和战利品收兵返回。

相较于乌桓骑兵们的满载而归,受命袭扰敌后的中郎将成廉就要狼狈许多。

兵出穆陵关时,吕岱总共拨给他一千人。其中有骑卒二百,步卒八百。但逃回穆陵关时,成廉身边却仅剩下百余骑,部队可谓丧失殆尽!

成廉出战失利,吕岱却没有怪罪于他,因为成廉的战败不是成廉的能力问题,单纯只是己方军队在硬实力上比不过袁军。

敌军乃是两千乌桓轻骑,而成廉不过只有二百骑卒与八百步卒,安能匹敌?

只是成廉兵败便意味着吕岱试图牵扯袁绍兵力的意图失败,吕岱正在思考是否还要继续派兵出穆陵关吸引袁军注意。

最终,吕岱打消了继续派兵出关的心思。

因为此次袁绍只派了两千乌桓轻骑回援,并没有派大军回师,说明对方已经猜透了吕岱的心思。此后即便吕岱加派兵力出关袭扰,袁绍恐怕也不会调大军回援。

而且派兵出关能做的只有袭扰敌军粮道,不可能攻打城池。原因是吕岱手中兵力本就只有一万人,凭这点兵力围攻城池,袁军只需派出数千人回援便能解围。袭扰粮道则又要面临敌军骑卒远多于己方的问题。

思来想去,吕岱也只能坐守穆陵关,同时派人打探其余各军的情况。

之后的三个月里,袁刘双方便在青徐交界之处对峙起来。

袁绍的大军昼夜不停地攻打即墨城,城内的朱桓等人继续坚守城池,拖住了袁军的脚步。而吕岱派兵驻守的夹谷道、穆陵道、平昌县三地则相安无事。

但吕岱也不敢调动兵力去解即墨之围,因为单靠他手里这点兵力去和袁绍野战的话,怕是连塞牙缝都不够!

要知道即便吕岱把陈登、朱桓等人的部队全部加起来,他能调用的兵马也不过三万余人,而袁绍手里的却是二十万大军,且不管是人数、装备、还是士气,河北军队都要胜过徐州军。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吕岱能够周旋的空间很小,且弄险很可能直接把自己玩死。

这导致青徐局势开始朝着慢性死亡的方向发展。

即便吕岱已经得悉陈登和张辽在夹谷取得大捷,但一场胜利并不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无非只是让袁军打消了进驻鲁地从而侧袭徐州念头。

可是袁军就算不走这条路,单单只是拿下青州,然后再从北海国和琅琊国交界之处南下,大概率也能成功。

这同样应证了袁绍的谋士沮授最早提出的观点,即袁军无需分兵,只需集结兵力从正面推进即可获胜。

不过三个月里,吕岱也不是没有得到过好消息,那就是他的主公刘繇与少主刘基到广陵了!

在经过数个月的长途跋涉后,刘基终于带着八千精锐抵达淮阴。

秋收结束后,刘基留北府长史张昭总览荆州政务,命南郡太守高岱领樊城督,都督荆州诸军事。

保证荆州无忧后,刘基自领四千淮西营和四千玄武营走桐柏山西麓的随枣走廊,翻过义阳三关之一的平靖关抵达江夏郡与弋阳郡交界处的平春县。

然后大军再沿淮水流域东行,直走到当年刘基命太史慈修筑的弋阳城后,才终于坐上战船,借助淮水之便前往淮阴。

此行,刘基还带了许多幕僚与将领,希望能在青徐大战中能派上用场。

光是幕僚,他就带了北府司马杜袭、北府参军刘晔、北府参军庞统三人,习祯、顾邵、张承等年轻一辈也被刘基带上助他管理军务。

而将领方面,统领淮西营的陈勤、宋谦,和统领玄武营的文聘自不用说,黄忠、魏延、霍峻等将皆在军中领兵。

这也算是一套全明星阵容了,只是兵力方面很少,仅淮西、玄武两营共八千精锐。

等刘基一行乘船抵达淮阴后,刘基的父亲——右将军刘繇也刚好抵达淮阴。

刘繇这次是亲自领兵前来的,因此排场很大,光是随行人员就有上千人,光是刘繇的仆役就能派出上百米的队伍!

至于兵事方面,刘繇依旧用他的爱将张英统兵,总管江东兵马两万,号“五万”!

据说大军从宛陵出发后,成百上千的战船将江水都封堵住了,刘繇还命人一路张旗敲鼓,搞出十分夸张的阵仗。

刘繇如此大张旗鼓地行事,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为了稳定军心和民心。

因为袁绍的声势太大,刘繇治下的官民都不免抱着悲观的情绪。

刘繇与刘基在淮阴会师后,双方当即在淮阴城中召开会议,商议青徐战事。

刘基见到刘繇,面上浮现出微笑:“父亲!”

刘繇的脸上也有难以按捺住的激动之情,他拉着自己儿子的手和蔼地说:“大郎,快入座!”

父子二人落座后,文武官吏们方才各自落座。

刘繇从江东带来的下属坐于左侧,刘基从荆州带来的下属则悉数坐于右侧,暗示江东方面的文武在地位上更胜一筹。

对此在场众人皆无异议,毕竟刘基即是刘繇之子,又是刘繇之臣。江东文武直属于刘繇,在地位上与刘基齐平。而荆州文武是刘基的下属,自然要矮江东一头。

坐下后,刘繇作为君上先开口道:

“本侯与大郎聚少离多,今因青徐变故,方才相聚于此淮阴城。如此看来,本侯还得多谢袁本初成全天伦呀!”

刘繇的玩笑话让下方众文武都露出笑容,君臣间略微拘谨的气氛随之散去。

之后右将军府长史全柔为荆州这边的文武介绍江东来的官员,刘基也亲自向刘繇引荐他手下的文武重臣。

双方熟悉过后,遂开始商谈青徐之事!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