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决断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二百七十八章 决断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庞统的言论将张纮的意见推翻,如无意外,刘繇应该不会采用张纮的策略。

座上的刘基看向张纮,觉得此人可能真有异心,不然不会出一条看似可行,实则可能将刘繇集团引向毁灭的计策。

且张纮曾为孙策规划出转进汝南,迎奉天子的高明战略,现在却出此下策,有些不符合他的水平。

但刘基肯定不能如同史上的昏君一般,因言定罪。所以只是将张纮记在心里,多留一个心眼。

这时,刘繇再次向庞统提问:“庞士元,依你之见,我军如今当如何作为?”

庞统回答:“禀吴侯,依统愚见,吴侯可与刺史先移师下邳,待局势有变,再做决议!”

刘繇脸上露出迟疑之色,抚须道:“屯兵下邳,大军会否失了锐气啊?”

庞统笑答:“吴侯,荆、扬之兵横跨江水,以出乡千里,大军正可在下邳养精蓄锐,以待天时!”

刘繇“哦”了一声,但脸上还有意犹未尽之色,好像不太愿意在后方枯坐。

刘基的北府参军刘晔将刘繇的反应看在眼里,起身出列道:

“吴侯!绍举河北之兵压境,吴侯何不派使者上奏朝廷?”

刘晔的话让在场众人眼前一亮,对啊!咱大汉朝不是还有天子吗?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场文武们在吴侯刘繇麾下效力太久的缘故,直到刘晔出言提醒,大家才想起还可以使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许多文武都起身附议,赞同刘晔的计策。

刘基也开口道:“父亲,刘子扬之言可行!曹操携天子入关中已有数月,司隶校尉钟繇替其奔走,使关中安定,长安顺服。关中乃王霸之地,曹操志不在小,必不会坐视袁绍尽取青徐。”

刘基的话再次得到众人的认同,于是刘繇开始询问可以派谁出使朝廷。有人推荐应该由扬州别驾步骘入朝觐见天子,刘繇表示赞同,而后派人去扬州通知步骘。

之后会议结束,刘繇和刘基率军移驻下邳,坐观局势发展。

……

青州即墨,袁绍的十数万大军仍在攻打城池。

然而即墨城高池深,城内至今还有万余守军,攻城的进度缓慢,让冀州牧袁绍心生不满。

袁绍每日观望眼前这座即墨城时,都不禁回想起易京。当年公孙瓒龟缩在易京城中不出来,袁绍的大军打了数年之久才将其攻克。

显然,袁绍不想在即墨浪费那么多时间,于是他召来众谋士商议对策。

座上,袁绍仪表威严,张口问众人:“我军攻城三月,依旧不能攻克即墨,你们可有良策?”

作为当初力劝袁绍全力攻打即墨的人,郭图站出来说道:“禀邺侯,我军可在城外起土山,筑高橹,居高临下以强弓劲弩射击城内,敌必惊骇,城可破也!”

袁绍连连点头:“嗯,此计不错!传令,依郭公则之言行事!”

帐下小兵抱拳:“诺!”

然而小兵刚出去传令,沮授又站出来劝袁绍分兵。

沮授说道:“禀邺侯,即墨坚固,非一年半载不能克。我军虽然声威震天,但每日人吃马嚼所耗甚多,当急战也!还请邺侯分兵南下,若能取徐州,即墨亦不过一座孤城,何愁不破啊!”

袁绍闻言眯起眼睛,有一说一,沮授之言确实挺有道理,这让素来好谋无断的袁绍又迟疑起来,开始考虑分兵南下的可能。

郭图、许攸见状,再次站出来反驳沮授。

他们告诉袁绍,河北的富裕没有哪个地方是能比得上的。二十万大军就算在外征战个两三年,以河北这两年囤积的粮草加上每年秋收,肯定还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完全不用急于求战。

况且大军围城三月,攻城一刻未停,将士们士气也很旺盛,如此优势之下,根本不应该半途而废才对。

袁绍又有点被郭、许二人说服,于是对沮授道:“我意已决,公与,无复多言!”

沮授只得在内心叹息一声,现在郭图和许攸两个家伙很得袁绍之心,自己没了田丰助阵,确实有点敌不过他们。

议论结束后,袁绍的部将焦触、张南便带人在即墨城外堆建土山,为修筑高橹做准备。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袁绍攻打即墨的决心坚定不可动摇之时,突然从中军传出袁绍的将令:

“传邺侯之命,着偏将军淳于琼、裨将军蒋奇领两万人攻打琅琊!”

众将虽然疑惑,但大将淳于琼和蒋奇还是严格遵照袁绍的命令,带着两万兵马南下去了。

郭图和许攸得知后不禁懊恼,知道袁绍终究是被沮授的话蛊惑。但二人很清楚袁绍的性子,袁绍好面子,一旦做下决断,那就容不得别人质疑。所以也没敢再劝袁绍。

而沮授知道后只能在心底苦笑,袁绍当面拒绝自己,私下却又按照自己的计策行动,这不正表明袁绍这个主上不愿意给自己分功嘛!

哎——!

但沮授还是只能在心底叹息,他既然已经跟了袁绍,就没有不服从袁绍的道理。而且他沮授何曾在乎过自己是否立过大功?他只想忠君尽事罢了。

想明白这些,沮授也不可能再去袁绍面前蹦跶,那样只会让袁绍觉得沮授是在挑战其威严……

这边原西园八校尉、袁绍最器重的大将淳于琼和蒋奇一起,带着两万兵马顺汶水南下,准备进攻驻守在平昌的广陵太守吴景。

此次分兵,袁绍特意将河北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交给二人管带。一支是号称“河北卫军”的万员精兵,另一支则是来自幽州的三千突骑。

这两支部队乃是河北的精华,袁绍派淳于琼和蒋奇带着这两支部队南下,可见他确实是将重心从即墨转移到了琅琊,正是听信了沮授的意见。

但袁绍明面拒绝沮授,私下又暗自行动的做法,使得袁绍有些拉不下脸面,没有再派更多人手。

其实如果袁绍完全可以再多派个两三万人的话,那么分兵南下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更容易成功。

不过这种纠结的心态也很好地体现出袁绍的个性——好谋无断,忌克少威!

袁绍本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但他又时刻想在臣子面前彰显自己的威严,这就使得他经常做出和今日一样的举动。

一边拒绝谋士的意见,一边又私下采纳。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如果事情成功的话,功劳自然算袁绍的;如果事情不成,那问题就是臣子的。

袁绍的这种性格可能也是荀彧转投曹操的原因吧。

但是此次袁绍采用沮授的建议分兵南下,却是做了一次极为正确的决断!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